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约分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通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约分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通分教案)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1.知道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在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中体验通分的过程和方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3.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3~74例4、例5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5“练习十八”中第2题。
▷教学目标
1.知道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在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中体验通分的过程和方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公分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明确学生对地球的了解。
师:我们住在地球上,你对地球有哪些了解呢?
师: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对地球了解这么多。
2.课件呈现教科书P73例4,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等问题。
师:你能解答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有如下分析:如果把地球面积平均分成10份,陆地只占3份,海洋占了7份。是7个 是3个。因为>,所以地球上的海洋多。(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这里进一步结合分数的意义加深理解和巩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3.发现规律,归纳方法。
师:我们居住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这个星球还藏着很多秘密。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改变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继续探究地球的奥秘,提供地球的大量相关数据,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又能给学生较为充分的选择与比较空间。
师:你能通过分数大小的比较获得一些结论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通过一些简单数据的比较,得到下面一些结论:
预设1:因为> 所以北美洲面积比南美洲大。
预设2:因为>,所以南极洲面积比欧洲大。
预设3:因为>,所以南美洲面积比大洋洲大。
师:同学们只选择了一些相对容易比较的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把>,> > …归为一类,把>,…归为一类。
师:这两类分数各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一类分母相同,一类分子相同。
师:能总结一下这两类分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总结成:(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归类,进一步掌握各类分数的特点,比较大小的方法也就一目了然了。
4.方法运用,巩固练习。
学生快速解答教科书P73“做一做”,并集中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板书课题:通分(1)]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总结出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这两类分数要么分母相同,要么分子相同。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需要比较。
课件出示教科书P74例5。
1.分析问题,厘清思路。
师:要求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就是求什么?
【学情预设】求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就是比较和的大小,谁大谁的蛋白质含量就比较高。
师: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要怎么比较呢?
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会根据前面的同分母(子)的分数大小比较,想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数转化,也可能想到转化成小数进行比较。
2.学生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尝试,既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展示交流。
师:都比较出来了吗?我们一起来分享。
【学情预设】预设1:转化成分母相同。==,==,>,所以>。(板书)
预设2:转化成分母相同,但分母不是20,而是稍大一点的,如40,60,80等数。
预设3:转化成分子相同。=,>,所以>。
预设4:分数化成小数。=0.4 =0.25 0.4>0.25,所以>。
4.分析归纳,揭示通分。
师:像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这样,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师:比较一下,通分时这两种通分方法哪种更好?为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比较,能感觉到把分母都变成20就可以了,没必要都变成40 数越大会越麻烦。
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20是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40,60,80等是两个分母的公倍数,数越大会越麻烦,所以我们通常把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如何给两个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
同桌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比较分数的大小,一般是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但是应转化为哪个相同的分母呢?通过这个题目的比较、分析,学生就会选择将分母都转化为最小公倍数了。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教科书P74“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学情预设】一般学生都能比较出大小,但是方法可能不同,交流时,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分数的特征,根据分数的特征转化成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2.教科书P74“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
【学情预设】题目没有要求比较大小,只是要求通分,可能有的学生受前面题目的影响,将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一定要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而且公分母尽可能是两个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教科书P75“练习十八”第2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同桌相互交流。
(3)集中评价。
师:同桌交流时,有不同的意见吗?不同在哪里?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的方法不同,还有可能通分的公分母不同。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辨析错误。
四、课堂小结
师:关于通分,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体现它的应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遵循教科书的编排,在探索通分的方法时,为了能让学生的思维自主发挥,采用了先放后收的方法:先允许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总是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当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又将学生的思维收回来,重点研究转化成同分母的方法,从而引出通分。但部分学生在公分母的选择上,习惯将两个分母的积作公分母。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5~76“练习十八”中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熟练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进行两个以上分数的通分。
2.熟练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将两个以上分数按一定的大小顺序排列。
3.经历数学学习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求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三个分数通分的方法,能很快找出三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基本概念。
师:你是如何比较分数大小的?什么叫做通分?
课件出示习题 让学生填空。
【学情预设】预设1: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板书)
预设2:通分时选用的公分母一般是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预设3:通分的方法是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预设4:通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预设5:通分的目的是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2.回顾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5“练习十八”第1题。
(2)学生自主解答。
(3)展示交流时回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基础练习,熟悉找公分母的方法
1.完成教科书P75“练习十八”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中展示交流,反馈比较方法。
方法归纳:通分时,先找到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通分的公分母,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板书课题:通分(2)]
2.教科书P76“练习十八”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中展示交流,反馈比较方法。
方法归纳:通分时,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数,公分母就是这两个分母的积;两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另一个的倍数,公分母就是较大的那个。
【设计意图】通分时,找异分母分数的公分母是关键,熟练地找到公分母能提高通分的效率。通过两道练习,进一步提升找公分母的技能。
三、以题为例,探究多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1.比较三个分数大小。
(1)课件呈现习题。
(2)学生合作探究。
师: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这是比较三个分数大小的问题。
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比较出三个分数的大小,或者把三个分数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汇报讨论结果。
师:三个分数的大小该如何比较?
【学情预设】解决这个问题要分两步。第一步:通分(将这三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第二步:比较大小(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板书:三个异分母数通分,可以逐步通分,也可以一次性通分。)
【设计意图】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虽然只比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多了一个分数,但是难度却增加很多,主要是要找三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以此题为例,开拓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比较分数大小的综合练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6“练习十八”第9题。
(2)学生尝试解答,可以互相交流。
(3)集中反馈,交流方法。
【学情预设】预设1:先把分数分成假分数和真分数两类,假分数都比真分数大。再按类别比较。
预设2:先找出比较好通分的几个分数,如、和,和、,分别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并排列。
预设3:根据分数差比较大小,比1大,比1少 比1少 比1少 比1少,可以比较出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再来看。
【设计意图】借此让学生分享多种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积累比较分数大小的经验。
四、自主练习,巩固提升
1.学生自主解答教科书P75~76“练习十八”第3、4、7、10题。
教师个别辅导。
2.全班集中评价。
【学情预设】第3题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将分数转化为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进行比较。
第4题和第7题是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与比较分数大小联系起来。
第10题不仅仅是关注结果,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五、拓展练习
1.完成教科书P76“练习十八”第11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3.集体研讨,分享方法。
【学情预设】此题需要综合运用比较分数大小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方面知识,由于和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所以在和之间不能直接写出一个分子是1的分数,需要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扩大到原来的若干倍。教师要引导学生厘清思路,掌握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本题综合性较强,方法比较灵活,同时渗透了有理数的稠密性,放在教学的最后,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通分(2)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三个异分母分数通分,可以逐步通分,也可以一次性通分。
▷教学反思
这节练习课设计的题型层次性较强,不仅体现了由浅入深认识事物的原则,更体现了知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了通分的含义、依据和方法,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出错的情况也相对少了一些。尤其是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最需要练习课的巩固与强化。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