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古话说“垂杨依依”或“杨柳依依”讲得实在是生动贴切。我不是搞植物的 也未考证过柳树苗的栽插过程 只是道听途说 鹦鹉学舌而已。有诗云:“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倒插柳”老济南们知道此传说的很多。再说“户户垂杨” 这就进入了本文的主题。老姑听姑爷爷讲民间传说:柳树分公母两种 垂雌杨雄。树身婀娜多姿 枝叶下垂仿佛接吻水面者是雌柳 老百姓叫它垂柳 因为喜欢水 因此也叫水柳或涝柳;树身挺拔高耸 枝叶昂首向上者是雄柳 老百姓叫它杨柳 因为耐旱 因此也叫旱杨柳。又据老姑听姑爷爷讲民间传说:栽培柳树苗 倒插而生为垂柳 正插而生为杨柳 因此才有了老残眼中“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的生花妙笔。后来,熟读了刘鹗的《老残游记》方想起来一个早期的外地人竟然如此畅游济南,而自己作为半个济南人,竟然对济南一无所知,不禁黯然。如何读懂济南城,还得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说起吧。没有到过济南的朋友,很疑惑刘鹗笔下的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1)

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中有这样一段话:“到了济南府 进得城来 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 比那江南风景 觉得更为有趣。”因此“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也就成了泉城美景的靓丽名片。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2)

济南地标地段,黑虎泉的垂柳,是不是也可以说垂杨?

早期形容济南的许多文章,都把济南这座城比作是江南,对于过去交通不便,旅行还没有如今这样随意的出行的生活方式来说,江南很远,济南就成了周边百里之外比较憧憬的地方了。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3)

于我,这个长在离着济南400公里以外的海边人来说,打小就听着在济南工作的亲戚描述的济南,是泉水干净透彻,家家门前都栽着柳树云云。三十年前来济南定居,也没有如此悟透济南的秀色与泉水有关,只是感觉大明湖一带到处都是水而已,说不出它的美,但是,总感觉有点与众不同。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4)

后来,熟读了刘鹗的《老残游记》方想起来一个早期的外地人竟然如此畅游济南,而自己作为半个济南人,竟然对济南一无所知,不禁黯然。如何读懂济南城,还得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说起吧。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5)

没有到过济南的朋友,很疑惑刘鹗笔下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是怎样的一种景致?一位老济南人给我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给我解开了关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所描写的景致,他说老济南府的“家家泉水”是真实的济南风貌景观,他的姑爷爷史金贵最早从东昌府来济南做买卖 经营的是干果生意 无非各种瓜子、核桃、板栗之类 外带聊城特产雕花蝈蝈葫芦 位置就在小布政司街一带 老人家生于1865年 小老残八岁 现在想来 老残是否吃过姑爷爷的糖炒栗子也未可知 所以说也算正宗老济南。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6)

小时候我常去老姑家 她家住趵突泉西边旧新街 街上多数人家院里都有盆口大一眼泉井 清澈透底 水到井沿 也不外溢。用水时把桶摁入井中 提出水来 功夫不大 泉水便又汩汩溢至井沿 比现在“腾蛟泉”中打水都方便 这是我亲眼所见 实不为虚。只不过现在旧新街连同附近的土街、斜街、花墙子街、城顶下沿街都埋在了回民小区脚下 再加上现在城市人多用水量大 泉水入不敷出 “家家泉水”也就变得无影无踪了。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7)

再说“户户垂杨” 这就进入了本文的主题。老姑听姑爷爷讲民间传说:柳树分公母两种 垂雌杨雄。树身婀娜多姿 枝叶下垂仿佛接吻水面者是雌柳 老百姓叫它垂柳 因为喜欢水 因此也叫水柳或涝柳;树身挺拔高耸 枝叶昂首向上者是雄柳 老百姓叫它杨柳 因为耐旱 因此也叫旱杨柳。又据老姑听姑爷爷讲民间传说:栽培柳树苗 倒插而生为垂柳 正插而生为杨柳 因此才有了老残眼中“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的生花妙笔。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8)

古话说“垂杨依依”或“杨柳依依”讲得实在是生动贴切。我不是搞植物的 也未考证过柳树苗的栽插过程 只是道听途说 鹦鹉学舌而已。有诗云:“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倒插柳”老济南们知道此传说的很多。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9)

更有许多人说老残游记里的垂杨为何不是直接写垂柳?那我给你讲一个《水浒传》第7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之倒拔垂杨柳其实就是说鲁智深倒拔柳树。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10)

中国的中原地区古时没有杨树,柳树也被称作“杨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杨树被引入中原,因为杨树与柳树在生物学分类上同属科(翻译成中文叫“杨柳科”),所以杨树引种中原后命名为“杨”,原来的“杨柳”就称为“柳”了。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11)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 可以算是个对子的上下联,上联第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当为“平声”。“水”为第三声,是“仄声”,“柳”也是“仄声”,不能用作下联最最后一个字,用“杨”(第二声)恰好是“平声”。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12)

过去济南泉多水多 柳树也多 从有些村名中也可为证 像五柳闸 大柳行头 小柳行村等 就连我小时候住过的信义庄 已靠近英雄山脚下 那庄前的大沟两岸、东头的将军楼前 合抱粗的杨柳树也混杂有几百棵。因此 说老济南“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确实名不虚传 济南市把柳树定为市树更是众望所归。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13)

而今,还原来刘鹗笔下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景致在济南的护城河再次更换了这一风貌。

刘姥姥进荣国府小说赏析(刘鹗笔下济南府)(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