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的长板理论(谁说木桶理论已死)
木桶的长板理论(谁说木桶理论已死)在当今职场上,纵向上有从最高层到最基层的职级序列,横向上又有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岗位下,所需要的职场竞争力并不是一样的,已经不存在所谓“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1、为什么职场竞争力是一个组合后的综合能力?有人认为职场竞争力是专业能力要足够的强,也有人认为职场竞争力是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还有人认为职场竞争力是持续的学习力。无论如何,关于职场竞争力,有一个共识:这个竞争力应该能保证你比别人优秀,且能在职场上走的更远。而笔者则认为:职场竞争力是【品牌素质】、【能力特质】、【职场技能】三者组合后的综合能力,而且依各人情况,呈现不同的组合要求。
前两天,和远方的表弟聊天,他觉得自己很刻苦努力了,也懂得需要打造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职场一步步晋升。
看了很多关于打造职场竞争力的文章,听着好像都很对,但是表弟觉得招数太多,一不小心就给整懵了。
表弟:“哥,有没有简单明了的招数,让我能记住要怎么干,打造核心竞争力?”
职场竞争力,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甚至于在每个时段、每个企业,职场竞争力所代表的具体含义都会不一样。
有人认为职场竞争力是专业能力要足够的强,也有人认为职场竞争力是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还有人认为职场竞争力是持续的学习力。
无论如何,关于职场竞争力,有一个共识:这个竞争力应该能保证你比别人优秀,且能在职场上走的更远。
而笔者则认为:职场竞争力是【品牌素质】、【能力特质】、【职场技能】三者组合后的综合能力,而且依各人情况,呈现不同的组合要求。
1、为什么职场竞争力是一个组合后的综合能力?
在当今职场上,纵向上有从最高层到最基层的职级序列,横向上又有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岗位下,所需要的职场竞争力并不是一样的,已经不存在所谓“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
一名研发类的技术专家,其专业技术水平、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构建起最核心的职业竞争力;
而如果是研发类部门的经理,则除了专业技术水平外,沟通协调能力、全局思维、行业洞察力可能才是其构建职业竞争力的关键。
所以,结合自己所处岗位、未来职业规划、现有资源条件,才能打造出专属于自己的竞争力“组合拳”。
2、组合能力的各项组成都包含什么?
【品牌素质】:一个人在过往生涯,根据个人教育经历、生活实践等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品质,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观取向。
品德素质一般包括敬业、责任心、勤奋、踏实、善良、忠诚、认真、诚实、守信、廉洁、拼搏等。
在职场上,由于过往经历的不同,每个人呈现出的品牌素质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品德素质带来的竞争力优势也是完全不同的。
品德素质本身不存在优劣对比,但是结合到不同的职业发展时,却能体现出完全不同的竞争优势。
- 采购岗位,廉洁,固执的人,会比拼搏、好胜心强的人,更让企业放心;
- 幼师岗位,善良、奉献的人,会比勤奋、踏实的人,更让家长青睐。
【能力特质】:指一个人能完成一件工作所展现出来的各项思维、行为的集合。
比如:逻辑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资源整合能力、想象力 、 观察能力、抗压能力等。
【职场技能】:主要和职场相关的,有助于构建职场竞争力的技能。
有些技能,即使不能算是专属职场所需要的,但也是我们要构建职场竞争力的要素之一,笔者统称把他们统称为职场技能。
比如:写作技巧、PPT技巧、职场礼仪、职场“规则”、岗位专业技能等。
3、如何历练品德素质、能力特质和职业技能
在这三者中:
【品牌素质】具备一定的稳定性,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阅历丰富,认知的变化才有可能真正的形成稳定的形态。偶尔的一次表现,不能称之为已经形成了品德素质。
【能力特质】和【职场技能】则可以通过刻意的练习、有意识的实践来提升。
针对不同的能力特质、不同的职业技能,会有不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
比如写作技能、逻辑思维能力,社会上都有相应的学习课程,因篇幅有限,不同能力特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方法,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
用一招建立职场竞争力
先看看我们要使用的招数——重新理解木桶原理职业竞争力的打造虽然是一个组合拳,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可以通过【木桶原理】的短板理论和长板理论,理解两个理论的背后原理,交替循环的来打造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1、木桶原理-短板理论和长板理论的内涵都是在说如何建立职场竞争力
木桶原理-短板理论:指一桶平放在地上,装水量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板,而是取决于最短板的高度。
木桶原理的短板理论表明,要塑造职场竞争力,任何一个明显的短板劣势,都可能制约整体的竞争态势。
比如:你专业能力很强,但是与人沟通能力很弱,那么就很难在竞争中形成优势,可能不如另一个专业能力比你差一些,但是沟通能力要比你强的人。
木桶原理-长板理论:可以理解木桶原理的变形解释,指当把一桶水斜放在地上,装水量的多少,不再取决于最短板,而是取决于最长板的长度。
木桶效应—长板理论,是基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变形理论。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传递和获取的成本越来越低,随着知识大爆炸,一方面,体现出一个人短板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人们很难以从纷繁复杂的信息量中找准自己的短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专业分工的细化,短板可以依靠社会资源来互补。
当你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时候,比如刻苦努力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人,那么其他方面的弱项也会一定程度上被人弱化、忽视,形成自己的竞争力相对优势。
2、如何利用两个理论的内涵融合运用
听完这两个理论,是不是有点懵?
从笔者的角度来看,长板理论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把单一优势发挥到极致,才有可能和补齐短板后的木桶盛水一样,但是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不一定能成正比。
所以【短时间内利用长板理论】,在单一方面形成竞争力优势,这个时候其实会有“马太效应”产生,你会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从而获得更大的平台。
【长期的发展需要依靠短板理论】,把木桶的最低板加强,整体的竞争力才能发生质的变化。
利用“长板”脱颖而出,形成马太效应→解决短板,提升整体竞争力→再寻找新的“长板”,形成良性循环,交替反复,不断进步,并最终形成组合的职场竞争力。
理解了长板理论和短板理论的交替循环,接下来要做的就很简单:
先选择长板,从【品德素质】、【能力特质】、【职场技能】中选择和你岗位、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任意一项去发力,形成与别人对比的相对优势,就会产生马太效应。
等到了瓶颈期,再去选择相应发展的短板劣势,把他弥补到平均水平,就可以开始选择下一个长板进行突破了。
这其中有两个问题要解决:
1、 三者里如何选择长板?
两个标准:
a.选择自己感兴趣能持续学习或坚持的; b.选择对现在或未来的职业有帮助的。
比如我的表弟,他选择了写作技能作为长板的突破口:
一方面因为他对于面对面沟通比较有心理障碍,而写作技能是自己能接受且感兴趣的,另一方面,他现在是品牌助理,文笔功底的好坏也对未来做营销推广是有帮助的。
如果你选不好什么来作为长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一项【品德素质】,品德素质只要是你价值观范围内认可的,你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能否坚持住。
比如:选择认真,就需要你在对待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做到很认真的态度,不要有一时偷懒的想法。
2、 什么时候判断长板到了瓶颈,需要去补充短板?
当你周边的人对你稳定的评价或印象都是你的长板项的时候,就说明你的长板已经具备了优势竞争力,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持续保持这一竞争力。
而当你发现解决现有问题或者向上晋升的时候,依靠你的长板无法实现目的,就要考虑制约你的的短板在哪了。
最后分享老唐的故事,告诉大家怎么来应用这一招,交替循环形成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老唐,刚毕业时进了物流行业做柜台营业员,但是他喜欢分享,所以特别希望自己能转型做培训工作。
第一次构建职业竞争力,老唐选择了自己感兴趣且有底子的模块——PPT(职业技能),老唐的PPT做的简洁、漂亮、大气,且经常可以做的很炫。
入职半年后,企业内部招聘,总部需要招聘个HR助理,有一小部分的培训辅助职责,在众多内部简历中,老唐以一个自动播放的自我介绍的PPT作为简历发过来,让挑选的部门负责人眼前一亮,一拍大腿,就这小子了,我们部门就缺做PPT漂亮的。
到了总部,老唐不久就遇到上升瓶颈了,因为老唐缺乏培训的基础专业知识,当初被挑过来就是因为PPT做的漂亮,所以现在领导除了安排基础工作,其他的都是会把要向上汇报的PPT让老唐美化一下。
老唐此时就需要弥补自己的短板—培训基础专业知识、沟通技能、培训实施管理流程等,慢慢的老唐开始上手了,但是想要再进一步成为培训主管,却有点难了,毕竟专业底子不足,光靠PPT技能已经难以再往上走了。
这时候,老唐又选择了一项长板来突破——敬业【品德素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唐心里觉得“笨鸟就得先飞”,于是无论领导指派的任务有多紧急,他都会认真的对待,并且牺牲个人时间,加班加点,每次都以超出领导期望的时间和质量完成任务。部门一说起来谁最敬业,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老唐。
后面老唐熟悉了构建职业竞争力的招数,先弥补了自己的专业短板——课件开发、授课技巧等,然后再次选择新的长板——【项目管理能力】,老唐自考了项目管理师,又利用以前给领导优化PPT建立的关系,在协调资源推动项目上做的得心应手,最终又被提拔为培训经理。
你看,其实老唐巧妙地回避了非培训专业出身的劣势,在每一个阶段主攻长板成为优势,弥补专业短板不拉后腿,最终形成了以【PPT技术 敬业 项目管理能力】为核心的组合拳,在职场上形成了个人的独特竞争力。
所以,想清楚自己所处的岗位、环境、职业发展计划,从【品德素质】、【能力特质】、【职场技能】先选择一项作为长板突破,然后再弥补短板,循环交替,逐步打造起自己的职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