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科学发现都是假的吗:被禁止的科学这种伪科学也能大卖
所有的科学发现都是假的吗:被禁止的科学这种伪科学也能大卖很多人都知道之前有一个叫做“阵雨Fallin”的科普号,用心做了很多年,口碑非常好,但是由于其科普文章定位清高,经常四处“挑刺”,批判性太强,在市场上属于“不讨喜”,所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最终公司上层决定对它停更、改号。我的朋友,复旦大学的一位教授,量子学会的副会长,已经算是物理学顶级权威,他的心愿就是把个人科普公众号做起来,但是这么多年也未遂心愿。“四大恶人”之一“少侠”司马南感慨万千,他说,严肃的科普读物往往很难有大市场,这种现象很值得社会关注。《中国科普工作者的现实困境》节选:
郭正谊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前理事长龚育之先生说,中国反伪科学事业任重道远,单从这套丛书出版的艰难历程就可以看出。该丛本原计划于一年半之前出版,原出版社因种种原因退出,才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接手。
司马南
“四大恶人”之一“少侠”司马南感慨万千,他说,严肃的科普读物往往很难有大市场,这种现象很值得社会关注。
《中国科普工作者的现实困境》
节选:
我的朋友,复旦大学的一位教授,量子学会的副会长,已经算是物理学顶级权威,他的心愿就是把个人科普公众号做起来,但是这么多年也未遂心愿。
很多人都知道之前有一个叫做“阵雨Fallin”的科普号,用心做了很多年,口碑非常好,但是由于其科普文章定位清高,经常四处“挑刺”,批判性太强,在市场上属于“不讨喜”,所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最终公司上层决定对它停更、改号。
知识分子群体中如雷贯耳的电子刊物《知识分子》,知名度比“阵雨Fallin”大多了,又有饶毅这样的顶级科学家坐镇,但发展了好几年,其阅读量也很少上万。
和《知识分子》齐名,那个号称中国科普第一大号的《赛先生》,由于财务上的原因,曾经被迫停更了一年以上,主要原因就是“不赚钱”。
科普作家汪诘
个人或者民间团体做科普工作,有很大的困境,而官方科普机构的效果也不那么令人满意。与某某学宫的几百万粉丝天天10万阅读量加比,《科技日报》这样严谨又货真价实的科普号,日均才几千点击率。我还认识很多省、市科协刊物的编辑、记者,他们都向我吐槽,说科普工作非常有意义,但是他们的工资“实在是太低了”,很难养家糊口。
《论“鹰派”科普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节选:
人类现代文明的生活,已经不可能离开科学。科学教我们造汽车造火车、造飞机造卫星、通信、上网。现代社会的公共决策,也必须依赖于科学,否则就很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牺牲个人和集体的利益。
《我就是要做转基因科普》
节选:
虽然只是一个小事情,而且仅仅是虚拟的网络,但是我这个人比较认真,就是喜欢斤斤计较。我就是要问:凡事要证据,你们直接认识我吗?亲眼看见有人打钱给我吗?就是上了法庭,也是要证据的。就从这点小事情,就可以看见人的人品,属于三观问题。我做管理层的时候,一再强调的就是三观问题。
《科普转基因,何惧流言蜚语?》
节选:
其实,所谓的朋友或者敌人,无非就是一个三观立场问题。大家在一些观念上持有相同意见,就很容易成为朋友,而不论之前是什么样的身份职业。比如,我在网络积极的宣传无神论,科普转基因知识,于是自然而然就与一大批生物科研工作者和媒体记者认识了。
反过来说,如果我与某些人的三观立场截然相反,而且对方对我本人采取较强攻击性,则我就会视其敌人。要注意,我本人一般不去招惹对方,但如果对方对我的人格进行贬损、污蔑,我往往会沉不住气。我是一个火爆脾气的人,一旦被激怒,容易经常粗口。
这一点,我自问修养不够,远远不如司马南的涵养。
但是我转念一想,司马南那么良好的涵养,永远对别人文质彬彬,一副大师风范,他这辈子从来不对任何人恶语相向,他不照样被某些网民喷的狗血喷头吗?对方会因为司马南不骂人就放过他吗?
就比如,司马南永远不可能认同某个姓崔的在转基因上的造谣,这样,某些人也永远不可能因为司马南待人的一贯极有礼貌和风度,就放弃对他的口诛笔伐。
《科普合集《谣言出没的世界》后记》
节选:
我曾经网购得一本《揭开伪科学的面纱》,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科普作品集,上面刊登了"水变油"大师王洪成的事迹。时隔20多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社会早就进入了21世纪,经济建设发展上去了,人的头脑建设却没有发展多少,居然还有陈一文这样的人继续为王洪成招魂续命。本来,"水变油"是严重违背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的事情,这样简单的常识早就应该人人皆知,即使是一个初中生也应该懂得这样的最基础的道理,然而依然有一批以"顾问"陈一文为首的"大师"在为伪科学叫屈。
在科学普及上,我们的工作还很不扎实,让很多年轻人投向伪科学的阵营,成为伪科学大师们的拥趸。伪科学大师可以在社会上散布不实的信息,呼风唤雨,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制裁。正所谓"伪科学进一步,科学退一步",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我们的社会风气会发生什么样质的癌变,真是细思极恐。
《替转基因说好话,一月能挣多少大洋?大学教授都惊讶》
节选:
就说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士,总有人拿他说事,说什么姓张的勾结孟山都。但人家张启发考虑的是超级绿色水稻可以少打多少农药,他的最高人生理想是建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孟山都。你以为区区一点钱就可以收买人家吗?上世纪80年代他在外国实验室工作,回国前就被涨了薪水,从一个月2000美金提升到4000美金,结果人家义无反顾地回来了,一个月拿不到10美金的微薄工资。一个如此看淡金钱的人,他会为了钱与孟山都勾结?
2009年,张启发院士为母校捐赠并设立奖学金
在我来看,张启发的胸襟就是海,几只海蝎子不识海之广大,只会背地里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