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自卑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那些自卑的孩子)

自卑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那些自卑的孩子)英国知名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说:人在自信的情况下,能够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500%以上,而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30%。吴昕内心深处的自卑,是对自己的否定,看不见自己的进步,深深陷进了羞愧的消极状态之中。她直言,自己就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一直以来非常看重别人的看法,希望讨好别人,以获得别人的好评。“曾经因为网上不好的评论,我非常难过,就觉得我怎么能这么丧,我的人生怎么能这么惨淡。我当时上台主持,一直没有抬头,笑也是跟着别人笑。”

01

自卑型人格

我总是不自觉去讨好别人

在最近一期的《脱口秀大会》上,吴昕看了参赛者的脱口秀表演后,感触很深。

她直言,自己就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一直以来非常看重别人的看法,希望讨好别人,以获得别人的好评。

自卑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那些自卑的孩子)(1)

“曾经因为网上不好的评论,我非常难过,就觉得我怎么能这么丧,我的人生怎么能这么惨淡。

我当时上台主持,一直没有抬头,笑也是跟着别人笑。”

吴昕内心深处的自卑,是对自己的否定,看不见自己的进步,深深陷进了羞愧的消极状态之中。

英国知名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说:人在自信的情况下,能够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500%以上,而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30%。

一个自卑的人,会忽略掉所有的美好,把自己的人生一票否决,将自己定义为失败。

而一个自卑的孩子,只会无限放大自己的缺点,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会做对,即使自己有能力,也终究不能把事情做好。

02

孩子的自卑

源自父母的贬低

最近,湖北一个12岁女孩,因为难以忍受父母的“贬低式教育”,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自卑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那些自卑的孩子)(2)

女孩总是表现得不自信,与人交谈时一直说自己很差,又自认为因为性格内向,身边才没有朋友。

但事实上,这个女孩在班级上名列前茅,并没有她口中所描述的差劲。可她不仅没有受到父母的夸奖和表扬,反而因为犯了一点小错误,而被骂不争气。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说:“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评价对孩子的自我认识,具有深远的影响。自卑的孩子,大多源自父母的贬低和打击。

03

家庭不和

自卑的孩子活得小心翼翼

《变形计》里的宁夏女孩吴欣瑗,是颜值很高的女孩,但因为内心的自卑,使得没有人能发现她的美。

欣瑗的爸爸有点大男子主义,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妈妈吵架,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两个人常常把离婚的话挂在嘴边。

在同一个屋檐下,爸爸凶神恶煞的打骂,妈妈哭天抢地的反击,让这个家常常伴有浓浓的火药味,难以散去。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长大,欣瑗表现得小心翼翼,低头不吭声。

自卑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那些自卑的孩子)(3)

她看不到父母相爱本有的美好,也感受不到家中应有的温暖,只能选择压抑自我,封锁自己的内心世界。

心理学家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相处的模式就是孩子学习的模式。

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不和睦的家庭里,看见的都是父母对彼此的憎恨和厌恶。孩子得不到关注,缺少爱和情感表达,又怎能自信呢?

04

三个方法

让孩子从自卑到自信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

1.当你说别人家的孩子时,记得看见自己的孩子

《少年说》里一位女孩站在高台对着父母喊,“有一个人,他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可你自己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此话一出,台上所有的孩子都泪目了。

自卑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那些自卑的孩子)(4)

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永远都比不上别人家的小孩。

中国父母永远都逃不掉“别人家孩子”的魔咒,小时候自己被比较,好不容易长大了,却发现自己继承了父母的“优良”习惯,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也许父母本意只是想激励孩子向更优秀的人学习,殊不知,每提一次“别人家孩子”,都是对自家孩子的打击。

不但难以激发孩子的斗志,更会令孩子困在“别人家孩子”的魔咒中无法自拔,自我否定,失去信心,从而成为一个自卑的孩子。

自卑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那些自卑的孩子)(5)

孩子需要的是被看见,所有不被爸妈看见的孩子,他们正在变得自卑。

2. 所有自信的孩子都是从被父母赏识开始的

日本有一位教育专家,一次一位母亲带着儿子去找他,问“你觉得我的孩子以后能成才吗?”

专家头也不抬地说“不能”,“你看都没看,怎么就下如此断论呢?”母亲继续追问,专家说“因为连你都不相信他,他就成不了才。”

不被父母赏识的孩子不会有自信,自然也就成不了才。

《我家那闺女》中的傅园慧幽默率真、自信可爱圈了一大批粉,满满地正能量感染了周围人。

被问到如何应对高压比赛时,她说常对自己说三句话“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是个天才”。

自卑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那些自卑的孩子)(6)

可能听起来有点天真,但是能在她最艰难的时候支撑着她。

傅爸爸说,傅园慧刚进省队的时候,说自己是天才,遭到了别的队员的嘲笑。

自卑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那些自卑的孩子)(7)

傅爸爸一本正经地对她说“是的,我们傅园慧真的是天才。”

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孩子强大的力量支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超出预期的目标。

相反,天天受父母打击的孩子就容易变得自卑。

父母的赏识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强心剂和指路牌,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3. 在教育孩子时,不要随便发脾气

卢梭说过,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世界上最没用的教育方式。

而事实上,大多数的父母喜欢用嘴巴来管教孩子,动不动就说教,吼叫,发脾气。

哈佛教授泰彻长达10年的研究发现,长期受到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会变笨。

父母发脾气时,孩子的神经系统会变得高度紧张,从而大脑发生结构变化,智商下降。

自卑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那些自卑的孩子)(8)

相应地,智商下降,事情就做不好,然后父母继续发脾气,孩子就变得自卑了。

有太多的真实案例证明:长期生活在父母语言暴力下的孩子变得自卑,甚至心理出现问题,导致抑郁倾向。

不难推测,使孩子变得自卑的是父母不受控制的“恶毒”的嘴巴。

自卑的孩子都是这样养成的(那些自卑的孩子)(9)

自卑和自信的孩子之间,仅隔着一堵墙,那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聪明的父母总是能发现孩子的优点,接纳孩子的缺点;愚昧的父母都活在自己的判断中,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希望每位父母,像都能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地保护孩子的心灵,让自信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让孩子更有底气地面对往后的人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