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a跟环孢素区别(也许你想了解这些)
环孢素a跟环孢素区别(也许你想了解这些)单独应用环孢素治疗重型或极重型(中性粒细胞<0.2)再生障碍性贫血,仅小部分患者有效果,而且多为部分缓解(也就是指仅能够脱离输血或血象略升高);国内外文献报道环孢素联合ATG治疗重型再障疗效要比单药环孢素要高的多,故一般只要经济情况允许,都建议进行两药联合治疗。环孢素目前有胶囊和口服液两种剂型,胶囊有新山地明、田可、丽珠环明、新赛四平等产品,口服液有川抗制药的口服液,成分和疗效相当,目前感觉没有明显差异。如遇到浓度不理想、副反应较大等情况,可以考虑更换剂型或品牌。如果是遇到了间隔问题,具体是间隔12小时还是间隔8小时应用的问题,当然间隔8小时会对患者生活起居有不利影响,但这是根据血药浓度变化决定的。环孢素联合ATG治疗重型再障疗效要比单药环孢素或者单药ATG都要高的多。而且,早期环孢素浓度达标,发挥充分作用,能提高患者治疗反应率。治疗达到最佳疗效后,环孢素缓慢减量,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再障患者为什么要坚持使用环孢素?先来说一说这个环孢素的由来吧,环孢素(英语:CyclosporineA,简写为CsA),也称为环孢菌素或环孢霉素,于1969年由土壤样本中的真菌一多孔木霉中首次分离出来,1972年发现环孢素有免疫抑制的功能。此后陆续发现环孢素可以用于肾脏移植、肝脏移植的免疫抑制。1983年,第一个商品药Sandimmune首次在瑞士上市,正式用于临床。
环孢素如何工作的?它的药理性在哪?环孢素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和增殖,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活性,但由于是选择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无影响。因而环孢素不同于细胞毒类药物的作用,它不显著影响机体的一般防御能力。
说回到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发病机制为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而造成的骨髓衰竭。因此,环孢素是普通型再障患者首选治疗用药。对于重型和极重型再障,如果无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首选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目前标准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为环孢素联合抗胸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
环孢素联合ATG治疗重型再障疗效要比单药环孢素或者单药ATG都要高的多。而且,早期环孢素浓度达标,发挥充分作用,能提高患者治疗反应率。治疗达到最佳疗效后,环孢素缓慢减量,维持足够长的时间,能明显减少再障复发率。
因此,在再障确诊后,应积极加用环孢素,维持足够剂量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后,维持用药一年后再缓慢减量,两年左右可以尝试停药。
环孢素可以走医保吗?环孢素首先是作为器官移植后抗排斥(患者抗外来器官)和抗GVHD(外来器官抗患者)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也用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部分种类的药物说明书未提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但该药治疗再障在国内和国际已经很成熟并列入治疗指南,不必疑问。目前部分省市医保是可以对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报销的。
什么样子的环孢素都适用吗?环孢素目前有胶囊和口服液两种剂型,胶囊有新山地明、田可、丽珠环明、新赛四平等产品,口服液有川抗制药的口服液,成分和疗效相当,目前感觉没有明显差异。如遇到浓度不理想、副反应较大等情况,可以考虑更换剂型或品牌。如果是遇到了间隔问题,具体是间隔12小时还是间隔8小时应用的问题,当然间隔8小时会对患者生活起居有不利影响,但这是根据血药浓度变化决定的。
我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来联合环孢素治疗再障?单独应用环孢素治疗重型或极重型(中性粒细胞<0.2)再生障碍性贫血,仅小部分患者有效果,而且多为部分缓解(也就是指仅能够脱离输血或血象略升高);国内外文献报道环孢素联合ATG治疗重型再障疗效要比单药环孢素要高的多,故一般只要经济情况允许,都建议进行两药联合治疗。
长期环孢素有副作用,我该怎么办?如何缓解副作用?环孢素属于免疫抑制剂治疗一类,是治疗再障的“主力军”也是很常见的治疗用药,在明确疗效的背后还可能出现-系列明显的毒副作用表现,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肝功能损害;
②肾功能损害;
③高血压情况;
④有牙龈增生;
⑤并发糖尿病;
⑥手部有震颤;
⑦身体多毛症;
⑧高胆固醇血。
还可能出现一些肠胃道痉挛,闹肚子的情况,耳鸣啊,头疼啊,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等等。常规缓解药物副作用会用到硝苯地平缓释片、盐酸环丙沙星片、针对性的中医调治方等。大多数用药都可以得到明显的解决。当然,具体的医嘱还是建议先通过病人的主治大夫进行详细沟通后决定。
很多病友担心环孢素的毒副作用会伴随一生,其实不然 ,这些种种副作用,待药物逐步减量以及完全停药后大概半年时间就会自然消失。
但如若出现了实际性的病理性损害就很难逆转恢复了, 所以需要定期的做好服药期间的检测!有异常及时的做减量或是停药处理,避免毒副作用"愈演愈烈”!
你学会了吗?关注我了解更多血液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