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太极拳实脚转换与虚脚转换(杨式太极拳虚腿转)

太极拳实脚转换与虚脚转换(杨式太极拳虚腿转)其三、证明当年叶大密先生曾学过消失已久的“实腿转”的杨家中架子。只不过原来第一个前脚位置已经由东南方改为正南方。这一改动已经给拳架由立体改为平面。叶大密先生是田兆麟先生的高足,当年学的正是杨健侯先生亲定的中架子。现在习练这个架子的人已经廖若晨星,如有兴趣者可以参考吴志青的《太极正宗》。这张照片的发现有三大重要意义:其一、陈杨两家太极拳的连接点找到了。其二、证明了杨家太极拳有缠丝劲。

从叶大密先生的一张照片说起


黄宗南

昨日应邀去参覌温州武术博物馆预展,无意之中看到叶大密先生的以下拳照,这正是杨家健候师的中架子 “实腿转”的一个典型动作。

叶大密先生是田兆麟先生的高足,当年学的正是杨健侯先生亲定的中架子。现在习练这个架子的人已经廖若晨星,如有兴趣者可以参考吴志青的《太极正宗》。这张照片的发现有三大重要意义:

其一、陈杨两家太极拳的连接点找到了。

其二、证明了杨家太极拳有缠丝劲。

其三、证明当年叶大密先生曾学过消失已久的“实腿转”的杨家中架子。只不过原来第一个前脚位置已经由东南方改为正南方。这一改动已经给拳架由立体改为平面。

太极拳实脚转换与虚脚转换(杨式太极拳虚腿转)(1)


叶大密先生的实腿转拳照

太极拳实脚转换与虚脚转换(杨式太极拳虚腿转)(2)


吴志青的《太极正宗》第27页

同时我把以前写的有关资料重发一次:

张耀先生无意之中看到我在网络上即兴写下的一段有关《杨式太极拳虚腿转、实腿转之异》的文字,承蒙張耀先生抬爱,把它收入他的大作《内家拳秘密》一书。此文虽然只是一个片段,没有深入展开 但可以反映出问题来。今发于此,或许对有缘之人有所启迪。

《杨式太极拳虚腿转、实腿转之异》

侨居巴黎的黄宗南老师,对太极图阴阳鱼有深刻的研究,以下是他精彩论述:

“虚脚转”是在一个圆上化;“实脚转”是在一个太极图分为阴阳鱼的虚实的两个部分中的“实中虚”的虚眼上,以它为圆心,在做第二个层次上的阴阳转化。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在下肢是旋踝转腿,在身上是旋腰转脊,三合为一,形成一条其根在脚,主宰在腰,而形于手指的空间旋转曲线。这样,缠丝螺旋就出来了,速度也快了一半。原始的杨家拳的虚实转换时,连脚尖也不动的,阴阳的层次是可以无限再分的,关键是在你功夫的层次。现在的误区是在阴阳的区分只有一次了,太极图中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就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却忘了,在形成螺旋时还有好多的配合。

我认为太极拳是中国易学的一个载体,易学的“象,数,理”三个方面已经在太极拳上演衍地淋漓尽致。“其学入道”,这才是它的真谛所在,还原它原本的真实,直指本源,为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一笔精彩的财富,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事情。

注:

吴志青(1887~1949) 安徽歙县人,中华武术会创始人,精于内外家拳术,在武术理论方面尤有精到的研究。民国7年(1918年)起,从杨澄甫学太极,并为精武体育会早期毕业的会员之一。民国17年(1928)末,旧中央国术馆成立,他一度任该馆教务处副处长、编审处处长等职。著有《科学化的国术》、《查拳图说》、《三路炮拳图说》、《练步拳图说》、《七星剑图说》、《戚门十三剑》、《六合刀》、《螳螂拳》、《联成拳方》、《太极正宗》、《国术理论概要》、《国术论丛》、《国术理论体系》、《历世纪》及与王怀琪合著的《双入潭腿图说》等书籍。《太极正宗》是吴志青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之一,是他随杨澄甫学拳体会之笔录,他以“不尚玄虚,不重考据,不立奇异”为原则,用“明显之文字说明动作,解释应用,阐明要领,使学者阅之心领神会,一目了然,出版后作为中央国术馆的教材。1942年抗战中,《太极正宗》成了西南联大的太极拳教材。民国32年(1943年)10月,云南印刷局印刷出版了《太极正宗》增订本。大东书局在民国29年(1940年)再版该书后,又分别在1950年和1951年又再版了该书。上海书店于1982年12月影印出版了该书,此书是文革以后第一部影印的武术的书吧,1985年3月和1991年5月又两次再版了该影印本,总印数为7万。2008年,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

叶大密(1888-1973),名祖羲,又名百龄,号柔克斋主,温州文成人,出生于武术医学世家,家传小八卦,系武当松溪派叶继美一脉。1917年叶大密在杭州北伐军任团参谋长时,师从田兆麟学杨式太极拳中架,与孙存周、黄元秀等义结金,曾得到孙禄堂师的口授身教。1926年11月11日,叶大密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南永吉里19号,成立“武当太极拳社”,并由当时的教育部备案、教育局立案,传授杨式太极拳、剑及推手。1927年,“剑仙”李景林师来沪,邀叶大密师去其寓所,叶大密师拜李景林师为师,与陈微明一起向李景林师学武当对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