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什么文化名城(成都的文化底蕴)
成都是什么文化名城(成都的文化底蕴)近代有郭沫若,李一氓,李劼人,巴金。郭沫若第一次拜会李劼人,见面后惊呼对方为"中国的左拉”。可惜的是李劼人作品因流布的原因不大为人所知。翻翻历史,与成都有关的文化名人和故事不胜数。汉有司马相如,杨雄,王褒,严君平;唐有李白,杜甫——诗仙、诗圣、诗魔、诗豪那一个没为此留下过诗篇?除白居易未到过成都,其它三位都曾流连忘返于此;杜甫草堂里有座"三贤堂",与杜甫相伴的另外两位分别为北宋黄庭坚和南宋陸游。遗憾的是才冦一时的大文豪苏轼没有于此留下多少痕迹,查《苏轼年谱》仅记一笔:"至和二年乙未至成都,谒张方平,张待以国士。”大概于此之前,一直呆在他家乡眉山吧?时年二十,后便出川不再归,浪迹一生。——"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利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抑扬顿挫,像在唱歌。这是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句子,旧时小学的课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成都的文化底蕴
和上海北京等数一数二的城市比,成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成都的文化底蕴,全国怕是没有多少城市能与之比肩。且不说城市历史之久,开埠之远,二千多年没有更改过市名的城市,全国亦不多见。
我忍不住要夸夸自己的家乡,这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感。尽管十来岁便离开它,一直在异乡谋生,直至退休才归来;五十多年,乡音已改,习性已变,已成了地道的北方人,生气时脱口而出的并非家乡话,而是西北方言。人一着急,就会现原形,我在矿山工作时,屋后住了一对军人夫妻,北京来的。男的姓叶,一说话就知道是广东人;女的叫什么英,操一口标准普通话,是哪里人难判断——只有她骂孩子时,突然飙出:"侬个小赤佬!"——上海阿拉。
小区里经常看见位老者,年纪约八九十岁,手里握一棍,一把粗,与身高相等;上面"包浆"说明已有年月了。这棍既是他的手杖,也是他的"道具"——老人总是且行且唱,旁若无人;吟唱时那棍就成了道具,笃笃笃地点着地,打节拍。他唱什么呢?我很好奇。老人声音很含混,又是方言,听起来呜呜鲁鲁的,不好辨识。有次他经过我面前,紧随几步——终于明白了他在唸唐诗!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利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抑扬顿挫,像在唱歌。这是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句子,旧时小学的课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便是"吟"。各地方言中都保留了不少古音,四川话亦不例外。用方言吟诗,更符合韵辙,味也更浓!"今~我——何功德”,起句便起伏有致,如同唱山歌。据云,古人吟哦诗歌都这个味儿。
前不久,看了篇散文,是位名家所写,记的是抗战时期于成都所见。说在青石桥见两位老妪,一边买菜一边议论自己邻居——"穷斯滥矣"。听者不禁心头一震:成都人的文化底蕴竟如此深厚!因为老妪所言为《论语》里的话——"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过去我常听我婆婆用这话,一直当是方言土话骂人的词,没想到竟大有来头!老人家没文化,可以说是大字不识一个,我却常常听她说一些很经典的词语,"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后来才知道是《增广贤文》中的句子,我猜大概是受爷爷影响吧?我没见过爷爷。
过去春熙路口有家卖笔墨纸砚及字画的店,名为"诗婢家”,百年老字号,如今不知迁往何处了。起这名有个故事,《世说新语》载,汉末大经学家郑玄家使女,日常会话都引用《诗经》中的句子:一使女犯过,罚跪;另一使女见状调侃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往愬(诉)之,逢彼之怒!”这婢女之间一问一答,说明主人学问之高深,受其薰染,连粗使丫头亦深通文墨,遑论其它。
翻翻历史,与成都有关的文化名人和故事不胜数。汉有司马相如,杨雄,王褒,严君平;唐有李白,杜甫——诗仙、诗圣、诗魔、诗豪那一个没为此留下过诗篇?除白居易未到过成都,其它三位都曾流连忘返于此;杜甫草堂里有座"三贤堂",与杜甫相伴的另外两位分别为北宋黄庭坚和南宋陸游。遗憾的是才冦一时的大文豪苏轼没有于此留下多少痕迹,查《苏轼年谱》仅记一笔:"至和二年乙未至成都,谒张方平,张待以国士。”大概于此之前,一直呆在他家乡眉山吧?时年二十,后便出川不再归,浪迹一生。
近代有郭沫若,李一氓,李劼人,巴金。郭沫若第一次拜会李劼人,见面后惊呼对方为"中国的左拉”。可惜的是李劼人作品因流布的原因不大为人所知。
成都有许多街名地名都与文化历史名人相关,比如君平街,李白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严君平,成都人,大辞赋家杨雄之师。汉代著名道学家相术家;曾成功预言王莽伏诛,光武中兴。人称神卜,曾于市井卖卜,名动公卿。再如为记念被朱棣诛十族的方孝孺的正学街,方被称"正学”,南京城破之日,姚广孝曾进言成祖,此人不可杀,"杀之,天下读书人种子绝矣!"可最终还是杀了。方曾赴蜀任蜀献王太子之师,居于此。此外,琴台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故事。祠堂街,年羹尧故事。驷马桥,相如故事。万里桥,诸葛亮故事。青羊宫,老子故事。还有桓侯巷,衣冠庙,黄忠路……看似寻常巷陌,都隐含深厚的历史故事。
……
附带说一句,东门上有条交子街,那是发行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的地方。至今街上一墙龛内嵌有一张宋代纸币的照片。
闹市中心,年轻人最衷情的繁华商业圈内,太古里有座古刹——那是唐玄奘剃度出家的地方——大慈寺。进门高悬匾额:玄奘来处。我以前一直以为唐僧剃度是在长安,没想到是在自己家乡!
全国中学,历史能上溯到二千多年的恐怕只有"石室中学”了。文翁石室始建于汉景帝时(公元前250年),是国内建立最早的学堂,一直延续至今日。郭沫若,李一氓都出自该学校。
青石桥附近一条街,两旁壁上,墙上间隔不远就嵌有镌刻着唐宋诗词的砖石,都是历代名人留下与这座城市有关的诗句。在杜甫草堂附近,路面不远就有块青石,上面亦如此。由此可见,城市的文化氛围也非其它地方可比。
我像卖瓜老王一样尽夸自己瓜甜了。但绝无唐突他乡之意,在此声明一下。因为上次在网上回复一帖子时夸了自己家乡几句,惹得一位重庆的朋友很不高兴,发讯质问:重庆呢?和成都相比!……呵呵,这是那跟那?每处地方自有各自特色,我不过生于斯地,带点个人色彩罢了。一个从小生长之地,自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一种认同感,哪怕再穷地方也一样。我也不会一听见别人夸家乡就牙根发酸。我不过是在说自家种的瓜甜,没有说别家的李子酸。
2020.元旦,时雾霾弥天,于北窗之下
补记两句:大慈有前影壁上有苏东坡笔跡,"精妙冠世”四字,当是为该寺所题。不知确否?读书少,敢请识者指教。
再,前天去华西,路经"万里桥”,桥栏已修葺一新,桥头立柱新刻了三个篆字:萬裡橋。所谓佛头着粪,美人脸上叮着只苍蝇。我这里正夸呢,就被打脸,让人哭笑不得。随拍一张附上,希望能有人过问一下,改正这个错别字。
东坡笔迹
令人啼笑皆非的错别字
20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