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古城什么时候建的(正在复建的无棣古城里)
无棣古城什么时候建的(正在复建的无棣古城里)据资料显示,冯安邦(1884 -1938),生于山东省无棣县 张辛店。曾在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学习,是民国 抗日将领。自幼资质敦厚,性格豪爽,见义勇为 。清末投军,民国元年后隶属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由骑兵排长依次晋升为第二十三师师长兼代宁夏省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七师师长等职。曾追随冯玉祥 ,先后参加了讨伐张勋复辟 、讨伐陕西军阀陈树藩 之役,及“首都革命 ”、“五原誓师 ”、平定甘肃“河湟事变 ”、中原大战 等重大历史事件。后任国民革命军 第四十二军中将军长兼第二十七师师长。再往前就是冯安邦纪念馆。纪念馆占地60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冯安邦纪念馆在南宅院。这是当地为纪念冯将军抗日殉国68周年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决定在冯安邦故居建立的冯安邦纪念馆。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任湖北巡抚。张映汉任湖北巡抚9年,廉洁奉公,关心民情,政体肃然。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张
#齐鲁旅游# 离开大觉寺,转眼就到正在复建当中的无棣古城。无棣古城形成于商周,发展于隋唐,繁荣于明清,城墙东西宽240米,南北长480米,占地11.5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筑成,四向建有城门、角置炮台和钟鼓楼,城内商肆旅社齐全,城外有护城河、荷花湾等水系环绕相联。非常严谨的显示了一座千年古城的历史风貌。
无棣古城的复建工作是以旅游承载文化,以文化促进旅游,遵循“存古、复古、建古”三个原则,突出“古”、“水”、“绿”三个特点,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区、景观风貌休闲区、生态园林居住区和综合商贸服务区四个功能区。
景区内荷花湾水利风景区、吴式芬故居、冯安邦将军府、县衙、角楼、四城门及四城门桥、无棣印象、曲院风荷等十八处景观节点及后期配套与夜景亮化等工程有的已经对外开放,有的正在抓紧建设。
一进南门,首先看到的是张映汉故居。据介绍:张映汉,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考中进士。先后出任户部四川司主事,广西司员外郎,后升任云南司郎中。因功升为衡永道道员。嘉庆五年(1800年),张映汉因主持科举考试出现失误被免职。湖广总督姜晟爱惜其才,遂奏请发川楚军营效力。当时,川楚白莲教起义尚未平息,上司委派张映汉到军中负责粮草供应,因办理得当,被任命为湖北粮道,后升任山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
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任湖北巡抚。张映汉任湖北巡抚9年,廉洁奉公,关心民情,政体肃然。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张映汉升任湖广总督。翌年,奉旨内迁,任刑部右侍郎,再调仓场户部侍郎。不久即罢官,回归故里,道光十年(1830年)病逝于家。著有《毛诗汇参》12卷,《毛诗韵考》8卷,《韵学弟子训》4卷,《奏疏》30卷,诗稿若干卷。
与其紧邻的就是吴式芬故居。吴式芬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 江西 南安府知府,广西、河南按察使,直隶、贵州、陕西布政使,提督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后增光禄大夫,吴式芬一生笃好金石文考古,从政之暇,即搜集金石器物,撰写了《捃古录》,《菁古录全文》两部金石学专著,与他人合著了《封泥考略》,本来他的故居里面是有很多金石碑文的,但是遗留的不多,很多墙面上的金石碑文只留下被切割后的痕迹,不能看到原貌了。
吴式芬故居,在建筑格局上既具有明清时代官宦府第的宏伟气势 又有宦居园林建筑艺术情趣之美,实是明清官宦府第古建筑艺术中的典型代表。内有吴式芬纪念馆、宝砚堂、尚书第、陶嘉书屋、双虞壶斋、听雨轩等建筑。清代吴氏家族,以人文鼎盛称著齐鲁,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九世朝臣”之称,享有“四省承宣三掌节钺 九封光禄两列史晟”之美誉,其文化底蕴,社会影响广泛,被视为清朝三百年历史的缩影。
再往前就是冯安邦纪念馆。纪念馆占地60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冯安邦纪念馆在南宅院。这是当地为纪念冯将军抗日殉国68周年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决定在冯安邦故居建立的冯安邦纪念馆。
据资料显示,冯安邦(1884 -1938),生于山东省无棣县 张辛店。曾在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学习,是民国 抗日将领。自幼资质敦厚,性格豪爽,见义勇为 。清末投军,民国元年后隶属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由骑兵排长依次晋升为第二十三师师长兼代宁夏省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七师师长等职。曾追随冯玉祥 ,先后参加了讨伐张勋复辟 、讨伐陕西军阀陈树藩 之役,及“首都革命 ”、“五原誓师 ”、平定甘肃“河湟事变 ”、中原大战 等重大历史事件。后任国民革命军 第四十二军中将军长兼第二十七师师长。
1938年11月3日,奉命扼守大别山的战役中,与敌人血战五十余日,歼灭大量敌人后再转进襄樊 的途中,遭日机轰炸,重伤阵亡,壮烈殉国 。终年54岁。
1940年9月25日,国M政府 发布褒奖令,表彰冯安邦“奋楫戎行,战必先驱”的抗日 功勋,并追授其为陆军上将 。建国后,冯安邦先后入注《中华英烈大辞典》《无棣县革命烈士陵园英名册》。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 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
在庭院当中竖立冯安邦将军雕像。将军半身雕像为汉白玉石质,碑座为二级台阶和碑身组成,将军像高1米,碑通高2.8米,像厚0.8米。时任国民D主席连战为雕像题字。将军一生戎马生涯,安邦定国,鞠躬尽瘁,无愧“安邦”之名。
临近古城中心就可以看到杨公祠。杨公名杨巍(1516—1608),山东无棣县人,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臣,官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周礼》“六官”中有“天官”一职,其职务类后世的礼部、吏部,所以后世的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也称之为“天官”,杨巍在明代担任过吏部尚书,故乡人习称为“杨天官”。
杨巍90岁时,万历皇帝特派员慰问。万历三十六年 (1608年)病逝于故里,享年92岁,追赠少保。《明史》卷二二五有传,称“巍素厉清操,性长厚,有时望”“扬历中外,甚有声”。杨巍工诗,著有《梦山存家诗稿》8卷,被录入《四库全书》。杨巍不仅仕途通达,其理学、文学均有很深的造诣。“论学主明明德,论治主六经,论时政则主大学衍义”,是知名的学者。传世作品分别辑为《存家诗稿》《续存家诗稿》,共三册十卷近千首。在无棣是一位响当当的名人。
走到古城中心十字街头,远处的北门清晰可见,街边的楼宇正在建设当中,工地上的气氛不算紧张。仿古建筑本身要求极高,难度很大,工程进度很难控制,土木施工,不可擅动。古城建设看来还有一段道路要走。
从十字街头向东就到旧时县衙,非常令人奇怪的是县衙的匾额竟然是“海丰县衙”,仔细打探,原来无棣设县在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名为“无棣县城”。1371年(洪武四年),棣州无棣县省并,1373年改名为“海丰县”,以县境有海丰乡,西北有海丰场取县名,县城即为“海丰县城”,驻地随称海丰镇。1914年(中华M国三年),因广东省也有“海丰县”,为避重名,县名复为“无棣”,县城亦复原名“无棣县城”。原来如此,恍然大悟。
无棣县城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两度为日伪窃据。1945年,无棣解放后,县机关曾一度迁到水湾、信阳、车镇乡三高村等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机关迁返无棣县城,至今为无棣县治所663年。仔细算来,其中称为海丰时间有541年,所以恢复“海丰县衙”似在情理之中。
这是新建的县衙大堂,内部尚未布展。据清康熙《海丰县志》载:县衙大堂建于明洪武三年,明嘉靖三十七年重修。明清两代曾十余次对其修缮、增建。以此推断,当年的海丰县在齐鲁一带的地位比较突出,财力也还雄厚。
目前,原来的海丰县衙仅存县衙正堂。现堂前有古槐一株为明洪武三年所植,树冠如盖,披荫堂前,有听堂老人之誉。古槐树枝空洞,尽显岁月沧桑,看惯风云变幻,坚守明镜高悬。
新修的二堂垂花门,华丽富贵古典端庄。进入二堂之后还能看到老县衙的堂室,透过老县衙堂室的雕花窗棂,还能看到古朴房梁。县衙建筑屋檐上翘兽面瓦当不断被风雨侵蚀,原样消失殆尽。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古老的县衙也旧貌换新颜。
古城东门叫做宜春门,不知是历史旧称还是新近赋予。“宜春”二字,顾名思义为适宜于春天,适应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阁》诗:“洒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阁 上最宜春。” 后蜀 阎选 《八拍蛮》词:“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倒不宜春。” 郁达夫 《将之日本别海裳》诗之三:“知侬棹向 吴江 过,托买宜春半幅裳。”看来宜春是个好词,但愿能给古城带来好运。
东门之内即是文庙。当年,儒学为官学,就是指由地方官办的学校,府设府儒学,县设县儒学,大多设置于文庙(孔庙),故亦称“学宫”。儒学之教学内容偏重科举考试,儒学的学生通过考试成为生员,俗称“秀才”。
无棣文庙建于元代。元至顺间,棣州判官王士元为无棣儒学撰写《诏加大成至圣文宣王碑记》:“至顺辛未(公元1331年),县尹臣宋惟正……割俸募工,遂刻印于石,树诸先至庙庭”。这里提到的“庙”即“文庙”,也就是无棣儒学、无棣学宫的历史考证。
如今的文庙正在建设过程当中,大门和围墙基本就绪,院内还在紧张的施工。
无棣文庙,原为“无棣八景”第一景“芹畔槐荫”,据资料介绍,文庙位于无棣古城东门里北侧,面临古城县衙,元末毁于战火,明代在旧址重建。经明清两代16次增修,其规模相当宏阔,红墙碧瓦,翠柏绿槐,是莘莘学子学道求经、金榜题名之佳境。无棣文庙主体大成殿五楹,翠檐金瓦,龙首鹿角,风铃飞簷,明柱合抱,漆面涂丹,额书“万世师表”;殿前东、西两庑各五楹;殿前大成门三楹,中额书“太和元气”;再前为棂星门三楹,重檐飞角,内设泮池,前置屏壁;东西两侧门外,竖“下马碑”各一。大成殿附近尚有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博文斋、约礼斋、明伦堂、问奇堂、敬一亭等建筑。不知如今是否都要一一恢复,重现历史辉煌容颜。
无棣古城,人文历史遗迹众多,汇集了鲁北地区多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齐文化、燕文化、河文化、海文化等多种文化及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无棣古城人才荟萃,在历史上涌现了1个相国、7个翰林、9个尚书、10个侍郎、55个进士、167个举人,394个贡生,有被誉为“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九世朝臣”之称,享有“四省承宣三掌节钺,九封光禄两列史晟”之美誉的清代吴氏家族、有宋代词人李之仪、明代诗人杨巍等闻名千载的文化巨擘。无棣古城,以人文鼎盛称著齐鲁。
虽然古城尚在建设当中,但已初具规模,大量的人文遗迹,历史传说已然使人敬佩不已,不虚此行。下次继续分享旅游见闻,而且还在齐鲁大地,介绍一下登览泰山发生的“奇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旅游头条##齐鲁旅游##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