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山下乡的最深体会(上山下乡50周年返乡纪事)

上山下乡的最深体会(上山下乡50周年返乡纪事)左:舍己救人的知青英雄:倪建华话又说回来,当年的知青倪建华,下乡不久,十八九岁,正是花样年华。他中等个儿,眼神炯炯,利索干练,称得上是一枚帅哥。这位英雄便是我们麻儿桥四队的知青倪建华。但是,他的英雄事迹一直沉淀、埋没在知青岁月中。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他是勇救落水女孩的英雄,你们又在一起,怎么不知道呢?我要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发生之前,我已经应征入伍去了西藏。

作者:胡学明

二,见义勇为的知青英雄,战天斗地的勇士

2021年7月6日,是我们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的日子。

我们盐都自贡的部份知青,自发组织回到了千里之外的眉山,当年上山下乡的万胜区秦家公社探亲,因为,那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有对我们像亲人一样的贫下中农。

上山下乡的最深体会(上山下乡50周年返乡纪事)(1)

次日上午,我们终于回到插队落户的小山村一一麻儿桥。除了走访、探望,参加座谈会外,我"意外"地了解到一个勇救落水女孩,奋战围河造地工地的英雄故事。

上山下乡的最深体会(上山下乡50周年返乡纪事)(2)

这位英雄便是我们麻儿桥四队的知青倪建华。但是,他的英雄事迹一直沉淀、埋没在知青岁月中。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他是勇救落水女孩的英雄,你们又在一起,怎么不知道呢?

我要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发生之前,我已经应征入伍去了西藏。

话又说回来,当年的知青倪建华,下乡不久,十八九岁,正是花样年华。他中等个儿,眼神炯炯,利索干练,称得上是一枚帅哥。

左:舍己救人的知青英雄:倪建华

上山下乡的最深体会(上山下乡50周年返乡纪事)(3)

下面,我就将这位知青英雄勇救小女孩的真实故事,以及他在岷江畔围江造地工地滔滔岷江水中"绝境逢生"的传奇经历細细道来。

那是一九七六年的冬天,北风阵阵,天寒地冻。

一天中午,趁还不到出工时间,倪建华来到离"知青屋"不远的水塘里洗衣物。

去时,他看见塘边的自留地里,生产队记分员李光荣的爱人正在地里忙农活,她那三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地边同一个背兜玩耍。

当过知青的都晓得,当年,农村幼儿教育还比较落后,大多沒有幼儿园,如果有,也无钱送孩子进幼儿园。

那个时候,家里没有老人看管的孩子,往往由母亲带着,出工在哪里就带往哪里。小点的娃娃,背在背上,稍大一点的孩子,便放在田间地头,那里,就是他们的"幼儿园"。当然,更没有玩具供他们玩耍,只有那些青草、石子变是他们开心的"玩具"。

突然,"救人啦!快救人啦!小孩落水啦!",小女孩母亲惊恐万分地大喊。

在水塘对面埋头洗衣物的建华,听到了求救声,他抬头一看,是李光荣的爱人惊慌失措地呼救。他这时才看到,水塘里,一只背兜在飘动,隐隐约约有一个人头也在晃动、挣扎。

上山下乡的最深体会(上山下乡50周年返乡纪事)(4)

说时迟,那时快,建华丢下手中的衣服,疾速跑到水塘对面,那里顾得上脱掉衣服鞋子,只见他奋不顾身跳进水里,朝落水女孩的方向奋力游去。

那是一个大五亩的水塘,冬天嘛,塘水又深又冷,建华不顾一切,拼命划水向前,终于游到了落水女孩身边,伸手一把将落水女孩托出水面,可那个背兜儿还缠在小女孩身上,这增大了水中的阻力,也增添了抢救的难度。

可能是小女孩在那地边背上背兜玩耍,一不小心,连人带背兜一块掉进水塘里了。

由于建华他还穿着衣裤,在水中增大了阻力,但是,倪建华不顾个人安危,拼命划水,终于把小女孩救到了塘边。

上山下乡的最深体会(上山下乡50周年返乡纪事)(5)

正是知青倪建华的见义勇为,小女孩得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保住了,小女孩又回到了她母亲的怀抱。然而,我们的建华被冻得全身发抖,湿淋淋地跑回了知青屋。

事后,倪建华没有半点张扬,只是淡定说道,如果是你们,也会毫不犹豫去救人的。这样,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

还有一次,生产队的公房旁边的的养猪房,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听到救火呼喊,倪建华与贫下中农一道,冲向火场救火。

可是,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一会功夫,大火就吞噬了麦草盖的养猪房,里面喂养的十几头猪儿,基本都被烧死了,但是,另一边存放大量稻谷的仓库保住了。在救火中,建华的手也被烧伤了。

现在,眉山的城市及经济发展风生水起,东坡湖的远景楼游人如织,成了网红打卡地。

上山下乡的最深体会(上山下乡50周年返乡纪事)(6)

上山下乡的最深体会(上山下乡50周年返乡纪事)(7)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东波湖区域,当年可是我们知青与贫下中农一起披星戴月,辛辛苦苦"围江造地",形成的其中的一个地方。许多知青,在那里挥洒了无数青春的汗水,我们的知青英雄倪建华,除了辛劳之外,还差一点就"光荣"在那里了。

七七年夏,在岷江的眉山段,进行"围江造地",这算得上一个特大工程了。

上山下乡的最深体会(上山下乡50周年返乡纪事)(8)

那个年代,没有挖运机械,靠的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大无畏气慨,靠的是人海战术。

工地上人来人往,热火朝天。围江造地这是一个重活累活。江边的沙石,自己要又挖又挑,沙石沉甸甸,湿漉漉,需要挑到指定的远远的地方倾倒。知青同民工们一样,每天要完成一定的方量才能收工。一天劳动下来,感觉是疲惫不堪,身体仿佛散了架似的。

在工地连续奋战已经几个月了。有一天,天气闷热异常。傍晚收工时,人们陆续走了。

建华收拾完工具,实在忍不住酷暑,便慢慢地走进江里,想在江水里浸泡凉快一下就回去。不料,一个又高又猛的浪头把他卷入江中,他被迫隨着江水飘流。

这时,建华他可急坏了,想奋力向岸边游去,可是,无论如何拼尽全力也无济于事,虽然,平时的他还略有一点水性,然而,这时才知道,人在大自然中是那么的渺小和无助。

岷江,可是大江大河,江水湍急,漩涡又多。夏天又是涨水时节,奔腾向前的江水,汹涌澎湃,大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一般胆小的人,看着都害怕。我们的建华被江水冲向了远方。其间,他多次挣扎,无论如何也靠不到岸边。

在水中,他望眼欲穿,看岸上,夜色蒙蒙,岸上空无一人;看江中,水天一色,波涛汹涌。他想,这次可能要玩完了,如果遇不到人或者渔船,那真是会扎根农村一辈子,去见馬克思了。

常言说得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建华他曾经奋不顾身救过一个小女孩,也许是好人有好报吧,也许苍天有眼吧。

建华已经筋疲力尽,感到快不行了,马上要沉入江底了。正在这危急时分,一股江水把他推到了一处江面较宽,水流稍缓的地方,他用尽仅存的一点点力气拼命一搏,好不容易挣扎着游到了岸边。

疲惫乏力,全身湿漉漉的,落汤鸡似的建华瘫坐在岸边。好一阵子,建华才缓过气来,他垂着头沿江岸往回走。他不时望望湍急昏浊的江水,看看天空的星月,心想,今天算不幸之中的万幸,终于逃过了一劫。

据他后来估计,他已经被江水冲走了二十多里。而我要说的是:天道循环,苍天有情,冥冥之中,吉人自有天佑。

正是:江水无情浪涛天,苍天有眼终得还。

作者简介:

胡学明,四川自贡市人,生于1954年,1971年下乡眉山。1974年11月在眉山入伍,在原西藏空军拉指后勤部服役。1977年调新建邦达场站服役,1980年3月回原籍参加工作。

上山下乡的最深体会(上山下乡50周年返乡纪事)(9)

发布编辑/贡嘎 李光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