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免费的东西永远廉价(所有的免费)

免费的东西永远廉价(所有的免费)其实,所有免费的东西,都标上了你看不到的价格。当你的时间开始值钱了,你会发现免费的东西十分浪费时间。而在微信朋友圈里体现的最明显,就是求赞党。你在视频网站免费看电视剧,非会员就必须忍受 60s 的广告;要看最新的网剧,不是 VIP 就只能观看 4 集;你为了免费,下载了盗版的电子书,结果排版混乱错字连篇,令人阅读体验大减;

为什么说「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多商家的行为让人很难理解,就比如免费赠送活动。作为一位经济学人士,笔者就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一下这所谓的免费行为。

首先,我们要记住一个永恒的定律:这个世界上,买的永远没卖的精。对鱼儿而言,诱饵永远是免费的。所有免费的东西,都标上了你看不见的价格,所谓的免费,不过是以其它形式进行了支付。

仔细观察下每天的生活,“免费的才是最贵的”简直无处不在。

你在视频网站免费看电视剧,非会员就必须忍受 60s 的广告;

要看最新的网剧,不是 VIP 就只能观看 4 集;

你为了免费,下载了盗版的电子书,结果排版混乱错字连篇,令人阅读体验大减;

而在微信朋友圈里体现的最明显,就是求赞党。

其实,所有免费的东西,都标上了你看不到的价格。当你的时间开始值钱了,你会发现免费的东西十分浪费时间。

付费是市场行为规范。

以太资本,创业者改变世界,我们帮助创业者改变世界。

“免费”从来不是互联网特有的东西,它只是一种商业模式。

对于交易方来说,至少有以下几种免费策略——

第一种是“放长线钓大鱼”,也就是用免费的基础服务做一种“勾引”用户获取的手段,目的是售卖更贵的服务,这个叫做 Upsale(向上销售)。

举一些例子。

8090 一代中年人们的童年回忆里一定有这么几个“汽车人”——

免费的东西永远廉价(所有的免费)(1)

是不是瞬间陷入“回忆杀”?

如果是,那么这就是初代《变形金刚》系列电视动画最大的成(奸)功(诈)之处。谁能想到,与各大媒体平台为引进版权竞相出高价的今天对比,这部商业动画当初进入国门的时候竟然是完全免费的。

1987 年底,两个自称来自美国“孩之宝”公司的老外来到上海电视台,手里拿着《变形金刚》的玩具;那几个玩具“小人儿”,“稍微翻几下,就变成了一部汽车”。当时,“孩之宝”已经将《变形金刚》在美国炒得热火朝天,美国很多电视台都愿意付双倍的价钱来买这部动画片。

但当时台里的人根本不信,毕竟没人吃过“引进动画片”这口“螃蟹”。 后来这两个老外急了,就说整整 98 集的《变形金刚》要全部免费送给上海电视台播放,不要一分钱!

一听不花钱,上海电视台决定试试看。

在《变形金刚》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电视台播出(而且是每周六才播一集)后不到两个月,事情发生了质变:几乎所有看过动画片的孩子们都要去商场里买威震天!外滩的中央商场里赫然挂出“威震天,108.80 元”的招牌,玩具柜台前面至少围了七八个“小鬼”。

免费的东西永远廉价(所有的免费)(2)

(朴素的早期“周边”)

这还不算完。

后来,其他城市电视台闻风而动,但此时的“孩之宝”却再不愿提供“免费的午餐”了,迫于压力,广州电视台第一次“破例”花钱买片,每集的成本价在 5000—6000 元,一套片子播下来,“孩之宝”能从每家电视台赚取近 50 万元。再往后,全国几乎有 20 多家电视台都买了播放权,利润总和预计可以超过 1000 万元,这还不包括二、三轮播放的电视台。

如今,对“汽车人”们顶礼膜拜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也有足够鼓的腰包为自己的童年烙印捧场,形形色色的“IP”、“周边”价格开始水涨船高。

《变形金刚》这条通过培养起无数人日后的怀旧情绪,使经济链条日益完善的路子,让其他的动画片望尘莫及。

同样“路数”的还有迪士尼乐园。虽然游客入园还是要门票(毕竟流量巨大,门票一定程度上设立了一个准入门槛),但是门票之于乐园盈利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大头的收费在于乐园里的餐饮、住宿等等,这些东西才是真正能带来巨额财产的部分,更不要说乐园本身就是横架在迪士尼内容之上的一个巨大“周边”。

免费的东西永远廉价(所有的免费)(3)

(香港迪士尼乐园酒店内景)

此番案例即使放到今天也依然不过时,多少商家都兢兢业业的追随着这套“IP 变现”的老办法——免费,换来流量,最后到 upsale(向上销售),赚来更多的钱。

第二种是“一头免费另一头收钱”,这是多边市场里面的一种价格策略。广告就是最典型的,广告阅读是免费的,但是将阅读者(也就是现在常用的流量)拿过来,就可以问广告主要很多钱,这实际上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设计。

这种模式在互联网上尤其多,原因在于,互联网比线下实体操作的成本更低,从而更加容易实现这个双边平台。而采用这种双边市场模式的前提在于,在一边免费的时候,能不能在另一端赚回钱。

比如说,假设现在淘宝对买家直接收费,逛一次线上商铺就直接要 5 块钱“门票”,当然没有不行,但是后果可想而知,流量会相比现在减少很多。进一步讲,流量减少了,卖家赚不到钱,大概率也会选择另择良木。如此几番恶性循环,整个生意链都会受影响。

再比如说公园门票这种事,很多城市的公园都要收门票,但是杭州的政府不收门票。因为杭州政府很精明,明确知道不收门票的客流量会巨大,届时房价就会蹭蹭的往上涨,商业发达,政府最终收到更多的钱……

不得不说,还是浙江人会做生意。

免费的东西永远廉价(所有的免费)(4)

还有第三种,是“看似免费,但实际上并不免费”。

比如说,有些产品是免费的,但是用的不舒服、或者某些方面有问题;如果消费者想要用的可心,就要额外花钱。总之,有些东西不付钱虽然也能得到,但是付了钱就会非常爽。

游戏是一个例子。对玩家来说,玩游戏无论是花费金钱还是时间,最后的目的无非是得到一种成就感。而对游戏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基于此把玩家分为“人民币玩家”和“非人民币玩家”;很显然,那些认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成本的消费者,最有可能转化为“花钱买时间”的“VVVIP”氪金玩家。免费产品不好用,但是付费产品很好用。

无形之间把小白领们掏空的各种内容付费也是如此。拿最常见的“视频会员”来说,不买会员就会弹出无数条广告,就享受不了看超英电影时的杜比立体声,还看不了后半部《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

就问你急不急?

所以,这里提及的免费和付费的逻辑,应该是以钱为基础,和其他的成本付出作比较。而对于其他成本价值的衡量,则与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有关。商家恨不得将受众一眼看个清楚,理由也正在于此。

综上所述,判断一种商业模式到底该不该免费,完全看利益。一处免费能换来它处开花,一时免费能带来长远利益的,就值。免费背后一定隐藏着更多“很贵(时间、金钱、体验等等)”的东西,这就是商业的逻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