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天才在于勤奋易中天(都付笑谈中--又爱又恨易中天)

天才在于勤奋易中天(都付笑谈中--又爱又恨易中天)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就是故事曹操其人,其实就是狄仁杰说武则天的一句话:功过参半,他平定北方,让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稳定乱局,“天下若无我曹操,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屠城,四处收编人妻,杀戮汉臣,乃至于后期连自己的衷心臣子都杀,也是相当残暴不仁。诸葛亮为继承先主遗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保后主刘禅稳坐四十年太平天子,“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儿孙在蜀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中全部死节殉国,蜀地百姓自发在四时于路边祭祀丞相,这样的人还要挖空心思去黑,就过头了,相比司马懿,身为托孤之臣,却回头就把人家曹魏篡了,难怪“丞相祠堂今犹在,不见当年晋宣王”,而且蜀国之灭在诸葛亮身后后三十年了,难不成东汉之灭要怪刘秀么?某种意义来说,没有诸葛,有没有三国都难说,说不定曹操早一统天下了。为了尊曹贬刘,在52集节目里没有一集说道高平陵事件,对司马篡魏也一语

之前发了一个易中天老师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其实我跟朋友们一样,对易大师的心情是很纠结的,一方面对他狂放不羁的演讲风格很欣赏,是百家讲坛里最喜欢的几位老师之一。但是又对他解读三国的很多观点不敢苟同。

天才在于勤奋易中天(都付笑谈中--又爱又恨易中天)(1)

易中天老师

在《易中天品三国》之初,他就旗帜鲜明的站到了曹魏一边,连“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这句丧病的话都强行洗白了一波,并且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诸葛多智而近妖”对诸葛亮一再明褒暗贬,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把蜀灭归结到诸葛亮身上,作为诸葛丞相的铁粉来说真是叔可忍婶不可忍。

天才在于勤奋易中天(都付笑谈中--又爱又恨易中天)(2)

诸葛亮

诸葛亮为继承先主遗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保后主刘禅稳坐四十年太平天子,“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儿孙在蜀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中全部死节殉国,蜀地百姓自发在四时于路边祭祀丞相,这样的人还要挖空心思去黑,就过头了,相比司马懿,身为托孤之臣,却回头就把人家曹魏篡了,难怪“丞相祠堂今犹在,不见当年晋宣王”,而且蜀国之灭在诸葛亮身后后三十年了,难不成东汉之灭要怪刘秀么?某种意义来说,没有诸葛,有没有三国都难说,说不定曹操早一统天下了。

为了尊曹贬刘,在52集节目里没有一集说道高平陵事件,对司马篡魏也一语带过,说只不过是履行了一个手续,却经常连篇累牍的讲蜀国之灭,捧曹也无可厚非,曹操确有过人之处,但是为了捧一家就狂贬另一家,是为了节目效果?

天才在于勤奋易中天(都付笑谈中--又爱又恨易中天)(3)

司马代魏,不过是履行了一个手续

曹操其人,其实就是狄仁杰说武则天的一句话:功过参半,他平定北方,让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稳定乱局,“天下若无我曹操,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屠城,四处收编人妻,杀戮汉臣,乃至于后期连自己的衷心臣子都杀,也是相当残暴不仁。

天才在于勤奋易中天(都付笑谈中--又爱又恨易中天)(4)

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就是故事

虽然易老师对三国的一些看法惹争议,不过人家在开篇也说了,是从历史、民间、文学三个角度来笑谈三国,也就是并非绝对的以历史角度来分析,更何况“历史就是过去的事,过去的事就是故事”。既如此,我们这些看客还有什么好激动呢,你既然笑谈,我们也可调侃一番。

天才在于勤奋易中天(都付笑谈中--又爱又恨易中天)(5)

笑谈三国

大家对《易中天品三国》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