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伯行康熙王朝(张伯行与康熙帝的另一面)

张伯行康熙王朝(张伯行与康熙帝的另一面)张伯行在噶礼案后的表现虽出乎意料,却也属人之常情!影视作品中的张伯行张伯行操守虽清,为人糊涂,无办事之才。原任知府陈鹏年系有才之人,张伯行前此全赖陈鹏年办事。今陈鹏年召进,无相商之人,故致每事舛错。且张伯行奏称:噶礼下人甚众,欲杀我为噶礼报仇,皇上亦需防备。此皆无影响之事。特因索幕宾不得,遂起釁端。总督、巡抚谁无幕宾七八人,若为此生疑寻隙,亦非为大臣之体也。通过这段记载,我们清楚的了解到康熙帝对于张伯行的看法:操守有余,才干不足。他认为张伯行先前做事得力,是因为他有个好助手。助手调走后,其能力不强的弱点便立刻暴露出来。并且,通过康熙之口,我们看到张伯行在噶礼案后,时刻害怕遭到报复,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他不仅担心自己会被刺杀,也担心皇帝的安危!真可说是杞人忧天了!

张伯行,被康熙赞为“操守天下第一”之人;康熙,开创“康乾盛世”的一代明君。但在耀眼光环的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一、如惊弓之鸟的张伯行

张伯行,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禁止馈送檄》天下闻名,被康熙赐“布泽安流”“廉惠宣猷”榜;雍正皇帝赐“礼乐名臣”榜,光绪年间更是从祀文庙,《清史稿》中对其是称赞有加。但就是这样的一位清官、名臣,却遭受过康熙皇帝的严厉斥责,这是为何呢?

张伯行康熙王朝(张伯行与康熙帝的另一面)(1)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二月二十日,康熙皇帝说到:

张伯行操守虽清,为人糊涂,无办事之才。原任知府陈鹏年系有才之人,张伯行前此全赖陈鹏年办事。今陈鹏年召进,无相商之人,故致每事舛错。

且张伯行奏称:噶礼下人甚众,欲杀我为噶礼报仇,皇上亦需防备。此皆无影响之事。特因索幕宾不得,遂起釁端。总督、巡抚谁无幕宾七八人,若为此生疑寻隙,亦非为大臣之体也。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清楚的了解到康熙帝对于张伯行的看法:操守有余,才干不足。他认为张伯行先前做事得力,是因为他有个好助手。助手调走后,其能力不强的弱点便立刻暴露出来。并且,通过康熙之口,我们看到张伯行在噶礼案后,时刻害怕遭到报复,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他不仅担心自己会被刺杀,也担心皇帝的安危!真可说是杞人忧天了!

张伯行康熙王朝(张伯行与康熙帝的另一面)(2)

影视作品中的张伯行

张伯行在噶礼案后的表现虽出乎意料,却也属人之常情!

二、纵容贪腐的康熙帝

清官,如包青天、海瑞等等被人传颂。当一个清官,也成为诸多官员的追求。按理来说,这样的官员对于政权稳定当是有很重要的作用了。

张伯行康熙王朝(张伯行与康熙帝的另一面)(3)

经典版包青天

但康熙皇帝的一番评论,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认知,他如此评价清官:

清官多刻,刻则下属难堪,清而宽,莫善于是。过恃其清,可乎?宋朱子云:‘居官人清,而不自以为清,始为真清。’为君者亦宜宽,不可刻。即今出盐差官员,每年送翰林礼物......人当做秀才时,负笈徒步,一第以后,赠遗不乏,服用稍充。及成进士,登士版,服用饶裕,从者数人,乘马肩舆而行,岂得究之曰:此皆从何而来耶?

首先,康熙皇帝认为清官觉得自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所以对人、对事过于苛刻,这是不可取的。按照康熙帝的意思,当一名清官,反而是不好的事情了么?

其次,康熙帝对于官场中的行贿、受贿之风是十分清楚的,但在“为政以宽,待下以宽”思想的影响下,却是十分纵容此种行为。

张伯行康熙王朝(张伯行与康熙帝的另一面)(4)

影视作品中的康熙

这到底是宽仁治国,还是放纵贪腐?

这样的皇帝,对于百姓是福,是祸?

不知各位对于这个问题如何看待?欢迎讨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