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母嫘祖生日(华夏母亲嫘祖)
华夏之母嫘祖生日(华夏母亲嫘祖)嫘祖的伟大功绩北宋建隆元年疏文称嫘祖:教民养蚕治丝,无须树叶蔽体;令地产桑育蚁,遂教人力回天。脱渔猎以事农耕,制衣裳而兴教化。德配黄帝,辅成怀柔统一之功;恩重元孔,垂教以农立国之本。几千年来,芸芸众生,悉赖生存,数千万泱泱民众,咸归德化。功高共日月同辉,英灵与天地共寿。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罗泌《路史·疏仡记·黄帝》载:“帝之南游,西陵氏殒于道,式祀于行,以其始蚕,故又祀为先蚕”。《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原创 盐亭县文联 盐亭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嫘祖始蚕,衣被天下,开启人类文明;辅弼黄帝,统一中原,成就华夏伟业。
黄帝被历代尊奉为人文始祖,是华夏民族之父。嫘祖作为黄帝元妃,受到历代皇室“祀先蚕”的高度尊崇。黄帝以德治天下,让华夏民族统一兴盛;嫘祖教民育蚕制衣,开启人类衣饰文明。黄帝是华夏民族之父,嫘祖理所当然就是华夏民族的伟大母亲。
嫘祖画像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
罗泌《路史·疏仡记·黄帝》载:“帝之南游,西陵氏殒于道,式祀于行,以其始蚕,故又祀为先蚕”。
《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北宋建隆元年疏文称嫘祖:教民养蚕治丝,无须树叶蔽体;令地产桑育蚁,遂教人力回天。脱渔猎以事农耕,制衣裳而兴教化。德配黄帝,辅成怀柔统一之功;恩重元孔,垂教以农立国之本。几千年来,芸芸众生,悉赖生存,数千万泱泱民众,咸归德化。功高共日月同辉,英灵与天地共寿。
嫘祖的伟大功绩
华夏母亲嫘祖,始蚕制衣,崇尚礼仪,辅弼黄帝,帛化干戈,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伟大功绩之一
首创蚕桑 编绢制衣
嫘祖首倡栽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是人类最早创造发明的科学家。
《淮南子·蚕经》:“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其制衣裳自民始”。
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轩辕本纪》言:“(黄帝)元妃始养蚕为丝。”
罗泌《路史·后纪》言:“黄帝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为先蚕。”
刘恕《通鉴外纪》言:“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养蚕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金履祥《通鉴前编·外纪》言:“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妃,始教民育蚕,治丝以供衣服,而无皴瘃之患 后世祀为先蚕。”
元·王桢《农书》言:“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实为要典。”
发明缫丝
嫘祖栽桑养蚕、缫丝制衣的发明,以及她终生传播的养蚕缫丝技术,让华夏民族改变了穿树叶、裹兽皮的境况,实现了从蛮荒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成功蜕变,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古到今,嫘祖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崇敬爱戴,把她尊奉为“蚕神”。
嫘祖始蚕,衣被天下,泽惠全球。早在汉代,中国的丝绸就远销南亚,西亚甚至欧洲。自隋唐以后,中国文明走向了世界,西安成了国际大都市,政治、商贸、文化交流达到了高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的丝绸,因此,海内外人士把汉唐时期中外交通渠道称为“丝绸之路”。法国学者布尔努瓦在《丝绸之路》一书开篇就说:“中国传统中的帝王,黄帝的正宫娘娘发明了养蚕缫丝的主要操作技术,后来又发明了纺织和刺绣的工艺。”中国的丝绸在世界文明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伟大功绩之二
协和百族 帛化干戈
嫘祖心怀黎民百姓,以宽厚仁德化解纷争,是部落联盟的和平使者。
随着黄帝部落的强大和扩张,与炎帝部落不断发生武力摩擦,最后在阪泉交战,经过三场大战,黄帝获胜。正在黄帝准备对炎帝部落最后一击之时,嫘祖拿着采来的野草劝谏黄帝说:“此草春天来临,枝头各节均开出两朵并蒂花,花谢后结出像山羊角一样的棒角,棒角老了,紧紧相靠,人们叫它团圆果草(后称“炎黄和睦草”),你和炎帝都是少典氏的后代,应该和解,结成联盟。”黄帝被感动了,请嫘祖出面调和。在嫘祖的感化下,炎帝向黄帝献上丝帛,结成部落联盟。这就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最早传说。
黄帝和嫘祖联姻后,全面发展农耕和蚕桑,黄帝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随后,黄帝经过阪泉之战与炎帝结成联盟,建立了华夏民族第一个国家。南方九黎族的部落首领蚩尤,不听黄帝号令,率族人作乱。黄帝率部与蚩尤在涿鹿大战,最后擒杀蚩尤,同时准备杀掉降兵。嫘祖劝谏黄帝,不要杀戮降兵,把他们分散到西陵、姬水、黄河一带安置,让他们种田栽桑,养蚕制衣,繁衍生息。黄帝接受了嫘祖的建议,妥善安置了蚩尤降兵。蚩尤的一支残余逃到今榉溪一带,嫘祖知道后迅速派人前往招抚,最后残余全部归降。嫘祖还把归顺的将士安置到寨子里,后来人们便把这个山寨称作“仁广寨”。
后来的大禹拆了城墙,填了护城河,毁掉了兵器,把财产分给诸侯,用道德的力量来教化人民,以致在涂山召开部落首领大会时,赢得万国首领进献玉帛珍宝,与万国诸侯结盟,都是继承了嫘祖“化干戈为玉帛”的传统。
伟大功绩之三
始兴嫁娶 崇尚礼仪
嫘祖反对群婚乱婚,首倡婚姻嫁娶,是中华婚姻家庭的伦常使者。
嫘祖提倡婚娶相媒,缔结对偶婚姻,进行人伦教育,逐步终止群婚、乱婚、抢婚等落后风俗。她与黄帝一直坚持男女有别,雌雄有异,使族民各明其分,各安其位;以仁义之心教化人,以智信之仪开导人;垂衣裳,制冠冕,使民有文野之分。
嫘祖奠定了中华传统婚姻家庭的初始雏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伟大功绩之四
辅弼黄帝 统一中原
嫘祖谏诤黄帝,旨定农桑,统一中原,是华夏古国的奠基者。
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结束后,嫘祖向黄帝提出把推广蚕桑、农耕定为立国之本。为了尽快推广种桑、养蚕、抽丝、制衣等技术,嫘祖建造桑园和丝衣作坊,亲自示范操作,教民种桑养蚕制衣。这些措施,使中原部落联盟更加强大,四方部落纷纷来朝,自愿加入联盟,最终统一了中原。
同时,嫘祖辅佐黄帝选贤用能,推行良好的社会管理,使得社会生产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统一中原
司马迁赞扬道:“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韩婴《韩诗外传》说:“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内和平。”
为了造福万民,嫘祖与黄帝巡行天下,教民蚕桑,终因积劳成疾,辞世于南巡的衡阳道上。她“以劳定国”、“以死勤事”、“未尝宁居”,助成了黄帝的万古伟业,建立了初始文明的华夏古国。
嫘祖的美丽传说
在美丽的嫘祖故里,流传着嫘祖许多传说故事,现撷取部分以餐读者。
西陵之女
相传,古西陵部落的嫘祖山半山坪上,住着一户人家,丈夫叫羲诚,妻子叫岐娘,夫妻俩都很聪明能干。羲诚是渔猎好手,又跟有巢氏学会了传承下来的建房技术,在部落中最早建成了半洞半房的居室。岐娘是西陵部落酋长岐伯的妹妹,从小跟岐伯学习采制草药,防治疾病。夫妻二人十分恩爱,但美中不足的是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女。为此,他们终日闷闷不乐,长吁短叹,夜夜向上天祈祷,希望有一男半女。
一天晚上,岐娘躺在床上,迷迷糊糊中仿佛听到空中传来阵阵仙乐,看见天空祥云缭绕,一架鸾车从东驶来。车上坐着王母娘娘,后面一群仙女簇拥着车驾,直奔嫘祖山而来。王母娘娘在嫘祖山的上空停驻云头,对岐娘说:“岐娘,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们还没有衣服穿,日子过得很苦。现在,我把凤儿交给你,你要好好地把她培养成人,让她造福人类。”说罢,玉手一挥,一只五彩缤纷的凤鸟,展开双翅,直扑岐娘怀中。岐娘一惊,猛地醒来,原来是个梦。岐娘叫醒丈夫,将梦中情景告诉他。不久,岐娘便怀孕了。
彩凤投怀
年二月十日凌晨,一声春雷打破了黎明的寂静,西陵山寨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岐娘生下一个女孩。夫妻二人为感恩王母赐凤,给女儿取名凤姑。转眼,凤姑已出落成一个脸若银盘、面如桃花、凤眼丹唇的大姑娘了。
后来人们便把嫘祖降生的地方叫“嫘祖山”,现位于金鸡镇嫘祖村。
采果奉亲识天虫
采果奉亲识天虫
传说凤姑十岁那年,父亲狩猎时摔伤了腿,母亲采草药扭伤了腰,她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她随舅父岐伯上山采草药,跟叔伯下河捉鱼虾,采摘山果侍奉双亲。
凤姑在采摘桑果时,听到簌、簌……的声音。她仔细观察,发现一种形如马头、色泽麻白的昆虫在吃桑叶。用手摸摸,虫儿不咬人,不逃跑,很温驯。凤姑非常喜欢这些虫儿,亲昵地叫它们“宝宝”,常常到桑林里同它们玩耍。过了一段时间,凤姑发现,它们不再吃桑叶了,蜷缩在枝叶上,摇头晃脑地吐着细长的白色粘丝,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做成椭圆形的“蛋蛋”。过了一段时间,这些蛋蛋一头破开了,飞出了美丽的小蛾儿,这些小蛾儿在桑叶上产下一排排虫卵……
凤姑发现天虫的地方叫桔树坡。桔树坡位于盐亭县金鸡镇青龙山北面,紧挨着嫘祖穴。
抽丝缀衣养家蚕
自从在桔树坡的桑林中发现天虫后,那里便是凤姑和伙伴们的乐园。凤姑和伙伴们撷取了一些“蛋蛋”玩耍,发现把被口水浸泡过的“蛋蛋”的外层茸毛扯下后,露出一个丝头,捏住丝头轻轻一抽,竟然抽出长长的丝来,细细的、亮亮的、柔柔的……她为自己意外的发现兴奋不已。聪明的凤姑马上想到她那件树皮衣的编缀藤条已经折断,她抽下藤条来与丝线比较,发现丝线比藤条柔软、有韧性。于是,她抽出许多茧丝,搓成细绳,编缀那件树皮衣。然后重新穿上,感觉这衣服比以前轻了许多,舒适了许多。原来这天虫的茧丝可替代藤蔓、草绳,作兽皮衣、树皮衣、草苫衣的缀线。凤姑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母亲岐娘。母女俩开始了缫丝的实践,终于找到了缫丝的方法。她们用丝线换下全家人衣服的藤蔓、草绳缀线。父亲羲诚穿上凤姑用丝线连缀成的虎皮战袍,喜不自禁。他把这种吐丝缠绕自己、丝能编缀衣服的天虫定名为“缠”。后来人们叫它“蚕”,把天虫结的“蛋蛋”叫“茧”。
桔树坡野蚕家养
凤姑在与天虫相处的时间里,发现它有许多天敌,白天鸟雀在桑林里觅食天虫,晚上老鼠到桑林里吞噬天虫,暴风雨等自然灾害也随时可能夺去天虫的生命……而西陵部落开始用蚕丝编缀衣服,野蚕茧越来越少,为了让天虫能更多的结出“茧”来,凤姑决定把天虫带回家中养护。
后来人们把凤姑家养野蚕的地方叫作“紫霞坪”,“紫霞坪”又叫“底下平”,紧挨着嫘祖墓北面。
建坊缫丝制丝衣
随着野蚕家养规模的不断扩大,蚕茧越来越多,凤姑不满足于抽丝作缀线,希望用充足的蚕丝,织成轻软有韧性的丝衣。一天早上,凤姑独自来到桑林边,她无意间看到蜘蛛在桑枝间结网,观察了很久,终于悟出了编织丝衣的方法。凤姑得到父亲和族人的支持,在丝织坪建起了缫丝作坊。
父亲羲诚找到三棵大树,选取粗壮的根部做成木缸,再将木缸并排放置。在不远处立起三根木柱,木柱上挖孔嵌入五根木棍。凤姑组织姐妹从家里端来热水倒进木缸里,用热水泡茧,将茧子泡粑后,在木棍上开始缫丝。为了缩短煮茧时间,凤姑用三块巨石作为锅桩,支起陶锅,取水丝山古井之水煮茧,此法沿用至今。
凤姑架锅煮茧的地方叫三锅樁,在盐亭县高灯镇水丝山半山坪上。
三锅樁煮茧遗址
有了充足的蚕丝,凤姐按照蜘蛛结网的方法开始编织丝衣。她用四根木筷绑成一个方框,先将一个个丝扣横摆在框内,再将另外的丝扣竖摆在框内,再用丝线将一个个丝扣穿起来锁在框上,抽掉木筷。人类历史上第一块丝片,就这样织成了。凤姑给它取名叫“丝褡”。她又将框改成长条形,串编成的长方形丝片取名为“丝裢”。将褡裢连接起来,便制成了丝衣。人类的第一件丝衣就这样问世了,史称“丝扣衣”。
凤姑缫丝的作坊叫丝织坪,位于盐亭县金鸡镇,紧依嫘祖穴。
嫘轩联姻
部落时代,先民居无定所,游猎在山林河谷之间。相传,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的轩辕氏部落,逐渐发展到中原地区,在首领黄帝的带领下,发明创制了宫室、舟车、医药、棺椁、文字、历法、算数、音律等,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
黄帝在其部落迁徙途中得知西陵部落有位美丽的女子凤姑,发明了缫丝制衣之术,族人衣食丰足,内心仰慕不已。不久,中原瘟疫流行,黄帝来到西陵,用制作车犁的方法和农耕方法换取岐伯消除瘟疫的药方,用从中原带来的车犁工具换取西陵部落的丝衣。在嫘祖的舅父岐伯引见下,黄帝终于见到自己仰慕已久的凤姑,两人一见钟情。凤姑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件丝衣送给黄帝,作为定情之物,黄帝向凤姑和西陵族民讲解了许多农耕之法,并命仓颉为凤姑造字,相约在中原瘟疫消除后迎娶凤姑。仓颉在土地神像旁泥塑了个“嫘”字,意为:凤姑从“田间取丝,制衣为民”,从此凤姑以“嫘祖”称。
西陵求凤
黄帝回到中原,在岐伯的帮助下消除了瘟疫。他把岐伯对病源、医理的阐释加以记录整理,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随后,黄帝带着中原的五谷之种、谷酿的汾水之酒等聘礼,来到嫘祖山青龙岭下迎娶嫘祖。
嫘祖与黄帝在青龙岭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黄帝在前,用红丝绳牵着嫘祖绕场一周,身后跟着部落里的各位头领、长老、童男童女。须发皓白的老叟岐伯手拿丝掸,乐颠颠的穿梭在仪仗队伍中间。因感念天神显灵、地神献计、百姓支持,夫妻二人行三拜之礼:一拜天皇、二拜地皇,三拜人皇。婚后,嫘祖和黄帝住在青龙山行宫里,后取名嫘轩宫。
至今盐亭婚宴还保留着“开早席”和“三拜结婚仪式”的风俗,嫘轩宫现位于青龙山青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