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自渡是一种能力渡人是什么(决定命运的强渡)

自渡是一种能力渡人是什么(决定命运的强渡)近卫步兵第13师师长罗季姆采夫少将 在光天化日下渡河!凡是听到这个命令的人都会感到无比震惊。因为德军对伏尔加河的封锁实在是太严密了。除了纵深火炮的封锁,接近河岸的德军重机枪直射,天空中还有德国空军大批斯徒卡俯冲轰炸机盘旋,发现目标就立即像嗜血的鹰一样猛扑下来投弹扫射,连只能载运两三人的小舢板也不放过。 消息固然振奋人心,但近卫步兵第13师现在在哪里?远水能解近渴吗?崔可夫正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突然听到指挥部外传来一阵骚动。不久,哨兵将一个蓬头垢面、浑身油污、军容不整的中年人带到了他面前,声称已经仔细核查过证件,确信此人就是近卫步兵第13师师长罗季姆采夫少将。 没人知道罗季姆采夫是如何渡过伏尔加河前来报到的。人们事后只知道护送他前来的贴身卫兵一死一伤,随行的侦察参谋被炮弹爆炸气浪震成了脑震荡。罗季姆采夫一路匍匐前进,靠跳进一个个弹坑逐段跃进,经历了九死一生,这才活着见到了崔可夫。 此时此刻,

1942年9月14日13时,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制高点——马马耶夫岗失守。14时,位于马马耶夫岗西南4千米之处的中央1号火车站被德军攻占。非但如此,德军小股部队还渗透到伏尔加河边,占领了专家大楼和国家银行。苏军第62集团军的防线眼瞅着就要崩溃了,此时距该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中将上任仅仅过去了52个小时。

短短52个小时,局势恶化至此,并非崔可夫的责任。9月12日10时,他接手第62集团军时,被告知该部下属部队番号虽众,但经连续恶战,仅剩2万残兵、90辆坦克和700门火炮。9月13日,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集结了10个师的兵力,在装甲部队和空军的紧密配合下,又发起了新的空前强大攻势,企图在行进间一举拿下斯大林格勒市区。第62集团军阵地不断被压缩,战斗异常激烈。设在马马耶夫岗的集团军指挥所遭到敌人反复炮击,连厨房都被炸掉,以致指挥所全体人员一天没吃上饭。崔可夫全天都在指挥防御,并于14日凌晨3时指挥部队对德军实施了反突击。

自渡是一种能力渡人是什么(决定命运的强渡)(1)

9月12日日终时斯大林格勒形势图,虚线为第62集团军防线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次反突击取得的战果,天亮后在德军的攻击下陆续化为乌有。14日14时,第62集团军残部的士气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就在此时,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电告崔可夫:上级已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里,抽调了精锐的近卫步兵第13师驰援斯大林格勒。

危如累卵

消息固然振奋人心,但近卫步兵第13师现在在哪里?远水能解近渴吗?崔可夫正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突然听到指挥部外传来一阵骚动。不久,哨兵将一个蓬头垢面、浑身油污、军容不整的中年人带到了他面前,声称已经仔细核查过证件,确信此人就是近卫步兵第13师师长罗季姆采夫少将。

没人知道罗季姆采夫是如何渡过伏尔加河前来报到的。人们事后只知道护送他前来的贴身卫兵一死一伤,随行的侦察参谋被炮弹爆炸气浪震成了脑震荡。罗季姆采夫一路匍匐前进,靠跳进一个个弹坑逐段跃进,经历了九死一生,这才活着见到了崔可夫。

此时此刻,德军已经攻到了距崔可夫指挥部仅有800米的地方,局势每分每秒都在进一步恶化。罗季姆采夫汇报说他的师有整整1万人,经过4天强行军刚刚抵达伏尔加河东岸。虽然其中仍有千余人赤手空拳,但该师能够在当晚渡河并立即投入战斗。不过,斯大林格勒已经危在旦夕,崔可夫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命令该师必须立即渡河接手市中心区的防御。如果等到晚上渡河,市中心区肯定已经陷落,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再难找到立锥之地。

在光天化日下渡河!凡是听到这个命令的人都会感到无比震惊。因为德军对伏尔加河的封锁实在是太严密了。除了纵深火炮的封锁,接近河岸的德军重机枪直射,天空中还有德国空军大批斯徒卡俯冲轰炸机盘旋,发现目标就立即像嗜血的鹰一样猛扑下来投弹扫射,连只能载运两三人的小舢板也不放过。

自渡是一种能力渡人是什么(决定命运的强渡)(2)

近卫步兵第13师师长罗季姆采夫少将

命令部队在白天渡河,无疑会使士兵们遭受极其重大伤亡。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但也是正确的决定。因为每多一个士兵抵达斯大林格勒,对挽救危局都有重要意义。崔可夫指示罗季姆采夫把火炮辎重等留在东岸,战士们只需要携带随身武器、机枪、反坦克枪和尽可能多的手榴弹渡河,登陆后立即发起反突击,展开巷战。

罗季姆采夫奉命离开时,崔可夫问他:“近卫军战士能否完成任务?”早在参加西班牙内战时,就已获得“苏联英雄”这一苏军最高荣誉的罗季姆采夫回答:“我是共产党员,我决不会弃守城市。”崔可夫闻言走上前,紧紧拥抱罗季姆采夫,告诉他:“我看不出来我们俩能活下来。我们就要死了。让我们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勇敢地死吧。”

奋力掩护

虽然罗季姆采夫有了必死之志,但在近卫步兵第13师拼死渡河前,崔可夫还得靠手头现有兵力为该师争取时间。他果断下令动用第62集团军最后的预备队——隐蔽在城南大粮仓附近的近卫坦克第6旅。崔可夫从该旅仅剩的19辆KV型重型坦克中抽调出9辆。第62集团军参谋长克雷洛夫少将从司令部工作人员和警卫部队中抽调了80人,把他们分成2个作战组。一组40人由扎利久克上校指挥,配备6辆坦克。负责封锁从火车站到中央渡口之间所有街道。另一组40人由魏因魯布中校指挥,配备3辆坦克,任务是驱逐专家大楼里的敌人,保卫中央渡口。

此时,德军已经打到离第62集团军司令部仅600米的地方。这2个作战组出击后,集团军司令部就得唱“空城计”了。万一德军逼近,司令部的剩余人员,包括崔可夫本人都要亲自上阵了。

魏因魯布中校率领的作战组来到河边。3辆坦克在敌人占据的专家大楼前停下来,对着门窗进行直瞄轰击。步兵们随即冲进楼内,用冲锋枪和手榴弹消灭残敌。当他们打到渡口时,透过浓烟看到一幅令人震撼的场景:船只在水中上下颠簸,供应船停靠在码头边。码头上躺着许多等待撤离的伤员,所有的东西都在燃烧。火势越来越大,卸载后堆积在渡口的喀秋莎火箭炮弹在热浪中被点燃,从炮弹箱里往外乱飞,四处爆炸。人们在喊叫,在奔跑,在拼命地把弹药箱分开。德机正在头顶进行接力式的俯冲攻击。德军狙击手一直在朝着码头射击,中央渡口的主管在战斗中被敌狙击手打死,立即接替他的政委后来也被击中。

自渡是一种能力渡人是什么(决定命运的强渡)(3)

罗季姆采夫(右一)在崔可夫(左二)司令部

魏因魯布中校和他的战友扑灭了码头存贮区的大火。此刻,又一股德军正在向渡口运动,看样子是要进行最后一击。就在这时,不知从哪里爆发出最后的力量鼓舞了士兵们。全体人员,无论军衔高低,是否受伤,能不能动弹全都进入最后的一道防线,与敌人拼死搏杀。全体团结一致,不断地射击,打红了枪管。他们顽强地坚守渡口,为近卫第13步兵师的航渡争取时间。

战斗动员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冒死返回东岸的罗季姆采夫立即部署强渡伏尔加河。近卫步兵第13步兵师分批前往克拉斯诺-斯洛博达渡口待命。全师指战员无一不被对岸斯大林格勒全城冲天的浓烟大火、密集的爆炸以及头顶上盘旋俯冲的敌机怪叫所震撼。该师的多数士兵是5月份哈尔科夫战役后补充进来。面对如此严重的战局,他们怀着焦虑的心情左顾右盼,时而仰望天空,内心非常紧张。

罗季姆采夫向1500人的渡河第一梯队下令:我们下午5点开始渡河。1天之内,罗季姆采夫已经2次冒险横渡伏尔加河。现在,他要亲自率领队进行极为危险而且几乎不可能成功的第3次大规模强渡。他知道士兵们的忧虑,临出发前,他用手指着天空,对部队进行了最后的战斗动员:“你们知道自己在哪里?你们是著名的罗季姆采夫师。我们是空降兵(该师前身是空降兵旅)。我们为胜利而战,防御到死为止。”看着有些紧张的新战士,罗季姆采夫说:“你们是我们的一部分。你们一定会像其他人一样出色地进行战斗。在与敌人的搏杀中接受洗礼。”他又用手指向斯大林格勒:“那里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敌人已经打到伏尔加河边。不久,他们就会毁灭一切,而斯大林格勒将要陷落。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的国家和祖国母亲就会与以前不一样了。土耳其和日本就会对苏宣战……”,“斯大林格勒的命运,实际上掌握在我们师每一位指战员手中!”

自渡是一种能力渡人是什么(决定命运的强渡)(4)

近卫步兵第13师的渡河路线

在师长话语的激励下,新兵们的恐惧渐渐地被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所取代。他们明白了,参加战斗刻不容缓,如果推迟渡河,斯大林格勒就可能被法西斯分子毁灭。士兵们懂得为斯大林格勒奉献生命的意义。多年之后,罗季姆采夫的女儿娜塔莉亚说:他的父亲起初对自己下达的渡河命令有些担心。因为在昼间强渡伏尔加河就像是直接走向地狱。甚至罗季姆采夫自己都感觉像是站在悬崖边上,怀疑自己是否能够鼓起勇气继续前进。但当他看到指战员们坚毅的面孔时,突然理解了这就是他自己的使命,他必须带领全师扭转斯大林格勒的局势。

勇往直前

在从隐蔽集结地走向渡口的途中,罗季姆采夫率部经过一个野战机场(当时苏军的野战机场实际上就是块较平整的草地),将刚降落爬出机舱的苏联空军皮斯泰格上尉叫到跟前,对他说:“飞行员同志,我要在天黑之前带领部队过河。你要以最大的力量提供空中掩护。”

皮斯泰格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作为飞行员,他每天飞翔在斯大林格勒上空,对战况了如指掌,十分清楚这么做意味着什么?皮斯泰格毅然回答:“报告将军同志,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

渡河第1梯队的指战员奔向停靠在岸边的船只。一切可以使用的船只,包括伏尔加河舰队的炮艇、拖船、驳船、渔船、舢板甚至是划艇,都被他们征用来做渡河工具。为了掩护渡河船只,伏尔加河区舰队装甲快艇全体出动,释放大量烟幕并且最大限度地提供防空火力。飞行在空中的皮斯泰格中尉和他的战友们与大批德国飞机纠缠。从烟幕的缝隙中,他看到罗季姆采夫的船队开始启程驶向斯大林格勒。船只的周围连续不断地升腾起水柱。皮斯泰格心中不禁涌出无限敬意,为近卫军人感到骄傲。

从克拉斯诺-斯洛博达渡口到斯大林格勒中央渡口的航线,直线距离2千米,航渡时间10分钟。可就是这么短的路途,此刻却成了血与火的练狱。德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群投弹越来越准。1颗炸弹在1艘驳船50米开外爆炸,激起一股冲天的水柱。紧接着,距驳船更近的另一股水柱又开始上升、坠落。接连不断的轰炸使河水翻腾得好像烧开了锅。

自渡是一种能力渡人是什么(决定命运的强渡)(5)

今日伏尔加河畔的中央渡口

突然间,1艘挤满士兵的驳船被炸弹直接命中。巨大的爆炸震撼了伏尔加河。硝烟散去后,河面上只剩下一堆残肢和大片的血污。看到这一幕的人血液都要凝固了。但船队仍然在前进,离城市越来越近。指战员们能听到那里传来的爆炸声和重机枪的吼叫声。

越靠近中央渡口,德军的拦阻火力越强。在猛烈的爆炸声中,又1艘驳船沉没了。落水的人们没有救生器材和任何救援,他们中的大多数魂归伏尔加河。罗季姆采夫所乘的船也被炸弹直接击中沉没,船上多数人阵亡。罗季姆采夫是少数幸存者之一。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爬上河岸的。他后来回忆道:“我不能死,我得指挥部队。”

船只靠岸并不意味着安全了。在中央渡口两侧的峭壁上,德军的机枪和迫击炮侧射火力极为猛烈。抵达中央渡口的船只在敌军密集火力打击下,没有时间进行正常有序的卸载作业。幸存的指战员们纷纷跳入水里,涉水上岸。

力挽狂澜

此时,中央渡口几乎就要陷落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近卫步兵第13师的第一梯队奇迹般地赶到了。一路上被敌机炸射的近卫军人们终于可以还手,用手中的武器为牺牲的战友们复仇了。他们像火山喷发一般高喊着“乌拉”,毫不犹豫地发起了仰攻。

他们的登陆点,距德军阵地仅有百米左右的距离。不用任何人告诉他们,这些近卫军战士们都非常的清楚:在岸边逗留的时间越长,死亡就离他们越近。所幸的是,德军还没有时间去挖战壕来准备迎战。近卫军指战员以密集的火力压制敌人。他们冲上峭壁,与德军展开近距离肉搏。一位渡河时受伤的近卫军战士头部鲜血直流,染红了军服,随身武器也沉到伏尔加河里了。他怒吼着冲向一名德国士兵,用双手拧断了他的脖子,然后把尸体举起扔向后面,连头都没有回又继续冲向前方。他一边前进一边大叫:“坚持住,坚持住,我们来了。”目睹了如此血腥战斗场面的幸存者们战后回忆道:“简直找不到词汇形容这一切。”

占据居高临下河岸峭壁阵地的德军眼看着胜利在望,却万万没有想到,苏军的反冲击竟是如此凶悍,局面一下子被逆转。不善肉搏的德军损失惨重,他们的阵地被苏军一个个夺取。近卫军人们沿着河岸向北攻击重新占领了重要目标——河畔的面粉厂(紧挨巴甫洛夫大楼),巩固了了渡口侧翼。

这次敌前强渡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鲜为人知但又极为惨烈的一幕。在短短10分钟内,近卫步兵第13师渡河第1梯队1500人中,有一半以上葬身河底。他们的巨大牺牲激励着幸存的战友勇往直前,奋力保住了中央渡口,使夜间航渡成为可能。

9月14日夜间,近卫步兵第13师全部渡渡过伏尔加河,为次日的战斗增加了极其宝贵的力量。从9月14日17时至9月15日17时,该师牺牲了3000余名指战员。到1943年2月2日战役结束时,原本1万人的队伍,仅有300人左右幸存了下来。

一步也不后退!从9月14日起,近卫步兵第13师以实际行动表明,第227号命令在斯大林格勒开始真正成为现实。

版权声明:本文刊于《军事文摘》杂志。作者:殷杰。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转自《军事文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