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太行山风景画临摹(青溪几度到云林)

太行山风景画临摹(青溪几度到云林)田涌先生对湘西文化的执着和挚爱,不仅仅含在他的诗文里,更融入了他的画里。他集中展示的作品完全可以反映他探寻追求湘西文化的历程。《土家神山-黔山》《黔山归来》《苗祖圣山-吕洞之光》《山水》《湘西深处》《土司王朝-城殇之殇》《最后的土司王彭肇槐》《茅古斯组画》……这些精心描绘的画作无不呈现出他对湘西文化的深刻释读和虔诚膜拜。 田涌先生对湘西文化何以这般诚恳,这般痴爱,这般敬仰?张建永教授把理由归结于“巴人与土家族的血脉关系,搅动了田涌潜隐在灵魂深处的原始无意识情结,加上男女情爱,如干柴与烈火,熊熊燃烧。”民族情结固然很关键,但也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土家族的族源远非只有巴人一种说法。自称是巴人后裔的田涌在感受黔山首八峒的神秘之后,一定有了触及灵魂的遐思。民族渊源的某些问题一旦有了独一无二明确无误的结论,便也失去了深层次的魅力。民族文化有时候说不清反而有嚼头有玄奥有魅力。或许是在湘西文化寻根

文/翟非

头发微卷蓬松后翻,乌黑略夹一些银丝,宽额头,高鼻梁,一溜小胡子,浑身清壮而有劲:重庆火锅的滋润,生就了田涌先生一个卓然而立的艺术家形象,初次见面就使人产生一种对艺术的崇拜感。

太行山风景画临摹(青溪几度到云林)(1)

田涌先生

田涌先生在文艺领域涉猎甚广,写诗作文、摄影、美术、策划等方面都有建树,绘画更是独树一帜,堪称“鬼才”,完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多元艺术家。

我和田涌先生认识是因土家神山黔山,放大地说是缘于湘西文化。真的感谢文化这种样法,文化可以使人有幸遇见清清爽爽的朋友,进入一个新视野。因为兴趣相投,我们有了酬酢,我们有了畅谈,我们有了合作。

没有想到的是他对湘西文化一往情深,竟然痴迷崇拜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他与湘西土家美女燕子喜结鸾俦定居吉首后,几乎就没有悠闲过,携夫人走山串寨,寻访湘西文化。溯酉水,登临黔山,叩拜首八峒;逐武水,深入腊尔山,体验苗家风俗;沿猛洞河,穿越峡谷,谒见老司城……湘西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刻进了他的心底。

老司城寻根归来,他闭门半月,悲壮凝重的《城殇四章》一气呵成。“当上天的路,成为绝路;当入地的门,成为邪门;灵溪河水注定向东。”铿锵之音激荡灵溪长川大谷。

田涌先生对湘西文化何以这般诚恳,这般痴爱,这般敬仰?张建永教授把理由归结于“巴人与土家族的血脉关系,搅动了田涌潜隐在灵魂深处的原始无意识情结,加上男女情爱,如干柴与烈火,熊熊燃烧。”民族情结固然很关键,但也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土家族的族源远非只有巴人一种说法。自称是巴人后裔的田涌在感受黔山首八峒的神秘之后,一定有了触及灵魂的遐思。民族渊源的某些问题一旦有了独一无二明确无误的结论,便也失去了深层次的魅力。民族文化有时候说不清反而有嚼头有玄奥有魅力。或许是在湘西文化寻根中,田涌先生触摸到了艺术和生命的道,他才如此的耿耿于怀,苦思冥想,孜孜以求。

田涌先生对湘西文化的执着和挚爱,不仅仅含在他的诗文里,更融入了他的画里。他集中展示的作品完全可以反映他探寻追求湘西文化的历程。《土家神山-黔山》《黔山归来》《苗祖圣山-吕洞之光》《山水》《湘西深处》《土司王朝-城殇之殇》《最后的土司王彭肇槐》《茅古斯组画》……这些精心描绘的画作无不呈现出他对湘西文化的深刻释读和虔诚膜拜。

太行山风景画临摹(青溪几度到云林)(2)

《天问台上问天去》

太行山风景画临摹(青溪几度到云林)(3)

《土司王朝-城殇之殇》

田涌先生的画深藏着一种大善。上善若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为善之行,不可不责善。《恶之花》《疫苗之殇》《痛神经》《在沉默中爆发》《一团绝不漆黑》《该起来了》《致敬鲁迅呐喊》《头上三尺有神明》,水墨的渲染,力量的喷涌,很艺术地流露出他内心的仁爱、恶的批判和善的呼唤。沈从文曾说过: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这种不必苛责的悲剧在他的画里似乎也有了某种缩影。人人都知道行善如登,但从善如流总归是社会文明的大道。所以,每个人为善都有必要从自身做起,传导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懂得为善最乐。《一条甘愿做犬儒主义者的鱼》不正道出田涌先生的心声么?

太行山风景画临摹(青溪几度到云林)(4)

《一条甘愿做犬儒主义者的鱼》

太行山风景画临摹(青溪几度到云林)(5)

《头上三尺有神明》

田涌先生的画流淌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他质性自然,崇尚自然,顺畅自然。他血脉里奔流着老庄道家和魏晋玄学的飘逸和洒脱,他骨子里散发着陶渊明的无畏和灵性。他的画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活灵活现的表达。如果没有“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坎坷,又哪里有“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恬淡?如果没有“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的体味,又何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的彻悟?

红黑白三色,乃自然之色,生命之本色。新石器时代之彩陶,长沙出土晚周之帛画,齐白石画家之作品,无不以红黑白三色为描绘之主彩,红黑白三色的交响谱写了生命蓬勃的绝唱。《像树的样子》《生命力》《吉人天相》直截了当地表明了生命的自然法则,人就应该顺应其法则而生存,不忧不惧,乐观通达,把自己送给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太行山风景画临摹(青溪几度到云林)(6)

《像树的样子》

“人生无根蒂”,“寓形宇内复几时”。人生在世,无时不被孤独所黏缠,无处不被苦痛所包围。人生苦短,不自知自明不行,不可不砥砺前行。田涌先生明智而又坚毅,豁达而又自信。他从一个重庆的小山沟里毅然远走,闯荡北京,又从北京决然回归重庆,又从重庆脱然辗转湘西,一路风雨兼程,风雨无阻,无怨无悔,于是有了我凤堂,有了博物文创,有了自己轻松愉悦的新世界。《北冥有鱼》《寻觅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正是暗示了他的心态、志向和毅力。

也许田涌先生一生都在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不朽的淳朴的善良和自然的境界。我的一位挚友孔祥立对田先生的画也抱有同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短暂无常,因此对于不朽的想象与向往才会如此强烈。然而对不朽的追求是否就是生命的终极意义呢?这似乎正是田涌先生在其作品中所要追问的。”

湘西风光旖旎,历史悠久,田涌先生感知湘西深处,灵感乍现,妙笔生花,画技日益精湛,道法自然。他所追求的人生和艺术境界已经蕴涵在他的画境之中。

林尽水源,已见桃花水,便入桃花林。我似乎看到了一位仙风道骨的智者,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良田美池、木壁黛瓦的桃林深处,与旧友围炉浅酌,畅叙幽情。那位智者一定是田涌先生,我敢肯定。他还有一手好厨艺,他的画里也飘荡着五谷杂粮山珍海味的清香。

太行山风景画临摹(青溪几度到云林)(7)

《生命力》

太行山风景画临摹(青溪几度到云林)(8)

《寻觅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作者简介

翟非,本名翟辉。湘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湘西州土家族文化研究会理事,老司城土司文化研究专家。 已在《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文章50多万字。著有散文集《山水湘西》、专著《湘西土司稽古录》。

太行山风景画临摹(青溪几度到云林)(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