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著名园林(五版方案背后的格调执念)
天津著名园林(五版方案背后的格调执念)各租界的公园都具有独特异国特色,租界花园也同各种风格形式的小洋楼一样,成为租界文化的一部分。如法租界内的法兰西花园位于圆形放射状街区的中心,明显带有法国城市规划特征,花园呈直径130米的正圆形,整体布局十分严整而对称,严格地继承了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布局方式。1900年天津开埠,各国租界中,相继建成了海大道花园、维多利亚花园等共十座租界花园。其中英租界建花园四座,法租界建两座,德、俄、日、意租界各建一座。天津既有九河下梢、七十二沽等形成的自然风景,又有运河漕运、三岔河口的商贾云集等构成的人文风景,芦花野水的水乡风情,桃柳成林的诗意之境,所以古代天津园林往往建在具有沽水风情的地方。盐商私家园林融入了南方造园手法,传承着古典文人园林的诗情画意,成为独特的融北地南风、集沽上意象、承诗情画意的沽上园林风格。古代天津主要园林分布图(图源/刘俊海 利用《中国近代城市与建设》古代天津地图改绘)
人们通过庭园所追求的是理想的、至少是如意的室外空间的创造。“理想的”或者“如意的”内容因造园主体和目的而异。
——小野健吾《图说日本庭园史》
Part 1 · 历史天津是个充满了园林记忆的城市。天津的私家园林兴起于因运河漕运而巨富的盐商,藏于庭院深处,记录的是天津从明代军事卫城向一座繁荣商业贸易城市的转变中历经的繁华。
从香林苑、紫竹林和海光寺等寺庙园林,到海河楼、柳墅行宫等行宫园林,私家园林更是不胜枚举,水西庄是清代三大私家园林之一,更是津城园林之冠,晚期则是李家花园(荣园)最负盛名。
天津既有九河下梢、七十二沽等形成的自然风景,又有运河漕运、三岔河口的商贾云集等构成的人文风景,芦花野水的水乡风情,桃柳成林的诗意之境,所以古代天津园林往往建在具有沽水风情的地方。
盐商私家园林融入了南方造园手法,传承着古典文人园林的诗情画意,成为独特的融北地南风、集沽上意象、承诗情画意的沽上园林风格。
古代天津主要园林分布图(图源/刘俊海 利用《中国近代城市与建设》古代天津地图改绘)
1900年天津开埠,各国租界中,相继建成了海大道花园、维多利亚花园等共十座租界花园。其中英租界建花园四座,法租界建两座,德、俄、日、意租界各建一座。
各租界的公园都具有独特异国特色,租界花园也同各种风格形式的小洋楼一样,成为租界文化的一部分。如法租界内的法兰西花园位于圆形放射状街区的中心,明显带有法国城市规划特征,花园呈直径130米的正圆形,整体布局十分严整而对称,严格地继承了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布局方式。
意大利租界的“城市的客厅”马可波罗开放广场风格,自文艺复兴以来已经成为意大利文化特色的一部分;俄租界则是选取森林茂盛之地建造公园。
而当时的寓公私家园林,则充分体现了天津城市风格的多元和混搭,法国的规则式、英国的自然式、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要素多有移植和拼贴,庆王府、张勋别墅等都普遍采用了“中西合璧”的造园风格。
租界的建立,带来的是西方的现代公共园林和生活观念的冲击,当时公园户外游览已成为西方人不可或缺的一项休闲活动。
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中国传统私园的异化——私园公用,又促使官府和地方乡绅开始自建公园。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共园林——天津劝业会场,是近代天津华界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也是最早的具有民族特色开放式的公园,成为现代城市公园的前身。
提倡兴建公园的精英认为,公园“有益于民智、民德”。中国的精英阶层主动地接受外国定义下的现代性,在多方影响下共同塑造了这一新兴城市公共空间。
园林承载了城市理想,园林重要的是和城市和时代之间的互动。梳理天津城市园林史,就是一个不断开放,各种风格绽放、各种元素杂糅的发展历史。
解放后,现代天津城市中的综合公园启动。宁园和荣园已损毁严重,利用其原有水系改造重建成北宁公园和人民公园;水上公园是利用荒废的青龙潭建成;还有西沽公园,利用原桃花堤附近的武库菜园建成;此外在以前荒废的苗圃、废弃地和私家花园之上,修建了一大批中小型公园,各种社区公园、街旁绿地也遍地开花……
但是风格上基本是相对统一的城市公园面貌,接近于对传统中式园林的简单模仿和批量复制,反而失去了鲜明特色。
所以当2020年的这个初秋,格调艺术馆和望月庭横空出世,占地3900平米的日式风格为主的园林出现在津塘公路一侧,冲击着沉闷的城市景观和人们对园林固有观念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一种,原来可以有如此的身份,向世人传递着一座城市在精神层面该有的思考的可能性。
日式风格,不仅是在天津,甚至在全国,如此大体量的日式庭园都很少见。
当初天津日租界的日式园林——大和公园(现八一礼堂),带有明显的殖民地风格,六角亭、石灯、神社等日式元素可见明显。
1989年,纪念和天津结好十五周年,日本神户市出资建成中国第一个大型日本庭院式园林——神户园,占地一公顷,建筑面积175.28平方米,就在天津水上公园。
如今当天津再次遭遇日式园林,当一个企业的园林梦想,成为一个城市事件,却又少见。当下的城市空间里,城市公共地标之外,如何用园林和城市对话?日式风格在天津沉寂几十年后如何成为城市界面的风景?
这一道墙,一片园林,一个艺术馆,成为2020年度,天津城市值得去被反复书写和亲身体验的城市空间,并凝结为天津昭示城市身份的跨地域符号。
地产项目的园林和示范区,严格意义来说是一个半私密甚至全私密空间,来访需要预约,参观需要留电话,像格调一样选择将示范区完全面向城市界面打开的,少之又少。
格调艺术馆所在的津塘公路沿线是城市主干道,沿街的展示面达到了500米,项目对面就是高架轻轨。
在最东端,格调沿着津塘公路,安置了300米的白色围墙,就是露天美术馆。
西端的主体建筑,则被设计成了由406根原浆纸色柱子围合成的圆厅,也就是格调艺术馆的24小时书房。
那么,这时候,串联起墙和馆,并成为整个向外展示景观界面核心的园林,如何用开放空间点亮并形成昭示效果?园林搭配艺术馆圆厅这个主体建筑,如何体现园林景观精致美的同时又不抢建筑特色?
从第一个项目打造的园林,到房交会把中式园林移入梅江会展中心的耳目一新,再到今年多个园林成为全城焦点;从格调林泉在滨海核心区的苏式景观打造,到格调松间幽深中式园林 清水混凝土的书院创意搭配,再到格调平园、格调初晴的梅江中式园林地标……格调一直以善于在空间中营造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园林空间而知名。
但由于艺术馆前的空间上,仅有20米进深,前场空间相对局促,给园林空间的排布出了一个难题。从极度喧闹的城市,到静谧的园林和内部空间,如何让路过和步入其内的人都有良好的体验,需要通过空间的合理分割和使用实现。
而格调在这一方公共空间的打造上,又是有野心的。
全国第一个露天美术馆加上24小时书房,妥妥的城市公共艺术空间。
艺术馆内外的景观,与艺术馆的主体建筑一同组成了一个公共艺术空间,是景观必须承载的文化力量,它创造出来的空间感受,更像一个剧场,要承载对生活和居住的思考。
所有的诉求全部要体现在这一方空间里,并融为一体,在打造园林上本得心应手的格调,这次遇到了一个真正的挑战。
一个企业和一座园林的故事,就这样纠结地展开了。
当今天我们穿行在这片名为“望月庭”的园林里时,很难想象整个示范区的景观方案,到底经历了多少轮大的调整和无数次细节的修改,才成为如今的样子。
单单就艺术馆前现这个被称作“水域松澜”的景观,就做了五次大方案的调整优化。
复盘这个修改和调整的过程,正是一个平日难得一见的“背后的故事”,可以看到格调的园林执念。
第一稿,半开放常规中式 日式售楼处景观方案——推翻
第二稿,全封闭日式接待厅景观方案——推翻
第三稿,开放式中式瀑布庭院方案——推翻
第四稿,开放式水景台阶方案——推翻
空间尺度,呈现的意境,整体和建筑风格的统一,几大绝对不愿意放弃的要素,成为一道来回拉扯的方程式,努力寻求各方能够平衡的最优解。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第一稿里,中式植被混搭了日式的白砂汀步,但风格只有杂糅没有融合。
第二稿设计里,空间完全封闭,作了偏日式的接待厅建筑,风格显得更为纯粹。但建筑之间距离太近,这样的布局很难体现枯山水的意境。
第三稿方案,再次回归开放,增加了流水瀑布,同时也设计了传统社区里常见的中式休憩亭子,且沿途的行人也能共赏清幽庭园。最终还是被推翻。
基于此,第四稿的方案里,在水池底部设置了黑色砾石,水流自台地而下,温润高级,而建筑通过倒映在水纹中的影子实现了与景观的融合。
但是大面积的水景,使得绿植的感觉被弱化,园子似乎又过于冰冷了,需要一些生机和温度,于是,又推翻。
最终,在反复思量后做的第五次方案调整,也就是目前看到的景观。
水域松澜最后呈现的实景是日式庭园的常见类型——池泉庭园的样式,由水池、绿岛和白砂组成。
水景与白砂的曲线相互呼应,黑与白、动与静相互衬托,形成宽阔的横向线条感连绵贯通,精致细腻。
建筑倒映在水面上,水面浮动,宛如音符。夜晚灯光亦能映衬在水里,引人遐想和静思。
一池静水,隐喻太液池。在水池比较窄的位置,做了一个枯山水的孤桥,弧形的水的流逝感,仿佛也带动了整个岛的流动。
而岛上的松树四季常青,树下遍植佛甲草,搭配景石,水边绿地设计成起伏的缓坡地形,种植高尔夫球果岭草,像铺了一层毛绒绒的地毯。
景观搭配合理的绿植,再呼应24小时书房圆厅现代简洁的造型,形成丰富的变化,实现建筑与园林之间的和谐状态。
比如看茶庭的方向,会发现这是一个半月形的半岛,树木错落,黑、白、绿交织,与茶庭相映出温柔的天际线,整个空间画面简洁、丰富而葱郁。
几版推翻,现身说法里,格调园林的TIPS:
- 房子是长在园子里的,一定是看起来和谐自然的;
- 园子应该是真正融入园林文化的,而非简单的混搭堆砌;
- 坚持入画的理念,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副美丽而令人遐想的景致画面。
基于这个有趣的复盘,我们看到格调打造的这一方艺术空间,整体风格最后选择了日式园林的主题,其实也是一个基于审美和实际结合下,场景和空间需要的必然。
穿过“茶室雅院”,就进入了最西侧的“缘廊禅院”,一个纯粹日式唯美的枯山水景观,而整个方案调整也有4次之多。最重要的选择上,一定是尊重空间和现实情况,而不是为了风格而追求风格。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第三版方案其实已经很成熟,鱼鳞瓦的通透区隔了空间,飒艳的红枫点睛了整个休憩场所,整体也是格调极为擅长的中式风格。
但是在实地勘测后发现,因为庭院的尺度感很小,如果不能选到非常漂亮的红枫,这个小院很可能将沦为一个没有特色的小过道。园林人员对枫树进行初步号苗后发现难度极高,理念和现实冲突下,最终选择了放弃。
最后的的灵感来源于日本京都大德寺兴临院,成就了这一方天津难得的枯山水庭园。
禅宗的修行应该在深山幽谷的自然中进行,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以石头砂砾苔藓等抽象手法表现自然,仿佛在有限的纸张上描绘宏伟的景观,成为禅观静心的媒介。
庭园以临街的日式缘廊作为背景界面,津塘路一侧看到的是温润的日式白色纸墙,隔绝了喧嚣而又带有温度。
庭园内部细沙碎石铺地,再加上一些叠放有致的石景,如龟如鹤,如山如岛。
坐在缘廊木地板上,望着院内安静的松树、景石、枯山水等禅意空间,与喧嚣隔离,可停留静思,外在的静谧空间和内心的宁静合二而一。
如果说“缘廊禅院”是把一个位置偏僻的小空间,打造成真正公共、免费、触手可及的慰藉心灵的私人场所。那么整个“望月庭”的空间打造,正是以传统日本庭园为蓝本,再因地制宜加以调整,用合适的表现形式,进行最大价值提升,形成一个具有私人情感体验又通透开放的空间。
最终的整体景观成品里,我们看到的是,在受限很多的空间中,反复推演如何因地制宜,用娴熟的园林手法,于喧闹中制造宁静,在有限细窄空间里制造幽深。
充分考虑园、馆、墙,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到具有开放性的墙和作为私密安静空间的圆厅,最终实现了,整体风貌的和谐统一。
一个具有城市公共空间“静美”力量的新地标,由此诞生。
格调榴园景观体量高达10万平米,在这样的造园理念下,最后我们看到的,不是纯日式也不是纯中式,而是汲取东方园林各家之长,做出的新中式创新园景。
景观并不拘泥于中式日式某种特定形制,而是风格混搭下的整体统一和谐,最终服务于周边大环境。
格调能够一直坚持以园林作为自己的标签,其实归根结底,是他的园林价值观上,不断追求打造一种,源于历史又高度基于当下、有美学追求又自然舒服的,能够“历久弥新”的园子,与生活本身关联,与这个城市关联。
小小一方园林,折射的是城市和行业的底色。
城市园林可以看作是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的依托形式,其实也站在一个重新看待地产的关口。
如今随着房价的理性回归、地产行业增速下滑和开发商的利润率下滑,地产已进入了一个新常态,习惯了过去黄金发展十年的从业者,都要面临一次认知和心态上的重大调整。
对于住宅的要求也由“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景观园林所扮演的角色都在深刻变化着。
在中国传统居住文化里,园林一直是一个专属于特定阶层的奢侈品,近代租界的西式园林也充满了歧视的历史,普通人难以接近和拥有。
现代城市公园的修建让公共园林成为可能,但是在自己所在社区的园林居住体验,仍距离普通人比较遥远。甚至在很多说辞里,来自异域打磨了三十年的石头、某棵名贵的国外树种,持续成为标榜居住阶层区隔的标签。
而格调的所有园林执念,其实归根于诗意居住梦想和日常生活的共融。
把园林这个奢侈品做到大众消费得起,成为生活的日常,由“旧时王谢堂前燕”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是高端奢侈的圈层专属,而是用自己对具体环境和追求理想空间的了解,以及对工匠精神的坚持,寻求在“美”和“可实用”的生活之间的连接与平衡。
所有的反复讨论设计方案、斟酌成本投入、对细节的执念,狠得下心去拆改的勇气,完成一次次用“人力”对“成本”和“成果”的倒逼,接近苛刻。
景观小院地面采用卵石拼花,拼花的小样就调了8版样式,设计师和工程师手把手教工人如何拼花。
钟灵毓秀的南太湖石仪态很美,设计师要提前剪石头的形状,无数次拼图来寻找搭配的灵感。
很多人都会说“格调的房子不错、格调挺好”,但具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其实格调好评背后的付出和坚持很少有人知道。而这种对美和生活的执念,也许正是核心原因。
景观价值从来不等于景观成本,美、生态和付出的时间,才是所有价值的最终总和,格调的园林观,算得也是一本细水长流的经济大帐。
每一种产品都有其价值观和哲学态度,房子也是一样,它最终会通过建筑、空间、景观、装饰等界面一一展现出来,是判断价值观是否匹配的重要空间载体。
价值观输出的先进性,艺术的独创性,以及人文思考的深刻性,当观念实现了领先,品质感也就走在了前面。
当开发者的理念和打造产品的哲学,完全被领悟和认同的时候,就会通过广泛的口碑传播吸引更多同类客群,从而产生自带流量的能力,回到结果。
“磨刀不负砍柴工”,诚不我欺。
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赞美和批评都显得心思重重。
这个复盘了所有细节的故事里,一种执拗而真诚的坚守,在这个城市,和这个行业,都显得弥足珍贵。
2020,所有的用心和坚持都值得更多理解和鼓励,也值得去切身感受。
文 / 波岛 天津城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