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聚好散永相会(相约十三载再会)
好聚好散永相会(相约十三载再会)从活动组委会了解到活动期间,12月29日那天就有400多辆车6000多人参加,平均每天都有500多人参加,每天5:00开始,7:30交接,猪寓意诸事大吉,绵羊是期望名扬四海。亲朋好友拿大香、大烛等,村中每户代表则抬旗等,均不能空手,场面极为热闹,成百上千的旌旗,撼天动地的铳炮,曼妙悠扬的鼓乐,望不到边的巡游队伍……。现场看到蜡烛堆满如山,大的一支500多斤。有的香有2.6米左右高。所到之处家家焚香迎拜,有的门口还燃起篝火,祈求新的一年里日子红红火火。
灯火通明、乡音袅袅。2019年1月18日,福建长汀(记者 卢兴求 ) 十三年一轮回“入公太”在河田镇南塅村塘泥坑圆满举办!活动从2018年12月29日(农历十一月廿三)至2019年1月18日(农历十二月十三)。活动开展以祈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进一步活跃丰富客家乡村文化生活,提高客家文化、民俗文化品位和修养,倡导当地文化消费习惯。
迎公太是古代汀州客家人沿袭至今的一种虔诚的神灵信仰活动,也是闽西客家乡村最隆重的迎神民俗盛事,有“天下第一神会”之美誉。
近日,记者感受了一番独特的客家民俗迎神盛宴……
一路上鞭炮声、管弦乐、鼓乐声此起彼伏,还有就是更新潮的歌舞,场面极其热闹,像是一场音乐盛会。
亲朋好友拿大香、大烛等,村中每户代表则抬旗等,均不能空手,场面极为热闹,成百上千的旌旗,撼天动地的铳炮,曼妙悠扬的鼓乐,望不到边的巡游队伍……。
现场看到蜡烛堆满如山,大的一支500多斤。有的香有2.6米左右高。
所到之处家家焚香迎拜,有的门口还燃起篝火,祈求新的一年里日子红红火火。
猪寓意诸事大吉,绵羊是期望名扬四海。
从活动组委会了解到活动期间,12月29日那天就有400多辆车6000多人参加,平均每天都有500多人参加,每天5:00开始,7:30交接,
迎公太,也称接公太、进公太,被誉为“天下第一神会”(河源十三坊入公太)。是闽西客家乡村地区轮流奉祀公太(珨瑚侯王)的迎神民俗盛事。起始年代不详,自明代中叶开始在汀州“河源十三坊”(今长汀县、连城县一带)巡仪式由河田、南山、朋口等各乡镇村轮流举办盛行并沿袭至今。
迎公太由十三个村社轮流承奉值祀,一年一村社,十三年一轮回。值祀村社按抽签方式决定每天每家每户承奉公太先后顺序,承奉日称为“守火日”,守火日有接火、游公太、交火等极其盛大的敬神活动。
公太具体又是那位神灵?历史上,对于公太是谁有众多版本,各种府志、县志,以及县令、文人等各有表述。目前较主流说法有二种,一为闽王王审知说,此说法大至定论于清末,培田(现连城县培田村)吴姓举人阅读相关史书(一说公太为闽王王延钧)后,即写信遍告河源各坊,认为王延钧(王审知之子)“ 逆荒淫,不应为神”,珨瑚侯王应当是五代十国时创建闽国的闽王王审知,后续此论成为一种主流论断之一,足见乡村知识分子对地方信仰解释的权威性。二为救唐太宗于河中的玉蛙(青蛙)说。传说唐太宗亲征高丽时被追兵所迫催马跃入河中,奇怪的是并未下沉,获救后的唐太宗方知为一只纯青青蛙所托起,即太宗身上纯青玉蛙所为,唐太宗即封玉蛙为“珨瑚侯王”。这一传说为长汀县公太信仰区域内流传,至今村中老人所传下来的版本仍是此说法。这一说法也得到管理迎公太活动事宜老人的确认。
对于大多数人所不知的是,公太有新公太和旧公太之分。随着人口地增长,十三村社的轮祀时间已是很难安排了,经十三坊讨论决定再塑了一组公太神像,原来的就称为旧公太,新塑的就称为新公太,旧公太仍存于连城县朋口镇马埔村的珨瑚庙,新公太则存于长汀县南山镇南山村的闽王庙。自此,新旧公太同时在原河源十三坊区域继续着十三年轮祀一次迎公太活动。
编辑:赖燕华、曹平
责任编辑:余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