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座张召忠直播(局座张召忠为啥越来越火)
局座张召忠直播(局座张召忠为啥越来越火)张召忠当兵前学过机械电子,当兵后来又干了6年与军事科技有关的工作,接着到北大学完外语,又学理工科,等等。他戏称:“如果没有学习理工科专业,就没有现在的张召忠。”如今,他正是凭着从事过几十年不同高科技领域的不平凡的经历,才能够在军事评论中做到超出军兵种层次的评论,才能够站在全局的位置思考军事战略问题。在百姓心目中“说”军事的军事评论名人中,他无疑是最有名的。他对全球军事局势的系统把握、精确分析,对各国武器装备的了如指掌,以及对军事求知领域的深层次探求与预测,常使观众惊叹不已。他认为,要想“说”好军事,说到底就是要有知识底蕴,有做学问的准则。他做学问的准则就是“脚踏实地”。一、解说平民化2003年时的局座张召忠 张向冰摄影局座在全国的军事迷中有不小的号召力。由于他有过作为武官在国外的生活经历,接触了大量西方的现代军事理论,他著述的军事类和国际政治类文章在国内军事领域有着一定影响力。伊拉克战事爆
原创图文 首发今日头条 感谢您的阅读
最近,局座张召忠从海南回京,本应3周就要打理的头发,因疫情拖延至回京才做修剪,尽管年龄不饶人,但还是显现出学者风度。
2003年9月28日,笔者与张召忠教授(左)在国防大学
早在2003年9月28日,笔者以中央某报军事主编身份,在国防大学第一次采访局座,并请他在我们的报纸上开一个“张召忠专栏”。那时,局座现役,对外统称“著名军事专家”或“CCTV军事评论员”。“局座”的雅号是退休后网友送的。退休后的局座很忙,各类电视节目、网站军事时评和现场秀,可谓“退而不休”,甚至比退休前更忙、更火!而在我的印象里,局座张召忠身上有三个特质令常人难以比肩。
一、解说平民化
2003年时的局座张召忠 张向冰摄影
局座在全国的军事迷中有不小的号召力。由于他有过作为武官在国外的生活经历,接触了大量西方的现代军事理论,他著述的军事类和国际政治类文章在国内军事领域有着一定影响力。伊拉克战事爆发后,张召忠走进中央电视台直播间,为观众解读战争进程。他结合军事战略、武器装备和国际政治风云的分析,不仅让观众能较全面地了解战争,而且他平民化的解说风格,使观众摆脱了“战争”高高在上的印象。
在百姓心目中“说”军事的军事评论名人中,他无疑是最有名的。他对全球军事局势的系统把握、精确分析,对各国武器装备的了如指掌,以及对军事求知领域的深层次探求与预测,常使观众惊叹不已。他认为,要想“说”好军事,说到底就是要有知识底蕴,有做学问的准则。他做学问的准则就是“脚踏实地”。
张召忠当兵前学过机械电子,当兵后来又干了6年与军事科技有关的工作,接着到北大学完外语,又学理工科,等等。他戏称:“如果没有学习理工科专业,就没有现在的张召忠。”如今,他正是凭着从事过几十年不同高科技领域的不平凡的经历,才能够在军事评论中做到超出军兵种层次的评论,才能够站在全局的位置思考军事战略问题。
二、观点讲新话
2003年时的局座张召忠 张向冰摄影
局座一贯追求讲真话、讲实话、讲新话。他很欣赏电视剧《突出重围》里方英达副司令员的一句话:“如果我们的军队到了说真话、实话比登天还难的时候,那这支军队还有什么希望?”为了这句话,他曾特意跑到中央党校门前写有“实事求是”4个大字的墙下,拍了一张照片,放大后挂在自己房间里以自勉。
局座敢于讲新话,在军事研究领域早已被公认。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张召忠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美国海军作战样式正在向“海地一体战”和“陆海空联合作战”方向发展的观点。然而今天,何止“海地一体战”,简直是“陆海空天电一体战”。联合作战不仅被美国军队,而且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新的作战条例。
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不进则退。局座认为,企图用昨天的经验打赢明天的战争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战争是从来不会重复的。只有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来革新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才行。
三、未来敢预言
局座有过一句名言:“21世纪,谁控制了信息,谁就获得了胜利的权利。”他有一项研究成果《信息化战争问题研究》,从纵向战争形态的历史演进切入,分析了战争形态发展和转型的一些规律性特征,以及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重大课题。目前,该课题已成为国防大学战役进修班的重点授课内容。
30多年来对军事研究的艰苦历程。局座先是花费了约10年的心血学习研究海军的各种武器装备。从水面舰艇、潜艇、导弹到飞机、声呐、鱼雷、陆战装备等,一个类型一个类型地学习和研究,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提高和升华。对国内外武器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都加以深入的了解。之后,再结合国际热点问题分析和研究局部战争。
早在20世纪80年代,局座就一直为普及国防知识而奔波。他认为,美国公然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让人们强烈地感觉到战争离我们其实很近,而和平也并不会那么轻易地自然而然地存在。
90年代,局座写了一本书,叫《谁能打赢下一场战争》。当年,笔者正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系读书,赶上局座携带这本新书来学校上讲座。至今,仍还记得书的封底上有一行醒目的题字:“如果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就将生活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