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潘杰希尔祖母绿矿脉赋存的岩层包括4亿年前志留纪-泥盆纪时期形成的变质灰岩、钙质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等。潘杰希尔祖母绿零星分布在石英-白云石-黄铁矿脉内,矿脉的最大宽度为15cm。该矿脉祖母绿是热液成因,沿着矿脉溶液和围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5]。潘杰希尔谷地的著名矿床主要位于谷地的东南侧靠近Khihj地区,峡谷沿潘杰希尔河(Panjshir River)穿行进出,祖母绿矿山分布在周围山脉中,矿区海拔高度2000米至4000米之间[1][3]。阿富汗境内多山,沿着喜马拉雅山的兴都库什(Hindu Kush)山脉横亘境内,山地和高原占全境面积的五分之四[1][3]。兴都库什山脉作为中亚五大山之一,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分界线,此处地质活动较为活跃和复杂[2]。阿富汗潘杰希尔的地理位置;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潘杰希尔河流经峡谷,祖母绿矿床主要位于谷地东侧[1]。(Andrew Luca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1)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2)

GUILD游学团队 刘丽红、Andrew Lucas和当地值得信赖的阿富汗朋友们在前往潘杰希尔(Panjshir)山谷的祖母绿矿途中;山路崎岖不平,且矿区的海拔超过4000米。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学院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3)

阿富汗潘杰希尔(Panjshir)祖母绿原石。(邓恺茵摄影);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阿富汗祖母绿就已为人所知。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潘杰希尔山谷才开始现代挖掘。随着近几年阿富汗潘杰希尔(Panjshir)地区出产的祖母绿迅速成为市场新贵,甚至产生了市场溢价,业界对这一地区的好奇不断被放大[1],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矿床地质背景

阿富汗境内多山,沿着喜马拉雅山的兴都库什(Hindu Kush)山脉横亘境内,山地和高原占全境面积的五分之四[1][3]。兴都库什山脉作为中亚五大山之一,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分界线,此处地质活动较为活跃和复杂[2]。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4)

阿富汗潘杰希尔的地理位置;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5)

潘杰希尔河流经峡谷,祖母绿矿床主要位于谷地东侧[1]。(Andrew Lucas 摄影);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学

潘杰希尔谷地的著名矿床主要位于谷地的东南侧靠近Khihj地区,峡谷沿潘杰希尔河(Panjshir River)穿行进出,祖母绿矿山分布在周围山脉中,矿区海拔高度2000米至4000米之间[1][3]。

潘杰希尔祖母绿矿脉赋存的岩层包括4亿年前志留纪-泥盆纪时期形成的变质灰岩、钙质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等。潘杰希尔祖母绿零星分布在石英-白云石-黄铁矿脉内,矿脉的最大宽度为15cm。该矿脉祖母绿是热液成因,沿着矿脉溶液和围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5]。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6)

潘杰希尔山谷周围山区典型祖母绿矿外观,可见矿道,帐篷和住房供祖母绿矿工使用[1]。(Andrew Lucas 摄影);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学院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7)

矿道壁上的祖母绿[1]。(Andrew Lucas 摄影);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学院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8)

矿道挖出的祖母绿原石[1]。(Andrew Lucas 摄影);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学院

GUILD宝石实验室的宝石学家于2019年实地探访潘杰希尔矿区并采集了大量A-type样品,矿区考察经历被记录在《宝石之旅:从矿区到市场》一书中。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9)

《宝石之旅:从矿区到市场》书籍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10)

部分潘杰希尔祖母绿原石,可见明显色带。(邓恺茵 摄影);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11)

大颗粒阿富汗祖母绿,一颗重为20.944ct阿富汗祖母绿。(赵慧欣摄影);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常规宝石学性质

潘杰希尔祖母绿原石可见晶体多发育为六方长柱状,可见{101-0}六方柱和{0001}底面[4],平行于六方柱晶面纵纹明显,贝壳状断口,常见明显色带和色环,可见色块分区。部分样品可见{0001}方向平行分布的解理纹。二色镜下呈现蓝绿/绿,查尔斯滤色镜下绝大部分样品变红,可见弱至中等红色

阿富汗祖母绿常规宝石学特征

项目

宝石学特征

颜色

浅绿至深绿色,常带有蓝色色调

结晶习性

六方长柱状,{101-0}六方柱和{0001}底面[4],晶面纵纹,贝壳状断口,平行色带,六方色环,色块分区等

RI

1.577-1.588

DR

0.006-0.011

解理

不完全底部解理

多色性

蓝绿/绿,二色性

滤色镜

绝大部分变红,可见弱至中等红色

断口

贝壳状断口

镜下观察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12)

六方生长环带 15X。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13)

平行于底面发育的明显生长环带 15X。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14)

平行c轴晶面纵纹 15X。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15)

阿富汗祖母绿在滤色镜下常呈现亮红色荧光。(赵慧欣拍摄);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内部包裹体

气液固多相包体极为丰富,常见呈现似齿状、拉长状、拉长管状等,其中常见多个固体小晶体。可见似“油滴”状、平直状、齿状以及多核生长结构

常见菱面体状白云石单晶或晶簇、粒状或不规则板片状方解石、似六方单锥状石英、浑圆块状或不规则柱状黄铁矿、短柱或簇状金红石、不透明赤铁矿,可见附着在黄铁矿表面的硫等。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16)

六边形生长结构 60X 。(鞠丹拍摄);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17)

管状气液二相包体 90X。(鞠丹拍摄);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18)

似油滴状生长结构 90X。(鞠丹拍摄);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19)

平直生长结构 90X。(鞠丹拍摄);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20)

“Z”形生长结构 90X。(鞠丹拍摄);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21)

白云石晶簇80X。(赵慧欣拍摄);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22)

方解石80X。(赵慧欣拍摄);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23)

气-液-固三相包裹体80X。(赵慧欣拍摄);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24)

白云石和金红石 80X。(赵慧欣拍摄);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25)

黄铁矿和硫 80X。(赵慧欣拍摄);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26)

黄铁矿 80X。(鞠丹拍摄);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致色成因

阿富汗祖母绿所呈现的美丽颜色是由内部微量致色元素导致。研究表明祖母绿致色元素主要为Cr,V,Fe共同作用。潘杰希尔祖母绿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显示主要吸收峰为370nm,430nm,620nm,682nm,840nm等特征峰。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27)

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刻面宝石。(邓恺茵摄影);版权所有© GUILD宝石实验室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28)

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紫外-可见光光谱

报告解读

近40年来,GUILD宝石实验室收集了大量阿富汗祖母绿A类标样,积累了海量的测试数据,建立和完善宝石数据库。从2020年开始,GUILD宝石实验室就已经开始出具阿富汗潘杰希尔Panjshir矿区小产地报告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29)

阿富汗潘杰希尔Panjshir祖母绿报告Sample

祖母绿天然包体和矿物包体(阿富汗潘杰希尔祖母绿基因解密)(30)

阿富汗潘杰希尔Panjshir祖母绿报告Sample

参考文献

[1] 安德鲁.卢卡斯 刘丽红 周丹.宝石之旅[M].香江科学出版社 2020.

[2] 祁世军.兴都库什-西昆仑区域成矿特征[J].新疆地质.2013 (4):313-317.

[3] Fijal J Heflik W Natkaniec-Nowak L et al. Emeralds from the Panjshir Valley (Afghanistan). 2004.

[4] 李胜荣 许虹 申俊峰. 结晶学与矿物学[M]. 地质出版社 200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