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道的100本绘本(滋养我们几代人的经典美文)
每个人都知道的100本绘本(滋养我们几代人的经典美文)“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朗朗上口充满韵味,这些句子至今还在嘴边,还能脱口而出。绘画方面是著名国画家徐一文老师,以国画写意技法操刀,堪称美文与美图的完美结合。作者:朱自清适合年龄:5岁+《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曾入选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是知名的美文佳作。
这几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大语文”真的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繁盛,在世界格局中话语地位越来越高,我相信“语文”能力只会越来越重要。
不谦虚地说,我从小语文就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回顾过去,我觉得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读经典,在启蒙之初接触大家之作。
我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经典文章被改编成绘本,更适合儿童阅读,今天给大家分享几本。
《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适合年龄:5岁+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曾入选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是知名的美文佳作。
绘画方面是著名国画家徐一文老师,以国画写意技法操刀,堪称美文与美图的完美结合。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朗朗上口充满韵味,这些句子至今还在嘴边,还能脱口而出。
简单贴几张图都可以看出画家的深厚功底,美极了,层层叠叠深深浅浅渐次晕染开的墨蓝绿色,配上朱自清清丽的文字,真的是绝佳的享受。
《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经典, 文笔极美 ,行云流畅。清新、自然、典雅,以这样的文字熏陶孩子的童年,悄悄种下文学的种子。
推荐。
《祖父的园子》
作者:萧红
适合年龄:5岁+
《祖父的园子》出自《呼和兰传》,作者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萧红,被誉为二十世纪“30年代的洛神”。
小小的园子,祖父在这里耕种、劳作;在孩子的世界里,风来雨去、花开花落、虫儿走、鸟儿飞,别有一番趣味;在祖父的世界里,他无意间为孩子创造了一方自然的、自由的,可供想象驰骋的美好桃花源。
豆瓣书评:
这本书的绘画非常独特,使用的手作纸拼贴技法,令人耳目一新,插画入选2021年意大利博洛尼亚插画展。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来一个倭瓜花心,提一个大绿豆清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萧红是一位争议很大的女作家,命途多舛,四处辗转,人们津津乐道她的绯闻。但是她的满腹才华也挡不住。
《祖父的园子》这本书,有灵魂的文字,有灵魂的插画。这里面有萧红最轻灵的文字,语言简练,使用了大量的短句来描写来表达,非常适合儿童。
也是无法不推荐的好绘本。
《北京的春节》
老舍/文 于大武/画
适合年龄:3岁+
《北京的春节》,文字选自老舍先生的同名散文,字里行间透出的浓浓京韵,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于大武先生古朴的画笔,重现幼时连环画的画风,与老舍的文字相得益彰,将传统节日的细节悉数展现在眼前。
绘本详细讲述了从腊八到正月十五,需要做的传统春节风俗,让孩子们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画家于大武以国画的笔法,还原了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画风古朴耐看。老舍先生的文笔明白如话,清新质朴,大雅若俗。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春节绘本。
《蝴蝶.豌豆花》作者:冰心、叶圣陶等
适合年龄:2岁+
这是一本童诗集,精选了我国二十多位文学大家的诗句。包括了叶圣陶、冰心、圣野、金波等大家的儿童诗。
配画则来自丰子恺原创图画书大奖首奖的获得者朱成梁、周翔等。
很喜欢这本小诗集,诗画都是名家名作。里面的诗简单清新,又充满童趣,很萌。
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轻轻地,
打我们的传遍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亲亲我
海风咯咯笑着说
别怕 别怕
我只是亲亲你呀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图画也很美,和诗很配。非常适合小朋友读和看。
我非常喜欢,里面有一些诗句也曾伴着我长大,当我念给孩子听的时候,满满的感动。
春雨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
“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
“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
“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
“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第一次带雪球读完这首诗,她跟着我学会了滴答滴答,随后的几天,嘴里一直念叨小雨滴答,尽管吐字不清晰,但乐此不疲。
《丑石》
作者:贾平凹
适合年龄:5岁+
《丑石》来自于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被誉为“鬼才”。
茅盾文学奖授奖辞评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
《丑石》多次被选入经典散文集,值得一读再读,多次入选语文教材,成为必读经典。
家门前有一块无用的丑陋石头遭到全村人的嫌弃,甚至连孩子们也不怎么待见它。然而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科学家,说这是天上的一块陨石,将这块丑石视为珍宝,并带走了它。
陨石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荫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人们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陨石上,翘望天边。
有一天,科学家来了。丑石原来是天上的陨石。
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意味深长:什么是丑?什么又是美?贾平凹的文字朴实,却耐人寻味。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
适合年龄:5岁+
《济南的冬天》,我们这一代人都不会陌生。来自近现代“人民艺术家”老舍,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济南画家杨鹁将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用画作表现出来,青蓝色调的天空和远山,与银装素裹的济南城相映成趣,居住其间的人们热气腾腾地生活,又饱含烟火气的温暖。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济南的冬天》老舍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济南。
美图美文,美不胜收,多少南方孩子读到这样的文字看到这样的图画不想去看看济南的冬天?
清雅恬淡的水彩,淡淡的怀旧气息,我们记忆里的文字就这样鲜活起来了。这样的文学熏陶,这样的美育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文学启蒙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
适合年龄:5岁+
“不必说高大的皂荚树,更不必说...”一说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能念出口的文字,真的是足够经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一向犀利的先生放下了武器,温情脉脉地谱写了幼年往事,脍炙人口地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年世界。
一篇温暖、恳切、真挚,充满童趣和留恋的回忆文。我们读它,只须愉快地欣赏,轻松地、毫无负担地感受文中的童趣和人情味,就能领会它的妙处。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何首乌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这篇文章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字素朴隽美,几乎全是白描,然而神态逼真,形象飞扬。
雪球妈妈(snowballmom),陪娃一起长大的80后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