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连拘留所几个人在一个房间(记者揭秘大连市拘留所吃住环境)

大连拘留所几个人在一个房间(记者揭秘大连市拘留所吃住环境)一场特殊的考试在交流的现场,所有被拘人员坐一排,义工们坐一排,他们面对面的距离触手可及。每对帮扶对象之间是桃子、葡萄、李子这样的应季水果。一名1986年出生的被拘人员拿着水果有些羞涩地告诉对面的义工大姐:“来了5天了,现在知道什么是自由的宝贵,也知道了什么是犯错的代价,就像这个桃子,我在外面从来都不觉得如此好吃……”爱心志愿者们与被拘留人员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思想交流。谈人生、谈家庭、谈父母,启迪心灵,展望美好人生。一袋水果、一番畅谈“现在知道什么是自由的宝贵”——被拘人员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会长王淑梅及20余名爱心志愿者在活动中,向被拘留人员赠送了200余本书籍,还赠送了知名书法家所书写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书法作品。

大连拘留所几个人在一个房间(记者揭秘大连市拘留所吃住环境)(1)

大连拘留所几个人在一个房间(记者揭秘大连市拘留所吃住环境)(2)

大连拘留所几个人在一个房间(记者揭秘大连市拘留所吃住环境)(3)

在拘留区,记者看到,各个房间摆放木板床,床上的被褥都叠放成整齐的豆腐块儿。半岛晨报、海力网摄影记者朴峰

被拘留人员组织统一学习。

洗漱用品摆放非常整齐。

近日,大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在大连市拘留所举办了联合开展青少年社会帮教工作启动仪式。记者跟随义工们来到大连市拘留所,实地探访了这支特殊的公安队伍,并了解被拘人员在1-15天的拘留期内是如何学习和生活的。

一袋水果、一番畅谈

“现在知道什么是自由的宝贵”——被拘人员

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会长王淑梅及20余名爱心志愿者在活动中,向被拘留人员赠送了200余本书籍,还赠送了知名书法家所书写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书法作品。

在交流的现场,所有被拘人员坐一排,义工们坐一排,他们面对面的距离触手可及。每对帮扶对象之间是桃子、葡萄、李子这样的应季水果。一名1986年出生的被拘人员拿着水果有些羞涩地告诉对面的义工大姐:“来了5天了,现在知道什么是自由的宝贵,也知道了什么是犯错的代价,就像这个桃子,我在外面从来都不觉得如此好吃……”爱心志愿者们与被拘留人员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思想交流。谈人生、谈家庭、谈父母,启迪心灵,展望美好人生。

一场特殊的考试

“这10天的拘留期让我觉得没有白过”——被拘人员

去年5月30日一大早,拘留所副所长裴双成和民警隋卫东比正常上班提前两个小时来到所里,他们是要将一名拘留人员提解出所,着便装驱车20公里来到大连某大学,再将这名拘留人员交给学校辅导员,目送其走入考场。直到下午,结束了在校的2科考试后,民警又悄然将其带回所里,一次人性化管理得以实现。

原来,2013年5月25日,拘留所新收拘了一名因涉黄被拘人员。这名小伙子刚满20岁,是大连某大学的一名在校大二学生。面对拘留处罚的结局,该男生羞愧之余心里极度恐惧,担心此事一旦传到学校,不但很难面对老师和同学,还有可能面临学校处分,影响学业。进一步谈话时,男生在拘留期间面临两次重要考试,缺考不仅影响其按时毕业,更直接影响其以后毕业的就业。

对此,拘留所在征得该男生的同意后,由梁东所长亲自联系了该校辅导员,得到学校辅导员的全力配合。在结束考试后,这名男生在拘留所写下了一段话:“这10天的拘留期让我觉得没有白过,让我认识了许多、学到了许多,更理解了法律无情、人有情,我将怀着对人生的正确态度离开这里,做一个有贡献的人。 ”

一次次地耐心疏导

“最沮丧的是看见他又来了”——管教民警

今年5月6日,市拘留所新入一名因殴打他人被拘留的人员,该拘留人员王某59岁,为本市甘井子区的一名退休职工,数月前因家庭矛盾,夫妻动手打架,致其妻子额角受伤缝针。其间,辖区派出所试图通过调解平息该案,但由于该夫妻持续冷战,调解无果而终,于是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予以拘留处罚。

王某入所后,情绪极其低沉,把拘留责任完全归结到妻子,不依不饶,怨恨心理使其对夫妻、家庭心灰意冷,继而萌生了轻生的念头,欲一死了之。副所长张丘平一天四次找到王某,通过和他拉家常、说事理,分析家庭是非,畅想美好生活,对王某进行了心理辅导,使王某逐步平稳了心态。最后,王某带着惭愧和希望走出了拘留所。“实际上,我们后期还追访了他和他的家庭,因为他的拘期短,怕思想再有反复。”张丘平说,如今,王某和老婆已经不再互相敌视,一个险些破碎的家庭保住了。他介绍,在拘留所中,什么样性格的人、什么样背景的人、什么样文化程度的人都会出现,有时,还要面对外国人、特殊人群。“最开心的是这人想通了,最沮丧的是过一阵又看到他回来。 ”一名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管教民警告诉记者,这时有种前功尽弃需从头再来的想法。

数据

被拘留人员数量下降

张丘平、刘御告诉记者,近几年,大连市拘留所每年拘留人员有几千人,平均每日的在拘人数在200-

300人。从数字上来看,是有略微下降

的趋势,比如今年上半年就比同期下降了20%。而这些人员被拘的理由“打架斗殴”、“赌博吸毒”、“扰乱公共秩序”这3类占据总人数的前三。

案例

拘留期分段执行拘留人员送来锦旗

去年3月22日,大连某公司的员工张某和孙某在单位同事的聚会上,因为劝酒话不投机,发生了争吵殴斗。打斗撕扯造成了范某的金项链断裂缺失。由于双方都不服气,即使在派出所办案民警的调解下,张某和孙某都未就道歉和赔偿达成谅解。 2013年4月18日,张、孙二人分别被处以行政拘留,投送拘留所执行。

入拘留所时,张、孙二人仍然愤愤不平、相互敌视。张丘平通过分别谈话、集中谈话等方式,张某和孙某在拘留所内将心中的怒火平息了下来。最终,双方坐到一起,达成了道歉和赔偿谅解,从而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张某是单位的生产技术骨干,所在企业正在担任国家指定项目的生产任务,张某脱离岗位将影响生产进度。为保证国家制定的项目进度实施,拘留所所长梁东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在与办案单位进行沟通后,对张某5天的拘期处罚由单位担保、灵活分段执行。4月28日,张某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向拘留所送上锦旗的同时,又自觉地进入拘留区,安心度过了剩余的2天拘期。

实地探访

拘留期内如何学习和生活?

拘区内啥样?

分三类:严、普、宽;有少部分女性拘留区和外籍人拘留区

采访中,张丘平带领记者走入拘留所内部,实地探访了拘留所的内部结构。上午10时许,正是各拘区活动和学习的时间。拘留区分为三个管理区:严管区、普管区、宽管区。张丘平介绍,从字面理解,这三种拘区的管理级别是递减的。拘留所对新收拘的人员进行分析和了解后,分别投拘到不同级别的管理区。其中还有特别区域,比如一少部分女性拘留区以及外籍人拘留区等。

各个监管区内,记者都看到身穿拘留所统一服装的在拘人员在栅栏门相隔的区域内自由活动,但整个大楼内十分安静,没有任何嘈杂之声。在每个监区的栅栏门附近,都有一个公共电话,被拘人员在打电话时的声音也十分细小,整个拘区秩序井然。

吃、住是什么样的?

保证吃饱和干净,设置清真餐

拘留人员要在拘留所视违法情节被拘留1-15天,在此期间内,他们如何生活的?

记者了解到,拘留人员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每天6点起床,整理卫生然后集体就餐。拘留所的伙食标准是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一日三餐会有馒头、米饭等主食,配菜有咸菜、蔬菜、少量的荤菜等。“标准不高,但能够保证人员吃饱,吃得干净。 ”此外,考虑到一些少数民族被拘人员的饮食生活习惯,拘留所还专门设置清真餐,烹饪用的油、餐具、锅具都是特别配置的。

在拘留区,记者看到,各个房间摆放木板床,床上的被褥都叠放成整齐的豆腐块儿。各个房间大小不一,有8人间、10人间等等,非常干净。洗漱区内的洗漱用品也摆放得非常整齐。被拘人员被拘期间要完成一对一的约谈、集体学习、心理咨询、写心得体会等等学习教育活动。

半岛晨报、海力网首席记者王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