苏联一战时期的方形坦克(能滚多远滚多远)
苏联一战时期的方形坦克(能滚多远滚多远)克里斯蒂教授的球形竞速车1867年,美国人理查德·亨明斯(Richard Hemmings)按照这个思路发明了外轮车(Monowheel);1869年威廉·马格拉汉(William Mackaraghan)又发明了采用两个并排轮的外轮车;1910年埃里克-爱迪生-普鲁东(Eric Edison-Puton)把一台3.5马力引擎安装在自己的外轮车上;1914年,美国人埃尔莎·克里斯蒂(Elsa Christie)又在外轮车的两侧和后部加装了保持平衡的辅轮,并考虑安装一台航空发动机,跑400公里/小时的时速。坦克是方形的,而履带是坦克行走的最好选择,这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是再正常不过的常识。但这是经过数十年不断探索才得出的结论。还有许多坦克设计师认为,球形才是最理想的坦克外形。这一外形理念要追溯到1817年出现的第一辆没有脚蹬的自行车!早期外轮自行车
“乱世出英雄”,但乱世还能出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武器装备。
坦克的发明是为了有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的装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英国人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成功制造了世界第一种坦克——小游民坦克。
小游民坦克
而后的几十年里,火力、机动、防护三要素就成了坦克设计的标准指标。
坦克是方形的,而履带是坦克行走的最好选择,这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是再正常不过的常识。但这是经过数十年不断探索才得出的结论。还有许多坦克设计师认为,球形才是最理想的坦克外形。
这一外形理念要追溯到1817年出现的第一辆没有脚蹬的自行车!
早期外轮自行车
1867年,美国人理查德·亨明斯(Richard Hemmings)按照这个思路发明了外轮车(Monowheel);1869年威廉·马格拉汉(William Mackaraghan)又发明了采用两个并排轮的外轮车;1910年埃里克-爱迪生-普鲁东(Eric Edison-Puton)把一台3.5马力引擎安装在自己的外轮车上;1914年,美国人埃尔莎·克里斯蒂(Elsa Christie)又在外轮车的两侧和后部加装了保持平衡的辅轮,并考虑安装一台航空发动机,跑400公里/小时的时速。
克里斯蒂教授的球形竞速车
于是乎,球形坦克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太黑科技的技术难度了。
1917年5月,球形坦克的正统发明人粉墨登场了!美国先带了一波节奏,设计师阿瑟内·派尔(Arsene Pare)设计出了一个球形、而不是圆圈形状的机器——“战争引擎(Engine of Warfare)”——并且,他还给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
1932年,在英国发明家约翰·阿奇巴尔德·普尔维斯的引领下,世界上又再次掀起一股球型战车的热潮。他把自己的研究重点转移到球形交通工具上来,试图创造出性能与汽车接近的球形交通工具。其外部是一个多个金属环组成的轮状结构,动力室布置在内圈的框架之内。同时还设计有避免把乘员甩出的安全座椅和顶篷、整个“动力球”直径有两米还多。在电机推动下,最大时速可以达到48公里/时。
图片来自网络,动力球样车之一
于是乎,各国的球形坦克开始登上舞台了。
美国“风滚草”球形坦克示意图
博物馆内苏联缴获的德国侦查型球形坦克
对于苏联来说,使用倾斜装甲几乎是俄系坦克的标配。因为理论认为,倾斜装甲防护外形好,可以提高跳弹几率,增强生存性。那如果追求极致,把坦克变成个球,防护会不会更好呢?于是苏联坦克设计师们将这种思路付诸了实践。
灵感来自自卫状态下的犰狳
1940年,苏联设计师佛崔索夫向中央国防开发委员会郑重其事地递交了一份《球形战车》开发计划书,首次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提出研制一种“球形”中型战车。
令人费解的是,苏联兵工专家佛崔索夫的计划构想居然没被扔进垃圾桶。在苏联官方档案记录中还找不到批准研发的文件。这些文件可能已淹没在国防部中央档案之中,等著被发现。关于球形战车的官方资料所剩无几,只找得到后续衍生的SHT-1A和SHT-2T这两型的资料。
在计划书中,佛崔索夫设计的战车车体为圆球形,顶部有一座全向射击的机枪,用两条橡胶履带运动。由于他的设计太过于大胆和前卫,以至于当时苏联各坦克工厂都不敢参与其中。所谓求人不如求自己,在得到许可之后,佛崔索夫在维克撒拉起自己的队伍,开始独立设计和制造他梦想中的“完美坦克”。
下图为设计时装备机枪和橡胶履带的球形坦克想象图。
图片来自网络
1941年4月,这个有20吨重的“大铁蛋”就此诞生了。两条钢制履带取代了不靠谱的橡胶履带,原设计的顶置机枪塔换成了两门L-10型76毫米坦克炮。采用B-2柴油机,并安装陀螺仪进行车体稳定,机动性超好,在内置陀螺仪的稳定下,两条履带可同时转动,或者反向运动,从而实现前进,后退和原地转向动作。速度大约是每小时50到60公里,而且它还能像不倒翁一样很难侧翻。又因为它的表面是有弧度的,所以当敌军的炮弹打过来的时候,大概率会出现“打滑、跳弹”的情况,减少损伤。官方赋予了它SHT-1A的编号!
图片来自网游《坦克世界》
SHT-1A正面图,图片来自《坦克世界》
经实验,它能飞跨过1.2米的沟槽,虽然这个结果差强人意,但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并且该坦克的制造材料在当时并不好找,工艺生产复杂。球形坦克比方形的更加容易磕磕绊绊,或者遭遇撞击变形事件,伴随来的就是里面的柴油机喷出来的废气在里面聚集,有很大的爆炸危险。
二次大战爆发之后,球形战车的研发进度大为减慢。生产部门优先得到大部份的资源,球形战车的研发没有被停止已经很难得,代表它的前景很被看好。原本指定使用的L-10炮被替换为造价较低的F-34火炮,同样的炮也用在T-34战车之上。
1942年,佛崔索夫宣布暂缓研发SHT-1A,同时展开新的研发计划,发展另一型球形战车:大约有35吨重的SHT-2T。
球形坦克二代名SHT-2T,这是一个集打击和侦探为一体的坦克。它在原来一代SHT-1A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改进,还装上了一个F34的火炮。后来武器改成了152mm的ML-20迫击炮,四周还有多个发射孔,士兵可以坐在里面用机枪消灭敌人。但是这个新武器也没有很好用,比如,炮手发射出一门炮弹之后,他的座椅会上下垂直跳动一下,着实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
装备与ISU—152重型突击炮同款火炮的SHT—2T
至此,球形坦克二代SHT-2T具备了强大的作战能力。
1943年7月,苏联军方测试SHT-2T,一同测试的还有SHT-1A的最后改版。装备了85mm D-5C主炮的SHT-1A改进型。虽然该型主砲的命中率极佳,但佛崔索夫认为同时发展两个计画并不切实际,因此搁置了SHT-1A的研发计画。经过多次测试与改进,苏联决定以实战检验SHT-2T的战斗能力。
1943年8月10日,SHT-2T被送上铁路货车,运到彻尼高夫,那里正准备发动大规模攻势。为了保密,战车装在板条箱内。根据货运文件上记录,里面装的是一种新型的硬式气球,作用是航空器障碍物,要运往前线进行测试。
SHT-2T归属于苏联第二坦克军的特殊坦克连,计划让它参与次要的支线进攻。然而1943年9月12日,德军的攻势打乱了这个计划。德军两个摩托化步兵连先发制人,对原本计划进攻的苏军师发动侧翼攻击,随行作战的还有六辆四号坦克和一部驱逐战车。而附近除了SHT-2T所属的坦克连就没有其他苏联部队了,两军于古泽卡农村附近遭遇。
球形战车一出现让德军很困惑,有一度还停止开火,直到战车开始加速往德国步兵的方向冲锋,随行的还有两辆T-34战车。在球形战车冲到离德军50米时,他们还来不及部署反坦克炮。SHT-2T两发炮弹立刻打乱了德军的阵势,接着SHT-2T一边填装炮弹,一边以机枪朝德军防线开火。德军步兵连几乎立刻开始撤退。德军部署在森林边缘的四号坦克,朝球形战车开火,炮弹却无法贯穿弧形的装甲,多枚炮弹被连续弹开。SHT-2T的驾驶把车转向敌人,德军战车只能仓促地向森林撤退。有一辆四号坦克的履带不小心陷入凹洞之中,底盘触地歪向一边,车体不断扭转企图脱困。SHT-2T朝它发了两炮。第一炮没有打中,另一炮直接掀掉了这辆坦克的炮塔。
图片来自网络
德军终于回过神来,所有的武器都集中火力攻击这辆古怪的战车。特殊坦克连的士兵回忆:连德军的机枪都不断朝球形战车开火,然而都被装甲弹开了。后来有一炮终于打中了SHT-2T右侧的砲座转轴。一门主炮毁了,只剩下另一门。球形战车迅速退回友方阵地,苏军顺势摧毁了德军的反坦克炮。
SHT-2T在实战中展现了卓越的性能。苏联人民重工业委员会正式批准该型战车担任实战任务。然而,量产球形战车需要重新建立独特的生产线,且生产工艺很是复杂,造价也是高昂,以至于始终没有获准生产。佛崔索夫大受打击,1944年1月,由于长时间工作与营养不良,佛崔索夫患传染病,疾病迅速恶化为脑膜炎,1944年2月8日死于高尔基。
佛崔索夫死后,他的个人档案之中还有一份55吨的重型球形战车的蓝图。目标是取代IS-2重型战车。计划采用两门122mm主砲,安装在车体两侧的转轴上。战车的极速为每小时60公里,能在水下行进。可惜这辆战车始终都停留在计划阶段。
国内厂家复制还原的球形坦克
2019年,国内公司复制还原生产的球形坦克出厂,球形坦克得以重现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