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卿日常肺痨(和夫人对六少主的凉薄)
卿卿日常肺痨(和夫人对六少主的凉薄)从孩子到孩子的母亲,角色不适应带来的错位,自然会从心理转变为行动。所以,看着孩子的啼哭,她下意识地想到了逃避。在糟糕的时刻,和夫人甚至想用自缢的方式来了结生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似乎很容易陷入对和夫人的批评和责备。但我依然对和夫人不忍苛责,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自己还是孩子,就要当母亲,很是害怕。”即便如此,李薇依然胆战心惊,生怕唐突了婆婆。但和夫人却坦然面对,她缓缓地讲述着曾经的故事。原来,和夫人在选秀前年龄不大、懂事不多。一朝选在君王侧,从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了一川之主的侧夫人,和夫人的角色转变得太快。雪上加霜的是,明明自己还在花季少女的年纪,却忽然怀孕生子了。对于这段经历,和夫人是这样回忆的,“看到我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跟我长得一点都不像,还整夜啼哭,弄得我无法入睡,整夜整夜的熬,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感觉自己一夜间就老了许多。我没有能力照顾自己,更没有把他照顾好,他越哭,我就越想逃
在《卿卿日常》中,和夫人与六少主两人的关系始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别人都是母子情深的剧本,唯独老六与亲妈之间,二十年如一日的相敬如冰。六少主心中原谅却不曾行动,和夫人早已放下却不敢面对,这样的一对母子,关系改善只能靠外力来推动。
编剧把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女主李薇。于是,借着为郝葭说情的机会,李薇充当了老六的嘴替,开启了破冰前的试探。
有了郝葭产后抑郁的鲜活案例,李薇聊起这话题自然省去了繁琐的铺垫,反倒是多了一份女人之间特有的共情。
即便如此,李薇依然胆战心惊,生怕唐突了婆婆。但和夫人却坦然面对,她缓缓地讲述着曾经的故事。
原来,和夫人在选秀前年龄不大、懂事不多。一朝选在君王侧,从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了一川之主的侧夫人,和夫人的角色转变得太快。
雪上加霜的是,明明自己还在花季少女的年纪,却忽然怀孕生子了。对于这段经历,和夫人是这样回忆的,“看到我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跟我长得一点都不像,还整夜啼哭,弄得我无法入睡,整夜整夜的熬,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感觉自己一夜间就老了许多。我没有能力照顾自己,更没有把他照顾好,他越哭,我就越想逃。”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似乎很容易陷入对和夫人的批评和责备。但我依然对和夫人不忍苛责,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自己还是孩子,就要当母亲,很是害怕。”
从孩子到孩子的母亲,角色不适应带来的错位,自然会从心理转变为行动。所以,看着孩子的啼哭,她下意识地想到了逃避。在糟糕的时刻,和夫人甚至想用自缢的方式来了结生命。
在自责、紧张、情绪化的阴影下,新手妈妈往往会陷入产后抑郁的泥潭。但对于和夫人而言,她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但因此迁怒于孩子,却着实让人悲哀;因为对老六不好,于是就拼命地对老十一好,这样的变相补偿更加可笑。
在《左传》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中记载了一个几乎相同的故事。郑武公的夫人武姜因为第一胎生孩子难产,所以从来都不喜欢自己的大儿子,于是就处处与大儿子郑庄 公作对,回头却对小儿子共叔段上演母慈子孝的戏码。
对于和夫人与武姜而言,由于与长子关系不睦,所以在自我证明心理的驱使下,她们往往会加倍地对幼子好,进而必然会加剧母子关系的失衡。
一场产后抑郁自此就成了母子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这看似可笑,却是事实的真相——但,远不是故事的全部。
还记得三少主为郝葭求情时,川夫人说的那番话吗?“那个时候,我们还算是朋友,后来,她得到主上恩宠,又生了儿子,自此就生分了。”
在入宫之初,川夫人与和夫人之间关系还不错。但正如《甄嬛传》中的皇后与众妃嫔一样,没有诞下子嗣,大家都是自己人;一旦龙种降生,分分钟就是敌人。
六少主的出生,让和夫人走到了川夫人的对立面。这本就是后宫最常见的桥段,但凡有点观剧经验的人都知道,后宫无友谊。但当年的和夫人还是个小白,所以,天真的她可能会傻傻地认为,破坏两人友情的就是自己的儿子。
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心尖上的和夫人产后气郁、性情大变,川主的表现是什么呢?假如川主是真爱,理应陪伴照顾,做好心理疏导,帮助爱人走出困境。然而很遗憾,和我们印象中自私凉薄、刻薄寡恩的君主一样,川主再也不去看她了。
至此,和夫人来了个透心凉。生了一个儿子,自己患上了产后抑郁,和川夫人的友情作古,连心爱的川主都从此失去。接踵而至的打击,让和夫人把这一切都归因于儿子。
虽然,站在任何人的角度,这都不是尹峥出生带来的恶果,但对于年轻的和夫人而言,只有把所有的过错加诸孩子,她才能过了自己心理的关口。
无法适应角色转变、不敢为自己无能埋单,于是,老六就这样成了母亲的牺牲品。在时间的惯性下,这一过就是二十年。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和夫人的心里,一切早已经归零,但一切却注定无法从零开始。她或许早在心里对儿子默念了一万遍的道歉,但始终无法真正地同自己和解。
如果不是李薇的出现,和夫人与六少主之间,关系会一辈子维持在冰点。在母子之间,情感上的楚河汉界早已经消失,但谁都不想抑或是不愿打破棋盘上的僵局。
知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很多时候,死鸭子的嘴硬往往是可怜又可笑的自尊在作祟。
毕竟,正如李薇说的那样,——“您该放过自己了”。无论是和夫人还是六少主,在同他人和解之前,要先学会同自己和解。
声明: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一经发现,必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