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笑打闹大声喧哗(大声喧哗往往难以入耳)
嬉笑打闹大声喧哗(大声喧哗往往难以入耳)但是,如果你正好是魅力型的人格,天生就具有高于常人的沟通能力、更加敏捷的思维、处理人际关系的圆融技巧,那这就是一种天性,可以用在合适的地方。事实上,个人魅力论所强调的因素并非不具效用,问题在于,在个人魅力论的影响下,人们可能会习惯于坐享其成,而遗忘了耕耘的必要。耕耘是一个自然体系,必须付出代价,一步一步完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循。而个人魅力论之所以让大家趋之若鹜,就是因为它号称能让大家跨过事物成长的自然历程,迅速而轻松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关系成果丰硕的圆满人生。埃里希·弗洛姆对于个人魅力论的根源和所谓的成就有很深的见解:现在有这样一种人,行尸走肉般生活,没有自知之明,他们了解的只是别人期望中的自己。他们的沟通能力、真诚的笑容乃至痛苦的感受都已经被言之无物、伪装的笑容和无聊的绝望所取代。这种缺陷导致他们已经丧失了天性与个性,并且无可救药。《基业长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基业长青》这两本书都提到了“个人魅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潜心研读自1776年以来美国所有讨论成功因素的文献,发现在这200来年的作品中,有一个令人诧异的趋势。前150年的论著强调“品德(Character Ethic)”为成功之本,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和一些称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
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
史蒂芬·柯维认为,近50年来讨论成功术的著作都很肤浅,谈的都是有关如何树立社会形象的技巧和如何成功的捷径,这一类的方法往往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而个人魅力论之所以让大家趋之若鹜,就是因为它号称能让大家跨过事物成长的自然历程,迅速而轻松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关系成果丰硕的圆满人生。埃里希·弗洛姆对于个人魅力论的根源和所谓的成就有很深的见解:现在有这样一种人,行尸走肉般生活,没有自知之明,他们了解的只是别人期望中的自己。他们的沟通能力、真诚的笑容乃至痛苦的感受都已经被言之无物、伪装的笑容和无聊的绝望所取代。这种缺陷导致他们已经丧失了天性与个性,并且无可救药。
《基业长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研究发现,并非只有魅力型的领袖才有极大的恒心和毅力、能够克服重大的障碍、吸引忠心耿耿的人才加入公司、影响众多人员致力达成目标,并且在指引公司走过历次重大事件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没有证据支持伟大领袖在高瞻远瞩公司必要的成长塑造期间是重要因素的假说。作者认为,要成功地塑造高瞻远瞩公司,绝对不需要知名度高的魅力型风格。高瞻远瞩公司历史中若干最重要的CEO,并没有完美、高知名度、魅力型领袖的人格特质。事实上,作者也怀疑,高度魅力型风格可能有点不利于构建高瞻远瞩公司。
这些观点容易造成一种假象:魅力型的人格是有缺陷的、是虚伪造作的、是不利于取得真正成功的。
事实上,个人魅力论所强调的因素并非不具效用,问题在于,在个人魅力论的影响下,人们可能会习惯于坐享其成,而遗忘了耕耘的必要。耕耘是一个自然体系,必须付出代价,一步一步完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循。
但是,如果你正好是魅力型的人格,天生就具有高于常人的沟通能力、更加敏捷的思维、处理人际关系的圆融技巧,那这就是一种天性,可以用在合适的地方。
倘若你正好是高知名度的魅力型领袖,那也很好。假若不是,也不必焦虑,设法发展这种风格可能是浪费精力。因为人格特质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生较早时期就定型了。
无论如何,“大声喧哗反而难以入耳”,品德有余而沟通技巧不足的人,即便人际关系质量因此受到影响,也是瑕不掩瑜。本质比言行更具说服力,品德才是交流中最伶俐的“口齿”。在人际关系方面,只有心存善念,才能赋予人际关系技巧以生命。
(文/樵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