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画艺术大师(线上看展)
抽象画艺术大师(线上看展)大概没有比胡明哲的画作更贴近作曲家的脑中的图景了,更有不可胜数的细节,宛若音乐中,不时有一些微纤的尘埃和细若游丝的线条在弦乐上微妙地悸动着,若隐若现的光影掠过……(右划浏览全部文字)里盖蒂的《大气》中,那种音群手法的运用堪称无与伦比,你听不到明显的旋律、节奏、结构……甚至无法辨认固有的音色,一片氤氲的音云或聚或散、忽明忽暗,难以名状的色彩和色调在意识中游荡……1、胡明哲音画联觉:里盖蒂《大气》GYÖRGY LIGETI Atmospheres
“颜色是琴键,眼睛是和声,灵魂是有很多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演奏的手,抚弄着一个又一个琴键,让灵魂震颤。”
——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
抽象绘画,经过20世纪长期持续演进而来,不断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从康定斯基创作于1910年的水彩画《即兴》开始,音乐术语直接被当成作品标题,描绘性因素逐渐消失,画家开始专注于证明色彩与声音、线条与节奏之间的联系。自此,抽象绘画中随处可见音符的跳动。
上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传入国内,抽象艺术因其超越视觉真实和现实功利的“不媚俗”及“精英性”吸引了一批中国艺术家。“光色音韵——当代抽象绘画八人展”是国家大剧院自主策划推出的首个以展示抽象艺术为主的视觉艺术展览。参展的八位画家三四十年来一直坚持抽象绘画创作,不断探索点、线、面、色彩、形状等绘画手段本身作为绘画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借助抽象艺术的方式寻找着个人化、理想化的自由的艺术表达,每件如诗的作品都流淌着视觉的交响。
1、胡明哲
音画联觉:里盖蒂《大气》
GYÖRGY LIGETI Atmospheres
(右划浏览全部文字)里盖蒂的《大气》中,那种音群手法的运用堪称无与伦比,你听不到明显的旋律、节奏、结构……甚至无法辨认固有的音色,一片氤氲的音云或聚或散、忽明忽暗,难以名状的色彩和色调在意识中游荡……
大概没有比胡明哲的画作更贴近作曲家的脑中的图景了,更有不可胜数的细节,宛若音乐中,不时有一些微纤的尘埃和细若游丝的线条在弦乐上微妙地悸动着,若隐若现的光影掠过……
《空之一 》岩彩、纤维 280cmx280cm 2008
《空之二 》 岩彩、纤维 280cmx280cm 2008
《空之六 》 岩彩、纤维 280cmx560cm 2010
《冲突》 岩彩、纤维 130cmx97cm 2006
《预兆》 岩彩、纤维 130cmx97cm 2006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大一些,所谓“大”,并不只是画幅大,而是指大自然,我希望作品只是客观地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状态,不存在过于明确的主题和内容。希望自己创作时,观赏者欣赏时,都有进入自然空间内部的感觉,能够直接地看到自然本身。
——胡明哲
2、袁佐
音画联觉:柯普兰《剧场音乐》
AARON COPLAND Music for the Theatre
(右划浏览全部文字)袁佐的画中,那些表面看起来纷纷的线条和色彩,却带给人强烈的韵律感,视觉上有着令人兴奋的律动性,一如柯普兰这组极其富有创意的、献给剧院的作品:
三拍子基础上的连续切分造成的摇摆感,单簧管上的滑音和爵士音阶带来的明亮色彩,还有自由与即兴感的演奏,仿佛喻示着他的画作中的各个元素的相互交叉、并置、掩映、融合。
《不可阻断的臆想》 布面油画 200cmx180cm 2018
《东风不再吹》 布面油画 200cmx180cm 2020
《记忆消失前的阳光》 布面油画 200cmx180cm 2020
《没有春色的山林》 布面油画 200cmx180cm 2019
《山风呼啸》布面油画 200cmx360cm 2021
我以直觉、本能和下意识来开启绘画,追求画面中同时存在的多种不同逻辑关系相互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虽然这种形象不一定叙述一个完整的文学故事,但我以为震撼的视觉形象即是最重要的。
——袁佐
3、马路
音画联觉:陈其钢 《五行》“木”与“火”
QIGANG CHEN Wu Xing:Le bois Le feu
(右划浏览全部文字)大地、宇宙、森林、火焰……陈其钢的《五行》中表现出既是光怪陆离的,又是梦幻的世界,就如同马路的画一般,仿佛是在太空中俯瞰广袤的地貌,涵淡且寂寥,冷峻而悦目,“忘我”中伴随着甜美的泛音。
作为东方人,会看到水墨丹青,作为在高纬度生活的人,会感受到凌冽的风,和冰泥沼上散发出的硫磺气味。
《不可替换》 丙烯、综合技法 210cmx180cm 2021.5-2021.8.1
《合一同一》 丙烯、综合技法 210cmx180cm 2021.4-2021.7.12
《虑之二》 丙烯、综合技法 210cmx180cm 2021.5-2021.7.1
《神律》 丙烯、综合技法 180cmx210cm 2017-2021.5.21
《在水上之四》 丙烯、综合技法 170cmx210cm 2010-2021
我的所谓抽象,无固定形象,不固定的时空,这些都是由能量造成的。不只手的运动,还有颜料的聚合分离,有时树叶、尘土的飘落,昆虫的涉足,天气的影响,都在画面中留下痕迹,造出抽离客观现实的“象”。这些“象”,不固定和极精微,共同成就了寥廓。
——马路
4、谭平
音画联觉:哈特曼《第五交响曲/交响协奏曲》
KARL AMADEUS HARTMANN Symphony No.5 ''Sinfonia Concertante''
(右划浏览全部文字)谭平的画作中,大面积的色彩铺陈非常惹人注目,差异极大的不同颜色相互碰撞和楔入,整块的颜色上也有显著的裂缝,金石之声呼之欲出,带有令人兴奋的律动。
哈特曼的《交响协奏曲》中,不同的乐器和乐器组的对比和竞奏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反差甚大的音色(和复合音色)层出不穷、左右逢源、桴鼓相应,精湛的笔触为听者激发出广阔的联觉场域。
《无题》 布面丙烯 200cmx300cm 2014
《无题》 布面丙烯 200cmx300cm 2018
《无题》 布面丙烯 200cmx300cm 2021
我的“覆盖”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既有大色域的厚涂,也有线条的书写。如果说大面积色块破坏性的覆盖,能够带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那么延绵不断的线,则是引领观者穿越画面的表象,跟随线条的细微变化去体悟画者心思的纠结与困顿。在这里,“覆盖”如同切片的不断叠合,隐约透射出情绪的自相冲撞、平和相依乃至静若止水。片段挤压着片段,时间叠加着时间,理性裹覆着情感。
——谭平
5、冯良鸿
音画联觉:梅西安《图安伽利拉》
OLIVIER MESSIAEN Turangalîla-symphonie
(右划浏览全部文字)梅西安堪称是20世纪先锋音乐艺术的领军人物,这部《图安伽利拉》则是他最受欢迎、结构和规模最为庞大的作品,交响乐队与马特诺电子琴的组合造就了梦幻般的音响魔术,
即使在静谧的段落,也能感受到饱满的情绪,幻想多于铺叙,简洁却令人神往的氛围弥漫开来,就像冯良鸿的画作,看似冷静的画面,却也充满了迷人的细节和令人惊叹的想象力。
《红13-3》 布面油画 200cmx250cm 2013
《幻想曲16-5》 布面油画 200cmx250cm 2016
《黄18-5》 布面油画 200cmx250cm 2018
《蓝调21-1》布面油画130cmx120cm 2021
《蓝调21-2》 布面油画 130cmx120cm 2021
偶发的过程是一种“打破”的过程,由此产生的一种个人状态,替代预先想象的抽象图像。画者作为人基本的行为动力,在创作中的作用越发重要,他们的内心感受,需要直接转换到作品中,带观者完成一种体验。
——冯良鸿
6、李迪
音画联觉:乔治·克拉姆《黑天使》
GEORGE CRUMB Black Angels
(右划浏览全部文字)乔治·克拉姆的《黑天使》堪称是现代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电声扩音的弦乐四重奏,演奏中有各种非常规奏法:极限音区、弓杆敲弦、用弓子拉奏装有水的水晶杯……
抛去文学性的意象,能够感知到的是作曲家超乎寻常的敏感和直觉,就像李迪的画作一样,仿佛是在用线条解构和重组这个世界,克拉姆音乐中奇妙的音响世界与画面是如此贴合。
《中华HB》 铅笔木板 244cmx122cmx10 2015
《中华HB》 铅笔木板 244cmx122cm 2015
出于对“简单”材料的兴趣,我使用多年不用,也不被重视的HB铅笔做为我的工具,在一个巨大的空间和墙面上完成这一作品。这次展出的是从墙面切割下来的部分,这是一幅没有构图和主题布局的巨大作品,所以无论最后怎么切割,画面表层如何脱落,它都是完整的作品。
——李迪
7、刘刚
音画联觉:斯蒂夫·莱奇《名古屋马林巴琴》
STEVE REICH Nagoya Marimbas
(右划浏览全部文字)刘刚的作品乍一看去便有着明显的节奏感和律动,它强烈地令人想到斯蒂夫·莱奇那些以看似简单的节奏型和律动为单元的作品,既有小的结构,细节令人着迷、触手可及;
整体亦有大的嵌套和组合,层层叠叠……那种律动既牵引人的神经分分秒秒地往复摇曳,又有着接连不断的难以预料的,如同“Riff”一般的变化。
《540708102》 纸本综合材料 187cmx183.5cm 2018
《570108102》 纸本综合材料 187cmx183.5cm 2018
《512109102》 纸本综合材料 197.5cmx199cm 2019
《410401202》 纸本综合材料 182cmx364cm 2021
《590809102》 纸本综合材料 137.5cmx153cm 2019
我们当下的艺术,各种“主义”“样式”很多,但体现创作者个性和态度的太少,所以我动手画的时候不是我想明白了,而是我真的想画。当我真的想画了,那从媒介选择到绘画方式以及结果呈现,都是建立在我想画的基础上。正是这种无法抑制的过程促使我最后表达自己最需要的。
——刘刚
8、林菁
音画联觉:丢迪耶《梅塔波勒》
HENRI DUTILLEUX Métaboles
(右划浏览全部文字)法国作曲家丢迪耶从来都是一位精致的完美主义者,作品极少,却都堪称传世之作。他的《梅塔波勒》以全新的方式构建变奏曲,考究的配器,错综复杂的音色搭配,
不时闪现出宝石般的光泽,却又吹影镂尘。音乐中亦可感受到丢迪耶的灵感从每一处色块和碎片的罅隙中倾泄而下,超凡脱俗的气质,引发人的神经去感知林菁画作中的纯粹精神的维度。
《从前山里有座庙》 布面油画 130cmx110cm 2019
《俯视的琐碎空间》 布面油画 70cmx60cm 2021
《山风夜行》 布面油画 200cmx180cm 2021
《山风夜谭》 布面油画 260cmx230cm 2020
《烧灼》 布面油画 200cmx180cm 2019
当我穿越了许多个领域后,在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我发现艺术是我认知世界甚至宇宙万物的一把钥匙。我关注情绪相互的作用、各种关系等线索所构成的事实、形成的画面。借用安迪·沃霍尔的一句话:“我的画面就是它的全部含义,没有另一种含义在表面之下。”
——林菁
“抽象绘画”自诞生之初就并非指某种同质化的创作风格,直到今天它仍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演进过程中,充满无限生机。然而我们不难看到抽象绘画的共性,它与音乐艺术一样,无关具象,形式即内容,因此这两种艺术形式往往能带给观众丰富的联觉感受,激起人们心灵的震颤,引发无尽的想象与回味。
>>滑动浏览展厅空镜 ©甘源
欣赏抽象绘画其实并不难,一旦突破艺术需要再现对象的窠臼,观众可以将线条、色块和构图本身视为画面的内容和目的,从中体验纯形式的美感和视听通感,用足够开放的心态与画面进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有画作在观众内心激起的共鸣。
本期文案:贾 凡、白伊丹
音乐推荐和音画联觉文字:高 屹
视频制作:陈俊旭、何美玲
本期编辑:陆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