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为何叫卷帘大将(沙僧为何难以成佛)
沙僧为何叫卷帘大将(沙僧为何难以成佛)再比如,七十二回路过盘丝洞,唐僧执拗着要去洞中化缘,猴子好言相劝,沙僧却截住道:“师兄,不必多讲,师父的心性如此,不必违拗。若惹恼了他,就化将斋来,他也不吃。”为了让师父高兴,沙和尚把危险都抛到脑后,最终导致唐僧送货上门被蜘蛛精捉住。比如原著二十二回,师徒四人来到了万寿山,唐山见山势巍峨,彷佛灵山,便问起了西天路程。听孙悟空说“十停还不到一停”,他不免心中忧虑起来。见师父如此,猴子适时开解:“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未等唐僧有所思悟,沙僧却插嘴道:“师兄,此间虽不是雷音,观此精致,必有个好人居止。”一张口就将话题转移到山上,巧妙地化解了唐僧的尴尬。关于沙僧难以成佛的问题,两派的观点也是针锋相对,各有各的一套说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说法非常有趣,认为沙僧之所以待遇低,是因为佛教高层不待见他。原因就是流沙河为妖时,沙僧前前后后吃过九个取经人,还把人家的骷髅保留下来不时把玩。这严
(蜗牛看西游第2089期)
文/范泛记书
在唐僧师徒中,沙僧一直是个争议性比较大的人物。有的认为他老实本分,一路上少言寡语只知道埋头干活。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沙僧城府极深,善于明哲保身,为人处世很是圆滑。
不论是实在人还是老油条,沙僧最终的待遇确实不高,只封做个金身罗汉,比孙悟空、猪八戒低了不少,只比小白龙强一点点。
关于沙僧难以成佛的问题,两派的观点也是针锋相对,各有各的一套说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说法非常有趣,认为沙僧之所以待遇低,是因为佛教高层不待见他。原因就是流沙河为妖时,沙僧前前后后吃过九个取经人,还把人家的骷髅保留下来不时把玩。这严重影响了佛教发展,拖后了大乘佛法在东土的传播时间,如来佛祖怎能高兴?!其实这种观点并不符合逻辑。原著中反复出现一句话: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说的是因果关系。之前取经人过不了流沙河,正是因缘不合之故,并不干沙僧什么事。
照小编看来,沙僧成不了佛有诸多原因,一方面贡献度比较低,另一方面确有投机耍滑的情况。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一下,就是他太过于回护师父,有意无意地阻挠了孙悟空对唐僧的教诲和帮助。
在说这个问题前,我们必须搞清楚师徒四人中谁的修为最高。答案毫无疑问是孙悟空。猴子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但因为悟性奇高又加之经历坎坷,所以他对佛法的参悟最深,小编在之前文章中都有过交代。相比于孙悟空,唐僧虽然科班出身但死读书、读书死,身上除了迂腐之气还有一股娇气。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唐僧取经就吃苦修行,除了一个乌巢禅师授予《心经》外,还需要一位导师相伴而行,这位导师就是孙悟空。每逢唐僧心生惰意时都是猴子跳出来,要么当头棒喝,要么耐心说教。而往往在这样重要的时刻,沙僧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比如原著二十二回,师徒四人来到了万寿山,唐山见山势巍峨,彷佛灵山,便问起了西天路程。听孙悟空说“十停还不到一停”,他不免心中忧虑起来。见师父如此,猴子适时开解:“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未等唐僧有所思悟,沙僧却插嘴道:“师兄,此间虽不是雷音,观此精致,必有个好人居止。”一张口就将话题转移到山上,巧妙地化解了唐僧的尴尬。
再比如,七十二回路过盘丝洞,唐僧执拗着要去洞中化缘,猴子好言相劝,沙僧却截住道:“师兄,不必多讲,师父的心性如此,不必违拗。若惹恼了他,就化将斋来,他也不吃。”为了让师父高兴,沙和尚把危险都抛到脑后,最终导致唐僧送货上门被蜘蛛精捉住。
再比如九十三回,唐僧与孙悟空讨论起了《心经》。猴子批评师父不用心解,唐僧反驳:“猴头!怎么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孙悟空道:“我解的,我解得。”听此言,八戒、沙僧哄笑起来,沙僧还道:“师父,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这一次,他甚至以贬低猴子来维护唐僧。
实话说,沙僧这么做并不是他有意跟孙悟空对着干,而实在是职业本能。沙僧之前是天庭里的卷帘大将,是玉皇大帝护卫首领。随王伴驾久了,自然不自然地养成了一种奴性,一心一意维护领导形象,千方百计满足主子要求,只要主子高兴可以不顾及其他。加入取经队伍后,他依然干着老本行。因为善于服侍人,所以他并不担行李,而是负责牵马扶鞍,紧随唐僧左右,继续充当仆从角色。孙悟空虽是大师兄,但唐僧才是师父,是主子。所以即便大师兄说的对,但只要与唐僧意见不合,他一定会倒向师父一边。
正是因为沙僧这一特点,一定程度助长了唐僧的愚蠢骄横。佛祖将一切都看在眼中,怎么会给他一个高分?!
不知大家认不认同范泛记书的观点?
如果想听到蜗牛的解释,请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查看相关文章《取经成功后,为何唯有对沙僧的承诺观音没有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