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东北人为什么那么多(为什么演艺圈那么多东北人)
演员东北人为什么那么多(为什么演艺圈那么多东北人)如果不对演艺圈做分类统计比较,很难证明一个地方盛产演艺明星。语言类节目北方人天然容易形成全国知名度,尤其是相声、小品。而影视类则非常难于比较和取舍。相对而言,最容易比较的是歌手。东北人在演艺圈到底有多强东北人在中国演艺圈的地位真有这么特殊吗?▍“东北 F4”2010 年,某著名杂志曾用《东北人都是大明星》为题推出封面报道。专题列举了 61 名东北籍艺人,认为东北人占据了中国演艺圈的半壁江山,不过,这份穷举名单既未对艺人做分类,也缺少入选的评定标准,其实并不能证明东北人在演艺圈有特殊势力。
东北人之所以占据演艺圈的半壁江山,除了“猫冬”和移民文化的天然土壤,更重要的是东北特殊的经济结构和城乡布局,源源不断地向娱乐圈输送人才,在新媒体时代,他们的存在感会更加突出。
文|徐铱璟 一价铜
中国大陆什么地方最盛产演艺明星?
除了东北,不会有第二个答案,因为除东北外,网上没有第二个地方会有类似“为什么演艺圈东北人那么多”这样的提问。不但“东北人占据了演艺圈的半壁江山”之说广为流传,甚至还有“网络直播主播一半是东北人”的说法。
东北人在中国演艺圈的地位真有这么特殊吗?
▍“东北 F4”
2010 年,某著名杂志曾用《东北人都是大明星》为题推出封面报道。专题列举了 61 名东北籍艺人,认为东北人占据了中国演艺圈的半壁江山,不过,这份穷举名单既未对艺人做分类,也缺少入选的评定标准,其实并不能证明东北人在演艺圈有特殊势力。
东北人在演艺圈到底有多强
如果不对演艺圈做分类统计比较,很难证明一个地方盛产演艺明星。语言类节目北方人天然容易形成全国知名度,尤其是相声、小品。而影视类则非常难于比较和取舍。相对而言,最容易比较的是歌手。
除了小品,东北人大概最以为豪的就是盛产歌手。不过,东北籍歌手天然容易被人感知到其籍贯。
▍沈阳歌手那英
由于东北话与普通话非常接近,东北人往往无需刻意改变口音,这使他们很容易带上东北口音,而东北口音几乎是全中国人都能识别的。相比之下,除广东、福建外,其他地方的人说普通话时即使有口音,大多数中国人都很难根据其口音分辨他来自哪里。
口音问题,让东北歌手成为最容易被感知其籍贯的群体,而北京歌手则是最不容易被人注意到籍贯的群体。
能在春晚唱歌,多少是歌坛地位的一个官方认证。根据我们对 1983 年以来不同地区在历次春晚出场歌手的总人次统计,北京籍歌手无论是按其人口比例计排名,还是出场歌手的绝对人次,都以压倒性优势居第一位。
当然,春晚这个特殊舞台要平衡各种因素,且人数有限,所以各地排名并不完全反应其是否更容易出产歌手。譬如西藏、内蒙虽然历年春晚登场歌手数量并不多,但按人口比例计算,则分列第二、第四位。而湖南有李谷一、宋祖英、张也这样的春晚常青树,使湖南出场歌手的绝对人次高居第三位,按人口比例则居第八位。
▍部分省市在 1983-2014 年间春晚出场的歌手数,及按各地人口比例排名(取前十五名)
不过,东北人在歌坛的特殊地位,依然能在春晚中体现出来。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三省人口总数只占中国人口的 8.22%,而东北籍歌手占春晚登台歌手比例约为 18.9%,大大高于其人口比例。最突出的是辽宁,其绝对人数在北京之后居第二位。
只看实力不看脸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或许比春晚更能体现各地优秀歌手的板凳厚度。辽、吉、黑三省在四季节目中输出的选手数量分列第二、三、四名(第一名为四川),但若按选手占人口比例排名,吉林则跃居首位,辽宁和黑龙江分列第三、四位,四川跌至第八位。
▍部分省市在 1-4 季中国好声音中贡献的学员数,及按各地人口比例排名(取前十五名)
从人口比例来看,东北人确实更容易出产优秀的歌手(东三省占好声音选手比例约为 25.5%)。而且,四季好声音产生的四个总冠军中,第一季的梁博是吉林人,第四季的张磊来自黑龙江,东北人的歌唱实力确实相当可观。
从歌手的表现看,基本可认为,相较于其人口比例,东北人在演艺圈的表现确实比较突出,虽不至于占据“半壁江山”,但比起绝大多数地方确实具有显著优势。
是乡土文化还是城市文化
为什么东三省盛产演艺明星?
最常见的解释是东北农村漫长的猫冬和移民文化的产物,简言之,东北特殊的乡土文化使得东北天然比其他地方更盛产演艺明星。
▍二人转表演
但是,东北特殊的乡土文化只适合解释东北盛产小品、相声、说书等语言类节目的名人,并不能用来解释东北盛产歌手和影视明星,后者是一种与乡土文化截然相反的城市文化的产物。
最典型的是演员。1949 年中国电影明星的籍贯,高度集中于江浙、广东以及北京山东等地区。今天也可以看到,报考影视演员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是城市富裕家庭的孩子。很难想象一个农村孩子能去考电影学院。
音乐同样如此。音乐教育是城市教育的产物,而且早期只是沿海富裕阶层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尤其是乐器演奏,不但必须有良好出身而且要有机会接触。中国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都集中于北京和上海,1949 年之前,中国著名歌手大多集中于上海。
▍上海滩七大歌后中的六位(除龚秋霞),左起依次为白虹、姚莉、周璇、李香兰、白光、吴莺音
著名的上海滩七大歌后中,除了周璇出身低微贫寒,其他六位都家境殷实。作曲家对家庭出身要求较低,但依然带有强烈地域特征,1949 年之前,中国音乐家几乎都只产自沿海到京广线之间的地区,云南的聂耳是少有的异数。
但是,就音乐基础教育而言,当时的满洲地区因为俄侨与日本因素,是唯一可与上海、北京匹敌的地方。1931 年以前,哈尔滨就有能招收中国学生的俄侨私立音乐学校。伪满洲国时期的“新学制”中也要求初、中、高等学校设置音乐课,高等学校还会教授乐理知识。
▍1920 年代成立的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
东北歌手的突出表现,是当代东北音乐基础教育水平的反应,而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最大的因素。艺术需要从小培养,对师资和经济条件要求很高。城里的孩子从小有机会参加各种兴趣班或青少年宫文艺活动,有专业老师指导,更有条件走上艺术这条路。
比如东北歌手的代表人物那英,12 岁就加入辽宁少年广播合唱团,16 岁进入沈阳歌舞团。农村地区的孩子则很难有机会从小接受乐器、声乐或绘画的系统培养,更难以想象以艺术为职业,出人头地。
东北长期是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1957 年即达 34.48%。尤其是“一五”期间城市化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 20 多个百分点。即使 1958-1978 年期间曾出现停滞倒退,东北城市化率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到 1990 年东北城市化水平依然高于排第二的珠三角地区 10%以上。
▍1979 年至 2010 年东北三省城市化率与平均水平的对比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东北,企业办社会非常普遍。大型国企的子弟学校,愿意为音乐、美术、体育等更偏素质教育的领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且,大国企内部有发达的工会系统,常会组织文娱活动,营造出比一般城市更浓郁的文艺氛围。
而北京、上海这类青少年享受到更好素质教育的大都市,演艺界名人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地方,也正是同样的原因。譬如历年春晚出场歌手,按人口比例,除北京排第一外,天津、上海不显山露水地排第三、第六。
事实上,东北歌手最辉煌的时代是在 1990 年代到二十世纪初,1990 代东北经济地位不断下滑,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恐怕很难再现那英、孙楠式的辉煌了。同样,沈阳音乐学院在同业中的地位也一路下滑。
主播都是东北人?
网络直播的兴起,又有了“网络直播主播一半是东北人”的说法。
果真如此吗?
陌陌是今天中国最大的网络直播平台之一。但陌陌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来自东北的直播主播占全部主播的 9.28%,比东三省占全国人口的 8.22%只是高出一点点。这个数字并不让人意外。
▍直播页
但是,按主播活动所在地统计,则出现一个奇怪现象:东三省活跃主播的人数排名都略低于其人口排名,比如辽宁人口高于山西、重庆,但活跃主播数量却略少于这两个地方;而按照最后一次登录城市排序,前五十个城市中,东北只有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四个城市。
另外,陌陌直播有显示你附近有哪些主播的功能,在北、上、广、深这种拥有大量新移民的都市,听主播们的口音,会让人觉得周围到处是东北人。
这种对比也许只有一个解释:东北是个大量输出直播主播的地区。
▍部分东北主播
虽然博主中来自东北的比例只是略高于东北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但“网络直播主播一半是东北人”这个错觉,却不是空穴来风。
取陌陌直播近几周主播周榜前 50 名用户做分析,东北籍主播均稳占 12 人左右——吸引了绝大多数观众的热门主播近四分之一来自东北,当然会给人留下东北主播特别多的印象。
据陌陌官方报告,除唱歌外,东北主播喜欢在直播间隙和观众唠嗑、拉家常,这与二人转表演中的拉场戏说口颇为接近。它真正体现了东北黑土地和寒冬蕴育的草根娱乐文化。
▍刘老根大舞台的泥塑像中也可以看出这种娱乐文化
毕竟直播是即兴表演,只要胆子大、有表现欲就能胜任,有一点才艺更是锦上添花。这种即兴表演的能力与民间曲艺文化有很大关系,东北恰恰是民间曲艺表演最发达的地方。
东北人在直播上的抢眼表现,不仅是对演艺行业的路径依赖,也是东北经济衰败和就业压力的结果。2000-2010 年,东北十年间净流出 200 万人。与其他地区不同,东北流出人口中,非农人口比例非常高,达到 42.9%,且高学历人口流失严重,学历越高越不愿意回去。
外出东北人绝少从事第二产业的体力劳动,即使是第三产业,行业集中现象也很显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东北人特殊的择业观。
这种择业观是大农村文化与大工业城市文化的混合产物。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很少有特别贫困的农村,农村人口缺少干苦活的意愿。
▍东北平原景观
影响更大的是单一国有制塑造的城市文化。东北国有经济占比一直非常高,到 21 世纪初,国企产值仍占到 GDP 三分之二以上,近两年才降至 50%左右,但仍高于 30%的全国平均水平。占比最高的黑龙江国企比重接近 70%。
90 年代末国企改革前,东北大国企很多岗位是一代传一代,进国企、端铁饭碗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年轻人进不了国企宁可待业,很容易鄙视体力劳动。
在外打工的,不愿干体力活,留在家乡的,进不了国企,民企又不够发达,直播坐在家里唠唠嗑、表演才艺就能挣钱,对浑身文艺细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东北人来说,真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这句话今天说才是没错的:如果没有东北人,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会大幅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