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造成眼睛黄斑变性(10岁男孩眼里长蛋黄)
营养不良造成眼睛黄斑变性(10岁男孩眼里长蛋黄)1. 卵黄病变前期:黄斑区看不出明显病变,患者无任何症状,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正常,但眼电图(EOG)Arden比下降,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临床表现(卵黄病变期)卵黄样黄斑变性又称Best病,是一种少见的常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原发性黄斑部变性,属于黄斑部营养不良性疾病。卵黄样黄斑变性发病隐匿且进展缓慢,患者容易忽视,当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视力下降时多有典型的眼底表现。郭浩轶主任介绍说,卵黄样黄斑变性多发生于5—15岁(平均6岁)的幼儿及少年,年龄最小的患者只有一周大,但近年来成年人发病也较为常见。
近日,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眼底病中心门诊来了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她忧心地向郭浩轶主任医师咨询:“主任,我们孩子十岁了,最近他视力下降,做了散瞳检查,发现他左眼眼底有一个圆圆的‘蛋黄’,这是什么病啊?”郭主任结合检查,判断孩子得了“卵黄样黄斑变性”。
患者右眼眼底表现
(卵黄病变前期 )
患者左眼眼底表现
(卵黄病变期)
卵黄样黄斑变性又称Best病,是一种少见的常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原发性黄斑部变性,属于黄斑部营养不良性疾病。卵黄样黄斑变性发病隐匿且进展缓慢,患者容易忽视,当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视力下降时多有典型的眼底表现。
郭浩轶主任介绍说,卵黄样黄斑变性多发生于5—15岁(平均6岁)的幼儿及少年,年龄最小的患者只有一周大,但近年来成年人发病也较为常见。
临床表现
1. 卵黄病变前期:黄斑区看不出明显病变,患者无任何症状,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正常,但眼电图(EOG)Arden比下降,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⒉ 卵黄病变期:此期黄斑区呈现典型的卵黄样改变,双眼对称,为圆形或卵圆形黄色囊样隆起,边界清晰,视网膜血管跨越其上,大小约为0.5~3PD。病变极为醒目,但患者视力多属正常或轻度异常,这种病变与视力损害不相称是本病的特征。此时,虽有大块卵黄样物质在黄斑区,但因病变尚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下,视觉细胞尚未受损,但EOG明显异常。
3. 假性前房积脓期:卵黄物质脱水、凝聚、出现液面 下半为搅拌不均匀的蛋黄样团块,称为假性前房积脓。
4. 卵黄破碎期:此期患者视力减退,卵黄样物质开始破碎形成炒鸡蛋形状,不少患者此时还伴有视网下新生血管形成,出现渗出、出血,最后机化,形成瘢痕。
5. 萎缩期:最终于后极部形成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色素脱失和堆积,并透见白色巩膜,视力中度到重度减退。视野出现绝对性中心暗点。
相关辅助检查
1. 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卵黄病变期表现为病灶区自始至终为低荧光(荧光遮蔽),而病灶周围则因色素上皮有色素脱失而显透见荧光:在假性前房积脓期,病灶下半仍为卵黄样物贡的遮蔽荧光,但上半则因色素上皮萎缩雨透见荧光。卵黄破碎期造影形态不规则。如已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则可见典型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荧光图像。萎缩期后极部为透见荧光或因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表现为低荧光。
2. 电生理检查:ERG一般正常。所有卵黄样黄斑变性患者及携带者的EOG均异常。表现为光峰与暗谷比值 (hght-peak-dark-trough-ratio LP/DT)降低,这对本病诊断有特征性,而且对鉴别诊断、遗传研究、发病机制及预后估计,均有重要作用。如患者家族成员中有眼底正常,而EOG不正常者则其本人及子孙有50%可发生卵黄样黄斑变性。
3. 色觉:早期一般正常。KriIl等报告患者可有红绿色弱或全色弱。
4. 视野检查:一般正常或有相对性中心暗点。有视力减退者均有对应于黄斑病变的中心暗点。用Amsler表检查有患者有视物变形。
如何预防
1. 由于黄斑变性可能与长期的紫外线暴露有关,建议太阳光强烈时出门佩戴墨镜,这是最不能忽视的青少年眼底黄斑变性预防。
2. 由于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如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叶黄素等,因此建议多吃蔬菜、水果,鱼类含有多量的不饱和酸,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建议多吃一些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尤其是菠菜,对于孩子的骨骼成长发育以及眼部叶黄素的补充至关重要。
3.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老年黄斑病变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相关,因此要积极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少吃过于油腻的食品,加强锻炼有助于预防黄斑变性或减缓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