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产证是交楼之前交吗(盼了14年的产证终于来啦)
上海大产证是交楼之前交吗(盼了14年的产证终于来啦)16年前,这里被叫作槎浦村,有着一大片农田,周围全是低矮破旧的平房,村民们每天奔波在充满泥泞又狭窄的小路上。随着城市建设的推动,为了加快推进西北物流园区槎浦基地的开发建设,桃浦镇决定把槎浦村全村515户农民家庭和50余家村办和外来企业进行集体动迁。515户居民搬进“无证房”“不动产权证”终于办下来了槎浦新家园位于普陀区桃浦镇金迈路,由于历史原因,当年未能及时办好房地产权证,时间一长,这便成了居民们的“心病”,大家都期盼着早日拿到这个“小红本”。为了清旧账、破难题,桃浦镇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将槎浦新家园安置房项目不动产登记补办作为重点工作,迎难而上,取得突破。“大产证”搁置
古人云居者有其屋,安居才能立业。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所,是家的缩影,它和人一样拥有“身份证”——不动产权证。
近日
家住桃浦镇槎浦新家园的居民们高兴极了
原来迟到了十多年的
“不动产权证”终于办下来了
槎浦新家园位于普陀区桃浦镇金迈路,由于历史原因,当年未能及时办好房地产权证,时间一长,这便成了居民们的“心病”,大家都期盼着早日拿到这个“小红本”。为了清旧账、破难题,桃浦镇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将槎浦新家园安置房项目不动产登记补办作为重点工作,迎难而上,取得突破。
“大产证”搁置
515户居民搬进“无证房”
16年前,这里被叫作槎浦村,有着一大片农田,周围全是低矮破旧的平房,村民们每天奔波在充满泥泞又狭窄的小路上。随着城市建设的推动,为了加快推进西北物流园区槎浦基地的开发建设,桃浦镇决定把槎浦村全村515户农民家庭和50余家村办和外来企业进行集体动迁。
当时,为确保西北物流园区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推进,必须提前加快完成槎浦基地内的动迁任务,决定对槎浦村进行原拆原建,并更名为槎浦新家园。
因为手续一直滞后于实际开发进度,未能按法定程序跟进办理,导致动迁房项目未能办出不动产权证。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建设,槎浦新家园建成落地,2004年12月,居民们纷纷搬进了新楼房。据了解,建成后的槎浦新家园以金迈路为界分南北两个小区,共46幢,住宅总套数为1232套,配有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老年活动中心,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家住槎浦新家园的甘志文今年80岁,他是土生土长的槎浦村人,搬进新家已经14年了。甘志文笑着说:“一开始来到槎浦新家园,我非常开心,环境变好了,公共设施也多了,跟以前的槎浦村那可是天差地别啊!这里马路宽、绿化好,住着方便又舒心。”
小小红本用处大
居民呼声受关注
自槎浦村居民动迁以来已有14年,产证问题带出了一系列影响居民生活的民生问题,居民也对领取房地产权证的呼声越来越高。提到“产证”,居民侯连根说:“我们最早都住在槎浦村,每天就知道埋头干活,根本不关心房地产权证这个事情。搬到这里后,生活得到了改善,才知道落户、子女读书都需要用到产证。看着小小的一个本子,没想到用处大得很!”
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困扰居民的难题却接二连三地出现了。槎浦新家园村委会主任孙庆华说:“我们小区里外来媳妇特别多,小青年要结婚,落户问题就出来了,因为不能给外来媳妇落户,结婚都成了问题,还有不少家庭因为孩子上学问题感到焦虑。”
“产证”迟迟办不下来,居民着急,各级领导和园区负责人也相当重视。可是时隔多年,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下联动
合力攻坚破难题
随着时间流逝,当年项目设计院的图纸电子稿和部分资料存在缺失,许多经办人员已更换,对补办资料准备影响极大,导致工作进入了盲点。同时,槎浦新家园安置房不属于常规建设项目,在补办产证过程中难度很大。“旧账难算清,历史遗留问题多,每走一步都会遇到障碍。”桃浦镇规建办经办人员赵忠华介绍,槎浦新家园按照2003年建设标准建造,和现在新的建设和验收标准不同了,导致有的工作无法顺利推进下去。
为了有效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市、区各部门多次会商研究决定。最终,在市、区、镇三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攻克难点,历时九个月时间,于2019年6月27日顺利完成槎浦新家园“大产证”登记。
现场收集居民材料
槎浦新家园“大产证”
目前,槎浦新家园首批3户家庭6套房屋在普陀区房地产交易中心领到了不动产权证书,历时十四年之久的历史遗留难题终于得到破解。“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们家的房子有产证咯!这件头等大事办好了,我非常开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市、区、镇领导真正为我们办实事,谢谢他们,以后我们都是持证居住了。”居民孙宝龙兴奋地说。
接下来
桃浦镇将持续推进
真建、春光、金光、李子园4个村
的安置房项目不动产登记补办工作
争取早日让各个村管社区的居民们
领到“小红本”
资料来源:普陀桃浦
编辑:杨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