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的方法(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的方法(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学具:钟表模型。2•在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骑、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 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方法。[教学难点]认识“整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18〜19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会辨认“刚过几时” 和“快到几时”。
2•在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骑、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 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将时刻与学生熟悉的重要事件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时间感。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整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学具: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播放钟表的声音)
师:小朋友,请你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学生发言是钟表的声音。
2•师:你们太聪明了,奖励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 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学生猜到谜底是钟表。
3.想一想生活中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钟表?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一些钟表,一起欣赏一下吧。看来钟表在生活中特别重要,不仅 外观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今天我们一同学习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本节课研究内容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但学生已具有这方面的一些 生活经验,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运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向学生提 供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以谜语为话题,引起学生对认 识钟表的兴趣。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钟而
1 •结合手中的钟表模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发现:1-12个数字;分针、时针。
2•继续追问:最上方的数字是谁?最下方的数字是谁?最左边的数字是谁?最右边 的数字是谁?
3.分针是哪一根?时针是哪一根?
学生发现分针长,时针短。(板书:分针长 时针短)
4•播放指针转动的视频,观察哪一根指针转得快,哪一根转得慢?并仲出于指跟着 视频一起转动,感受顺时针的转动方向。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钟表,每天的生活学习都要按一定的时间进行 有的已能认读时间,但他们关注更多的是钟表的形状及外在的一些装饰,学生对钟表上 的“数”及“表针”的关注程度还不够,通过观察、同桌合作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重 新构建钟面。
(二)认识“整时”
1・有了对钟表的认识,我们看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能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观察到: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5 就是5时。(板书:5时 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5)
- 课件出示几个时刻,你知道这是什么时间吗?
学生同桌合作讨论,交流想法。
3时 7时 10时
师小结:我们把5时、7时、8时叫做整时。
3•仔细观察,进一步认识“整时”的钟而特点
讨论后小结: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认识整时的电子表示法
5•同桌合作,拨出整时
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说整时的时刻,一人在钟而上拨出相应的时刻。
【设计意图】在情境图中呈现的三个时刻中,学生最熟悉的就是整时,先引导学生 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怎么认识整时,进一步观察,认识“整时”的钟面特点,再通过拨 整时时刻,认识T2时” 一系列活动,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 从而寻找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更好地认识“整时”。
(三)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 •小青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学生尝试独立说出小青到家的时间。
交流辩析:
多媒体出示整时:5时钟表图(就是小力到家的时间,学生已认过),再出示快到 5时钟表图。
引导学生思考:这还是5时吗?观察快到5时钟表图,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分针接近12 说明什么?
学生观察快到5时钟表图,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板书:快到5时 分针快 到12 时针指着5)
观察以下钟而分别是什么时间。
(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小结:当分针接近12时,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快到几时。
- 小林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学生尝试独立说出小青到家的时间。
交流辩析:
多媒体出示整时:5时钟表图(就是小力到家的时间,学生己认过),再出示刚过
5时钟表图。
这还是5时吗?观察刚过5时钟表图,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分针接近12 说 明什么?
学生观察刚过5时钟表图,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板书:刚过5时 分针刚 过12 时针指着5)
观察以下钟而分别是什么时间。
(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小结:当分针刚过12 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刚过几时。
师:快到5时和5时刚过,我们都可以说大约5时。那我们可以说小青和小林是大 约5时回家的。
【设计意图】通过找朋友的活动,巧妙引出“刚过几时”和“快到几时”,给学生 提供“出错”、“辩析”的空间,把学生最原始的认识状态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 更好的认识“大约几时”的钟面特点,更好的突破难点。
(四)总结提升
师:他们三个中,谁到家最早?谁到家最晚?
学生小组内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从快到5时 5时 5时刚过。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课件动态演示,学生在头脑中真正构建“快到5时一一5 时——5时刚过”这一时间形成过程,通过比较时间早晚,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有利 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不是对知识进行复制的过程,带着问题、带着思 考的教学就能避免学生简单的模仿与记忆。
三、回归情境,应用拓展
1.选一选
2:00
8:00
10:00
12:00
让学生独立观察,用规范的语書叙述。
- 画一画(见图5)
让学生根据分针的位置和时间提示画出时针。
- 选一选。
- 2时
- 6时
- 快到3时
④刚过5时
- 火眼金睛辨对错。
12: 00
3: 00
() ()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真 正把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的钟面特点。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
基础对新的知识进行建构,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以自 己独特的方式对已有的建构进行选择、修正,学生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对新旧知识经 历着不同层次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从而不断完善对知识系统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回头梳理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最欠缺的就是反思总结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在课的结束有必要引 领学生回顾交流探究的过程,习得自主探究的步骤,悟出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积 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可以引导启发学生从积极、合作、会想等多方面进行小组 评价、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归纳的意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 ||
分针(长) |
时针(短) | |
5时 |
指着12 |
指着5 |
快到5时 |
快到12 |
指着5 |
刚过12 |
刚过12 |
指着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