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护士得知家人去世(逆行武汉那些天)
最美逆行者护士得知家人去世(逆行武汉那些天)第二天一大早,犹豫再三之后后,陈少娟起身换上印着“中国卫生”的红色冲锋装,走向了接送他们去医院的大巴车。那天早上,马现仓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门口看到了陈少娟,马现仓想叫住陈少娟,她却快步走向了病区。在武汉那一夜,陈少娟失眠了,想了很多。跟随第二批救援队出发时,陈少娟没敢跟父亲告别,到了武汉第3天才打电话告诉父亲。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得知情况很理解她,在电话里鼓励她,“咱俩一个在前方,一个在后方,都在抗疫,共同站好岗,回来一起补个春节团圆饭”。疫情发生以来,陈少娟的父亲也一直在抗“疫”一线值班,在村口排查进出人员有无发热情况。3月3日,因身体不适,父亲前往陕西省森工医院救治时突然晕倒,森工医院紧急求助了西安交大一附院。身在武汉的马现仓一边组织呼吸、心内、重症等科室携带ECMO(人工膜肺)等设备赶往陕西省森工医院,一边把陈少娟叫到了身边,委婉告诉她父亲生病的情况,如果需要,可以请示卫健委批准
陈少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护理重症患者
西部网讯 (记者 王辉)4月6日,陕西最后一批医疗队队员撤离武汉。当天下午,欢迎仪式在陕西煤炭工人疗养院举行。听到“感谢大家的奉献精神,现在你们回来了,可以与家人团聚了……”的致辞后,一名女护士陷入了深深的悲痛。
她是医疗队队员陈少娟,在她驰援武汉时,父亲突发疾病,后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出征时我怕父亲担心,没有告诉他,现在我与他天各一方,永远无法团聚了……”
陕西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西安交大一附院马现仓副院长回忆,陈少娟是陕西森工医院支援武汉三人小组的组长,一个非常乐观的女孩,与大家相处得很好,全队都很喜欢她。刚到武汉时,作为一名专业的ICU的护士,陈少娟要求进入最危险的地方工作,“她夜以继日的拼命工作,总是想着能够多救几个患者”。
疫情发生以来,陈少娟的父亲也一直在抗“疫”一线值班,在村口排查进出人员有无发热情况。3月3日,因身体不适,父亲前往陕西省森工医院救治时突然晕倒,森工医院紧急求助了西安交大一附院。身在武汉的马现仓一边组织呼吸、心内、重症等科室携带ECMO(人工膜肺)等设备赶往陕西省森工医院,一边把陈少娟叫到了身边,委婉告诉她父亲生病的情况,如果需要,可以请示卫健委批准她回家探视。
当时陈少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两个病区负责护理两位重症患者,一位65岁的阿姨和一位84岁的爷爷,这两个人都佩戴了呼吸机,每天翻身、叩背、鼻饲、输液等离不了人,她谢绝了队长的“好意”。
3月4日凌晨,陈少娟的父亲被救护车紧急送往西安交大一附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据西安交大一附院心外科主任闫炀回忆,患者因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闫炀等八名医护人员展开了抢救,病人接回医院的时已经没有了意识。
在武汉那一夜,陈少娟失眠了,想了很多。跟随第二批救援队出发时,陈少娟没敢跟父亲告别,到了武汉第3天才打电话告诉父亲。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得知情况很理解她,在电话里鼓励她,“咱俩一个在前方,一个在后方,都在抗疫,共同站好岗,回来一起补个春节团圆饭”。
第二天一大早,犹豫再三之后后,陈少娟起身换上印着“中国卫生”的红色冲锋装,走向了接送他们去医院的大巴车。那天早上,马现仓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门口看到了陈少娟,马现仓想叫住陈少娟,她却快步走向了病区。
采访时陈少娟告诉记者,她看见了马队长,但是不敢停下来,因为她还带着医院和卫健委交代的任务,多停一秒都有可能反悔。她换好隔离的所有护具,向着家的方向双手合十,然后头也不回的走进了病区。
陈少娟回到陕西
从3月4日到3月12日,两个病区有55名患者,陈少娟和同事们悉心照顾着重症的患者,期间马现仓找了陈少娟好几次,问要不要回去探望。陈少娟说,我回去帮不上什么忙,无论父亲什么情况她都应该坚守在武汉一线,武汉的病人更需要她。
3月12日晚,陈少娟下班回到宿舍,队长找到她告诉了她父亲已经去世的消息时,悲痛的陈少娟没有嚎啕大哭,眼泪却不停地流淌下来。她都想不起来那晚是怎们度过的,她父亲才刚刚58岁。马现仓再次问她,是否要回家“见”父亲一面。陈少娟没有抬头,也没有回答……
医疗队给陈少娟放了两天假,两天她没有出门,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三天后,医疗队以全队的名义给陈少娟老家发了一封唁电,并且敬献了花圈。陕西省森工医院组织料理了陈少娟父亲的后事。陈少娟独自在宿舍,冲着家的方向磕了一个头,长跪不起。
第三天一大早,接送医护人员的大巴车停靠在酒店门口,一个熟悉的身影又快步地走上了大巴。
在陈少娟和同事们的努力下,64岁的阿姨经过治疗痊愈了。后来因为其他医院的陆续撤离,陈少娟又被合并到重症ICU病区,继续管理10名重症患者,直到撤离武汉。
作为陕西最后一支归来的医疗队,在武汉期间,全队累计护理患者280名,收治患者113名,其中重症78名,危重症21名,治愈出院、症状转轻转出104名,完成了双“零”的成绩:病区患者清零、医务人员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