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苑机场 现状(南苑机场的那些尘封往事儿)
北京南苑机场 现状(南苑机场的那些尘封往事儿)1903年,来自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从此人类开启了航空时代。7年之后的1910年,当时的清政府就已经在积极筹备航空,可见我国飞行事业的起步并不算晚。清朝南苑版图明代“复增广其地,周垣百二十里”,被称为“南苑”或“南海子”,是高墙深院、朱门碧波的皇家行宫。到了清朝鼎盛时期,南苑的规模和功能都进一步扩大,“春蒐冬狩,以时讲武。恭遇大阅则肃陈兵旅于此”,南苑成为了京城最大的皇家园林,乃皇帝练兵和阅兵的重地,方圆达210平方公里,面积两三倍于京城。清朝末年时期作为皇家狩猎场的南苑大门
2019年9月25日,历时近5年时间的建设,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单体航站楼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北京的航空运输正式走进了双枢纽时代。同时这也意味着位于北京南四环与中轴线交界处的南苑机场结束运营。曾经以南苑机场作为基地的中国联航将整体转场至大兴机场,实现无缝衔接。
在很多人眼里,南苑机场或许一直是一个低调的存在,地处繁华都市的一隅甚至显得有些落寞。但这座拥有百年多历史的机场却拥有着不平凡的“一生”,她经历了战争和炮火的辛酸,也见证了我们国家从积贫积弱走向如今的繁荣富强。
那么今天的内容,就和大家聊聊百年南苑的那些尘封往事儿。
历史上的南苑(含南海子)是一个整体,在元代以前曾是永定河故道,由于湖沼密布、水草丰美、野生动物繁多,成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苑囿。
明代“复增广其地,周垣百二十里”,被称为“南苑”或“南海子”,是高墙深院、朱门碧波的皇家行宫。
到了清朝鼎盛时期,南苑的规模和功能都进一步扩大,“春蒐冬狩,以时讲武。恭遇大阅则肃陈兵旅于此”,南苑成为了京城最大的皇家园林,乃皇帝练兵和阅兵的重地,方圆达210平方公里,面积两三倍于京城。
清朝末年时期作为皇家狩猎场的南苑大门
清朝南苑版图
1903年,来自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从此人类开启了航空时代。7年之后的1910年,当时的清政府就已经在积极筹备航空,可见我国飞行事业的起步并不算晚。
1910年8月,清政府在南苑开办了飞机修造厂试制飞机,并利用南苑的毅军操场修建了供飞机起降的简易跑道。南苑机场就此诞生,并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机场。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采纳了法国顾问的建议,在1913 年创办了亚洲第一所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和中国最早的航空工厂,并花费30万银元买进10架法国“高德隆”双翼教练机。到1928 年学校停办时,虽然只经历了短短15年时间,但南苑航空学校先后四期共培养了100 多名飞行员,在传播航空军事知识、培养航空专业人才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1913年,法国飞行教练(前排右边三位着浅色外套者)和机械师(前排左边两位穿蓝外套者)与一架高德隆G3型飞机在南苑机场合影。
一架高德隆G3型双翼飞机正从故宫方向飞往南苑机场,摄于1920年代
1920年代,从南苑机场起飞的一架高德隆G3型飞机上,俯瞰紫禁城
抗战时期,南苑机场被日军占领,日军对其进行了扩建,完善了航空指挥设施,更名为南苑兵营,并且把它作为日军侵袭中国华北的空军基地。
1945年日本投降后,南苑机场成为国民政府和中华民国空军的重要机场之一。国民政府将它整修改建成美国和蒋介石部队运输军需物资的空军基地,每天有上百架飞机起降,大批军用物资空运来北京,武装国民党军队打内战。包括蒋介石、傅作义在内的许多国民党军政大员也都曾在南苑机场登机。
蒋介石在南苑机场乘坐专机
1948年12月南苑机场被解放,成为解放军空军在北京的一座军用飞机场。
1949年5月4日,正当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南下之际,盘踞在青岛的国民党飞机轰炸了北平南苑机场。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机场损失惨重。这使解放不久的北平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为此中央决定建立一支空中防空力量,以对付敌机可能的袭击,保证北平地区的安全。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飞行中队于1949年8月在南苑机场成立,历史上称之为“南苑飞行队” 或 “北平飞行队”。从那时起,南苑机场就完全归属空军来管理。
有意思的是这支飞行队的飞机全是原国民党空军的,飞行人员也全是国民党空军培养和在美国受过训练的。
后来这支年轻的飞行队执行并圆满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空中受阅的任务。
1949年10月1日当天,参加受阅的飞机共17架,其中P-51战斗机9架,蚊式战斗轰炸机2架。C-46运输机3架,PT-19教练机2架,L-5通信机1架。17架飞机形成一个跟进队形通过天安门上空。由于当时飞机数量不够,编队中速度最快的9架P51两次通过天安门上空,将17架飞机飞出了26架的效果。
开国大典前,受阅的飞行编队在南苑机场列队待命。
开国大典上,空中受阅部队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自此之后,在历年的国庆阅兵中,南苑机场一直都是空、地受阅部队的训练基地,担负着保障空、地受阅部队训练的任务,飞机编队从这里起飞,几乎已经成了一种传统。
建国初期,由于跑道长,安全环境好,南苑机场还是迎送外宾的重要场地,一些外国贵宾的重要专机都是在南苑机场降落的,这个机场真的是见证了很多我国早期的重要外交活动。
1957年,越南胡志明主席访问中国,在南苑机场与前来迎接的朱德副主席和献花的少先队员合影。
1958年7月,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他所乘坐的图-104专机降落在南苑机场,毛泽东率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前往机场迎接
1971年中美建交前夕,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于巴基斯坦当地时间7月9日凌晨登上了波音707专机秘密访问中国,商谈中美建交事宜,其专机也是在南苑机场降落的。在基辛格正式来访之前,先由巴基斯坦的飞机到北京试航。为了保密,他们飞的是一条新航线,从巴基斯坦直飞我国的南疆,然后经过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到北京的南苑机场降落。
1971年7月中美建交前夕,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专机降落在南苑机场,叶剑英、黄华等人前往机场迎接。
1958年2月28日,首都国际机场落成。同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宣布,在北京东郊新建的一座现代化民航机场的主要工程已经完成,从3月1日起开始临时使用。所有原来在北京西郊和南苑机场起降的民航班机和包机,都要改在新机场起降。这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的现代化民用机场。
在之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南苑机场就一直作为一座军用机场而存在,并且延续着传统,在此建立了航校及空军培训机构,为中国空军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因此,南苑机场其实也是中国航空业的一座摇篮。
1984年,全国民航事业发展迅速,为响应国家改革号召,满足人民出行需求,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成立。当时的中国联航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22个省、市以及大型企业联合组建的民用航空公司,承担专机、客机航班的运输任务,还经营定期客货运输,临时客货包机、旅游包机、进出口物资国内联运,兼营与航空相衔接的地面运输。中国以南苑机场作为基地机场独家运营。至此,南苑机场从军用机场逐渐转变为军民两用机场。
由于当时的联航独立于中国民航系统之外,所以其常有的相当于火车卧铺票价格的机票吸引了大量旅客,成为当时中国支线航空市场上的霸主,甚至在春节前后常常一票难求,南苑机场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使用高潮,同时分担了首都机场航空客货运的压力。
上世纪90年代的中联航图-154飞机和空乘们
1998年,由于联航拥有军办企业背景,根据中共中央“部队不得从事经商活动”的政策被要求停止其民航客运业务,但鉴于其航班计划已经制定,该决定被批准延迟执行。2002年10月31日下午5点10分,在完成了银川飞往北京的最后一班飞行后,运营了12年的中国联航迎来了为期近三年的停航。但联航在退出民航市场后仍担负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派的任务,所以他家的飞机并没有完全停飞。
2004年,经民航总局正式批准,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共同出资,上海航空公司控股80%、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控股20%,重新组建成立了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实现了“军转民”。2005年7月完成重组,当年10月20日开始重组后的首次新航。
中国联航波音737-700客机
后来,随着我国民航市场的不断发展,首都国际机场经历了三次扩建,客流量连年攀升。与之相比南苑机场的存在感却越来越低,一直作为一座运营连接国内三四线城市到北京的支线航班的机场而存在。到2018年,首都机场年吞吐旅客突破1亿人次,而南苑机场只有650万,只有首都机场的6.5%。
不过,如果按剔除规模因素后体现盈利水平的“收入利润率”计算,独占南苑机场的中国联航其实已经多年位居中国最赚钱航司之列,比春秋航空还要高,可以称得上是低调赚大钱的典范了
2010年东航上航重组后,中联航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并于2014年完成了低成本运营的转型,目前中国联航已成为东方航空集团的核心成员品牌。
2008年5月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家派出的多支救援抢险队度是从南苑机场出发飞赴灾区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南苑机场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总服务旅客数增长了80.1%,在业务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凸显了南苑机场离市中心过近的缺点,南苑已成为城中机场,极大地限制了北京南城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与日俱增的航空客流,北京市开始规划修建一座新的机场。
2014年12月15日,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建设北京新机场项目,以满足北京地区航空运输需求,增强国家民航竞争力,促进北京南北城区均衡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兴机场项目在这一天正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如今的南苑机场,尽管经历了两次扩建,但整座机场依然能透出浓浓的年代感。机场藏在北京南中轴线和南四环路之间的一个夹角中,航站楼掩盖在周围一片低矮的居民区住宅楼和茂密的树木之中,机场的“大营门”正对着两条看似有些破旧的小路,让人难想象曾几何时不少外国元首访华都要经过这里。
南苑机场位置
空中航拍南苑机场
在通往航站楼的路上,有时还能看到有空军人员在候机楼不远处的仓库外对几架飞机进行调度和调试,一时才会让人想起南苑“军民合用”的烙印。
南苑机场的“大营门”
南苑机场的航站楼,从外观上看颇有一种三线城市火车站的感觉,平日里由于航站楼内可供休息的座椅数量有限,很多旅客就直接坐在航站楼外的水泥台阶和低矮的水泥柱子上,门口聚集着大量前来招工或务工的自由劳动力。
南苑机场出发大厅门口
南苑机场塔台
出发大厅面积不大,装修风格依旧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格。候机大厅内,有着各色杂货餐饮店铺,几乎和汽车站一模一样。
南苑机场出发大厅
南苑机场候机大厅
透过候机大厅的茶色玻璃向外一眼望去,清一色的中联航的飞机。
在南苑机场“独霸一方”的中国联航
南苑机场有着一条南北向的跑道,在正常情况下,航班都是向北起飞,飞机起飞后就必须一边爬升一边向右转,以避免飞入三环内的禁飞区。由于此时离机场不远、高度较低,坐在右侧舷窗的旅客就能一睹南苑机场的全景。而坐在左侧舷窗的旅客,则能把帝都市中心的全貌尽收眼底。
从南苑机场起飞后,从空中俯拍南苑机场全貌
从南苑机场起飞后,俯瞰北京CBD
由于南苑机场的航路与新建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路有冲突,随着大兴机场的启用,南苑机场作为民用机场的使命也就此终结。而中国联航的所有航班也将一次性地全部转入大兴机场。
2018年9月北京市在提出第三版“城南计划”时对南苑机场定义为“战略留白”,同时也有航空爱好者建议将其改建为一座中国民航博物馆,以不枉南苑机场“中国历史首座机场”之名。2019年1月南苑机场关闭之事随着大兴国际机场的通航日期确定又一次被提上日程,但其未来的“战略留白”究竟是何仍未有定论。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座运营超过一百年,见证了中国航空发展史和众多历史事件的机场必将成为我们国家和普通老百姓记忆中的一个亮点,留下诸多不可磨灭的印记等待我们去追寻、去回忆。
历史的脚步总是不停向前,带领我们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篇章。
再见,南苑!你好,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