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浓浓的年味满满的心意(浓浓的年味暖暖的情)

浓浓的年味满满的心意(浓浓的年味暖暖的情)而当“年”一“过”,此天兽就离开三维空间和四维以上的空间连接的区域,人间便会春风拂面,万象更新,生机盎然。因此,人们都盼望着过年。“年”的能量释放时,伴随着严寒的降临,树木凋蔽,以及致人病患和灾难的信息、气息也伺机侵入人体。2013年,熊春锦先生发表了《恭贺新春话过年》一文,里面介绍了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我细细品读后发现,原来,春节的年味很浓很浓:首先,古代过“年”,并不是在腊月的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腊日”,也就是我们喝腊八粥的“腊八”这一天。“年”是什么?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动物,它其实是超三维时空中的一种天兽。

虎沐春风辞旧岁,扬眉“兔”气过大年。时光,在天地间交替。岁月,在尘世中轮回。

春节到了,那回不去的从前岁月里,藏着质朴的童年,幸福的过往。总难忘,儿时浓浓的年味,那是最甜蜜的回忆。

浓浓的年味满满的心意(浓浓的年味暖暖的情)(1)

“春节”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几千年,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春节的习俗沉淀在每位华人的骨子里。

但是,每到年末,总有人发出“过年没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果真如此吗?

2013年,熊春锦先生发表了《恭贺新春话过年》一文,里面介绍了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我细细品读后发现,原来,春节的年味很浓很浓:

首先,古代过“年”,并不是在腊月的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腊日”,也就是我们喝腊八粥的“腊八”这一天。

“年”是什么?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动物,它其实是超三维时空中的一种天兽。

“年”的能量释放时,伴随着严寒的降临,树木凋蔽,以及致人病患和灾难的信息、气息也伺机侵入人体。

而当“年”一“过”,此天兽就离开三维空间和四维以上的空间连接的区域,人间便会春风拂面,万象更新,生机盎然。因此,人们都盼望着过年。

那么,“年”如何才能顺利渡过呢?

1.“除陈布新”大扫除

“除陈布新”:民间从腊月二十三就要打扫卫生,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内外,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使内外环境焕然一新。

对于仪式感很强的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过年”更重要的事了,家家户户都要备“年货”,包括炒货、干果、鞭炮等,用来慰劳辛苦一年的家人。

年货中,母亲亲自做的各种特色美食颇有分量,很受家人们欢迎。

浓浓的年味满满的心意(浓浓的年味暖暖的情)(2)

2.除夕祭祖重头戏

年三十前,要完成清秽大扫除,以及采购年货等工作。而过年的高潮,集中在除夕这天。

传统文化认为,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祭祀,既是酬谢,是感恩。不光清明节要祭祀,除夕也要祭祀。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贾府祭祖那庄严肃穆的情形有些印象。

除夕到来之前,在富有文化传承的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或者牌位等,供奉于客厅正位,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

供品只选择素食品三种或者五种,装在三个盘子里。由家长主祭,点燃三炷香,率领全家逐一叩拜道、德、天、地、国、亲、师,感恩既往一年以来的呵护默佑,同时祈求新的一年家庭事业兴旺,家人身心健康。最后的程序就是烧纸,俗称“送钱粮”。

人们除了要祭祖,还要祭祀五神,祭门神、户神、井神、灶神、中溜(土地神和宅神)。

春节的五祭祀,不仅是对外环境进行感恩祭祀,同时还要感恩祭祀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借祭祀仪式培养和教育大家要有仁爱心、感恩心。

浓浓的年味满满的心意(浓浓的年味暖暖的情)(3)

祭祀礼仪,从本质而言,就是中国人的感恩文化,是教育、教化人们产生感恩心,承传道德文明,承上启下地去尊道贵德,这才是祭祀礼仪文化的灵魂。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祭祖的时间和仪式有别,但意义是一样的:慎终追远,感恩祖先的恩典和保佑,感恩祖先开创的良好家风、族风和开拓进取精神。

呼唤祖先回家过年,同时祈求祖先继续保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诸事顺意。

除夕祭神、祭祖的习俗流传至今,是因为,我们的感恩之心一直没有变,我们对平安、丰收、祥和的期盼一直没有变。

祭祀礼仪,也是确保感恩文化正确承传与延续的有效手段,是对信德和礼德的培养、强化与规范。五祭是非常科学而完整的,是修身养性,慈爱宇宙万物的一种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引导人们修身明德,交通阴阳。

3.贴春联,放鞭炮,吃顿丰盛的团圆饭

傍晚时分,人们开始贴威风凛凛的门神年画,然后再贴象征吉祥如意的春联,有条件家庭会挂上红灯笼,家家户户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景象。小时候,父亲是老师,他会写对联。

除夕那天,他会给邻居顺便写对联,我有空就帮他压纸。看看爸爸当着众人面挥毫辞旧岁,泼墨写对联,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古代把贴年画和贴春联叫“封印”。“封印”,是指封闭已经扫除干净,清理整洁的内在场态,让邪气妖氛不能再进入家中。

贴春联,先贴右手位,称上联;然后再贴左手位,称下联;最后,贴横楣。小时候在农村,过足了贴对联的瘾。

院子里有“春光满院”;炕上是“身体健康”;梯子上有“上下平安”;水缸上一定是“清水满缸”;风箱上有“大风常有”;盛满小麦的大瓮上必然是“粮食满仓”;一出门是“抬头见喜”。

那是一种简单纯粹的幸福,那种欢快祥和的气氛,在村子里的大街小巷里串悠,那就是无所不在的年味……

浓浓的年味满满的心意(浓浓的年味暖暖的情)(4)

古人在烧竹杆取暖时发现,竹节爆响发出的噼啪声会把年兽惊走,于是就产生了燃放鞭炮驱赶年兽的习俗。

年画和春联贴完后, 一家人围坐八仙桌旁,放上一挂鞭炮,给祖先们上香,摆供品。

然后,开始吃团圆饭,吃饭的礼节当然很多,人人都到齐后才能开饭,也称为每年规格最高的“年饭” 。

4.围炉夜话“守岁”谈修身

年夜饭收拾完毕,忙碌了一天的家人围坐火盆或火炉前,进入最轻松的“守岁”程序。

有条件的点上蜡烛,敞开心扉,围炉夜话,感受亲情的温暖,迎接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

“守岁”说轻松也不轻松。“守岁”实际上是清理自己一年来言行上的错误,做自我批评。一家人毫无拘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在这个吉祥的日子,大人不会责怪孩子,家人们把各种想法都可以亮出来,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守岁”看起来是围着火炉取暖,实际上,真实目的是要夜话谈修德,谈心得,增加家庭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人的内心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卑鄙龌龊的一面。滚滚红尘,红尘滚滚,置身其中,人的大脑皮层会藏污纳垢,只能负重前行,很多人感到活得很累。

浓浓的年味满满的心意(浓浓的年味暖暖的情)(5)

大脑如电脑,电脑长期不清理,速度就慢,甚至死机。每个人也应该趁这个时机主动巡视内身国,翻箱倒柜检言行,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吃一堑,长一智,不能把身心的垃圾带入来年。

这是除夕守夜的主要议题,但却被意识哲学文化所抛弃,被社会主流文化所抛弃。

其实,这个环节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如今,看春晚,看手机在除夕夜是大众化、常态化的活动。眼花缭乱的电子屏幕,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疏于与最亲近的人交流,身边的亲人反而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家人之间出现了代沟和隔阂。

一家人可能因此一叶障目,不了解彼此的渴求。所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对面,你在看手机……。

5.颇有仪式感的拱手礼

初一晨曦微露,我们会立即起床。早起后家家第一桩事, 就是上香祷告道德天地国亲师,诚恳地对大道、天地、祖先和父母行跪拜礼,感恩祖先的默佑,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真诚检讨自己在孝道文化和礼仪上的不足,最后行拱手礼。

浓浓的年味满满的心意(浓浓的年味暖暖的情)(6)

礼拜完毕,开大门燃放一挂鞭炮,欢天喜地过春节。

正月初一的礼仪,主要是宗亲之间的拜年。晚辈先在家里给长辈逐一跪拜,而长辈则会给晚辈压岁钱。

然后,人们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到至亲好友家相互拜年,恭祝对方大吉大利,予以双方美好的祝福。

浓浓的年味满满的心意(浓浓的年味暖暖的情)(7)

亲友第一次见面时,有文化传承较为浓厚的家庭会行持庄严大方的拱手礼,行拱手礼应该尽量做到心到、身到、礼到,礼仪要求心与身合,形与势合。

正月期间,民间传统的庆祝活动特别多,从走亲访友到文化娱乐,一般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才基本结束,我们也跟着乐,反正没人问自己的功课。

文化是民族凝神定气的灵魂,是建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条件,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文化,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其中,春节的文化习俗极其丰富,海外华人都传承保留了很多。

回顾往昔,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和思潮蜂拥而至。在西方强大的话语权面前,国人的文化自信感一度降低了、动摇了。

五四运动后,一百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严重,很多富含文化底蕴的礼仪被当做污泥浊水被泼掉了,令人扼腕叹息。

这些年,在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国梦的感召下,我们逐渐走上回归文化自信的曲折历程。

文化自信来源于深刻的民族记忆和深邃的民族智慧,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有了文化自信,我们会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中国要融入世界,世界要了解中国,让我们在文化自信的大舞台上,弘扬优秀的春节文化,讲述多姿多彩的中国故事,为共筑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浓浓的年味满满的心意(浓浓的年味暖暖的情)(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