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圈顶流(不求爆红的叔圈清流)
叔圈顶流(不求爆红的叔圈清流)阵容是清一色的老戏骨:陈宝国、秦海璐、冯雷、刘桦、程煜、巩汉林、王晓晨、冯恩鹤、方清平、牛犇。就以最近热播的《老酒馆》为例。无论是热门综艺还是微博话题榜,他们的存在感都极强。由此可见,这些“中年流量”才是眼下观众的心头好。不仅是娱乐圈喜迎新气象,默默耕耘多年的老戏骨也悄然成为国产剧的中坚力量。
近几年,娱乐圈的潮流正逐渐发生逆转。
或许是出于审美疲劳,亦或许是因为替身、天价片酬、粉丝刷榜等事件带来的口碑下滑。
观众们不再热衷于追捧小鲜肉,转而将目光投向以叔圈101为代表的“老男孩”。
此处必须有我黄磊老师了!
无论是热门综艺还是微博话题榜,他们的存在感都极强。
由此可见,这些“中年流量”才是眼下观众的心头好。
不仅是娱乐圈喜迎新气象,默默耕耘多年的老戏骨也悄然成为国产剧的中坚力量。
就以最近热播的《老酒馆》为例。
阵容是清一色的老戏骨:陈宝国、秦海璐、冯雷、刘桦、程煜、巩汉林、王晓晨、冯恩鹤、方清平、牛犇。
只有四个字能形容这个王炸组合:神仙飙戏。
发现了没?
不止是《老酒馆》,如今的影视剧宣发都学会了在标题中着重突出“镇剧之宝”。
而老戏骨加小鲜肉更是已成标配。
小鲜肉频频“翻车”,与之相应的是老戏骨们纷纷“翻红”。
这无疑再度印证了“实力才是硬道理”这条娱乐圈铁律。
而王劲松,就是绝佳的例子。
也许不少朋友就像《琅琊榜》中的言豫津一样,都对言候(王劲松)过去的光辉历史不甚知晓。
今天,这期《戏骨档案》就来好好揭秘一番。
大龄北漂青年“人家不认识我,到北京去还得拿着照片到处给人送,太没面子了。”
“你觉得你现在很有面子吗?”
“你如果待在这里可能就要被埋没了,你得到北京去。”
以上对话发生时,年近30的王劲松正处于摇摆状态。
一边是轻松安逸的剧团生活,另一边是偌大的北京和未知的恐惧。
命运的分岔路口摆在面前,他却下意识地给自己灌了一肚子迷魂汤。
“虽然现在前途不怎么光明但好歹稳定,而且学历太差,到时候去北京不好混。”,他不断安慰自己。
早年间的王劲松
大哥傅彪的一席话仿佛一剂强心针,被怼到哑口无言的同时也让他觉得一阵莫名的心痒。
接下来,一张驶往北京的车票和对方不容拒绝的态度,则逼迫他不得不走出舒适区。
事后再回忆起来,他的话语里总是充满感慨,“这一针扎的挺准的。”
毕竟,当年要不是傅彪狠狠推了他一把,或许娱乐圈里永远都不会有他这号人物。
演员傅彪,两人于2001年拍摄《等你归来》时相识
在傅彪的介绍下,大龄北漂青年王劲松正式开启了逐梦演艺圈的生活。
第一站,站牌上写着《恰同学少年》。
他在其中饰演的是汤芗铭,一个外号“汤屠夫”的历史人物。
虽然只有短短五集的戏份,播出后也反响平平,但他却忍不住内心暗喜:“原来我还可以演成这样。”
就这样,昔日里那些混杂着自卑和自欺欺人的想法便很快自行消弭了。
在王劲松漫长的演艺生涯中,除了傅彪之外,还有另一位至关重要的伯乐,那就是导演张黎。
2005年,二人相遇于《锦衣卫》的片场。
后来,也是张黎给了他加入《大明王朝1566》剧组的机会。
“中国近三十年第一太监”——光听这个评价,就知道王劲松出演的杨金水一角是多么令人难忘。
在具体剖析王劲松对角色的精彩演绎之前,先插入一段小小的“演技大赏”。
一般而言,要想成为公认的演技咖,就必须跨越三座大山:变态/冷血杀手、瘾君子、疯子。
瘾君子,难点在于对其动作和神态的凭空想象,毕竟绝大多数演员不可能有亲身体验。
就以《猜火车》中的麦克为例。
他那癫狂、迷幻、欲仙欲死的表情,和不自觉地流露出的颓废气息征服了无数观众。
最后,伊万·麦克格雷格就凭借该角色夺得当年的英国电影学院最佳男主奖。
再举个例子,《梅尔罗斯》中卷福饰演的角色。
他磕嗨了之后,不仅全程神情恍惚,而且浑身发软、不受控制,后来甚至直接瘫倒在地,犹如一滩烂泥。
这段表演,简直堪称卷福「职业生涯中的巅峰时刻」。
至于“变态”,可举的例子就更多了,能把这类角色演好的绝对都是硬核演技派。
就比如安东尼·霍普金斯在《沉默的羔羊》中饰演的汉尼拔。
仅凭他那冰冷、残酷又充满理智的眼神,以及其中透露出的威慑力,就足以令人不寒而栗。
说回最后一座大山。
杨金水,一个城府极深、心狠手辣,内心犹如墨潭般幽暗阴沉的太监角色。
为了装疯卖傻逃避罪责,他可以抛开所有礼义廉耻、默默忍受酷刑折磨。
甚至,不惜在嘉靖皇帝面前“自残”,不停地磕头,直到满脸鲜血也恍若未觉。
这头磕的咣咣咣,任谁看了都觉得疼
按理说,一个失了智的疯子,其一切行为都必须是一反常态的,甚至是反逻辑的。
因此,王劲松所有的语气、动作、神情,都在为营造“反差感”而服务——
眼神要松散无焦点,说话时不仅浑身轻颤,语气也要忽快忽慢。
至于说出来的话更是前言不搭后语,总之就是疯言疯语,让人听了摸不着头脑。
王劲松在微表情的把控上有多精准?
直接再放两张眼神的特写对比。
这是在崇祯面前,故意装作自己被厉鬼上身时的眼神。
眼神中夹杂着恐惧、迷茫,更多的是混沌和癫狂,让人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
尤其,是他最后突然扯动面部肌肉做出的诡异微笑,更乃点睛之笔。
情绪失控,正是疯子的最大特征。
这是听到养父吕芳说“从这一刻起,你不必再装”时的眼神。
他在抬起头的瞬间,恢复清明的双眼中盛满了难以置信的痛苦和委屈。
与之前疯疯癫癫的样子比起来,简直判若两人。
不得不感叹,虽然王劲松本人很讨厌“教科书级别演技”“演技炸裂”这样略显夸张的说法。
但这确确实实就是对他的最佳赞誉。
所以我敢打赌,如果当年就有微博话题榜,
那么在该集播出之前,#杨金水到底疯没疯#绝对能上热搜。
如果说《恰同学少年》给了王劲松继续扎根行业的信心。
那么《大明王朝1566》则成为了他演员生涯的最大拐点,正是凭借“杨金水”一角他才得到了行业内外的一致认可。
这趟逐梦演艺圈之路,总算是有所收获。
“劲松,你演老生,这辈子就有饭吃。”
恐怕,就连王劲松自己也意想不到,傅彪在临终之前对他的嘱托竟然也在无形中成为了一种祝福。
破冰之后入行多年,几乎从没演过主角,用他的话说那就是:
“一直在边缘,从来没有在一个特别辉煌的场合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不可否认,在他的“老生群像宇宙”里各个都是令人难忘的“大人物”——
《大明王朝1566》中的大太监杨金水,《北平无战事》里的保密局北平站长王蒲忱。
《琅琊榜》里的言侯爷言阙,古装权谋剧《军师联盟》里的首席谋臣荀彧,《大唐荣耀》中的唐肃宗李亨。
而且不难发现,他挑剧本的眼光极其毒辣。
我随手算了算,以上几部剧的平均分居然有8.9,简直高到吓人。
要知道,今年的剧王《小欢喜》的评分也不过8.4而已。
私底下,王劲松也是个极其挑剔的人。
他不光对剧本、服化道很挑,对自己也很严苛,是个“变态”细节控。
在所有的采访文章中,你都能看到他把对角色的深度剖析娓娓道来:
“一定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最细致、缜密的点,你才能把这个角色演好。”就像他刚接到林耀东这个角色时,便开始不断审视。
然后就像拆解零件一样,对角色与剧情进行分拆、观察、打磨、重组。
林耀东是个什么人物?
论身份,他是塔寨村内宗族势力的主心骨,一手掌控着村内大小事务,更是带领全村人致富的“冰毒教父”。
论性格,他不显山不露水,为人低调,但行事作风老辣,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简而言之,人要狠,但气质要内敛。
王劲松是怎么演绎的?就以剧中林耀东初次登场为例。
当林耀东从人群中不急不缓地走出时,刹那间其他角色都仿佛沦为陪衬。
即便一言不发,仅仅露出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都能感受到这个人物身上挥之不去的阴鸷和狠厉。
再配上这慢条斯理取下眼镜、在袖口擦拭眼镜的动作,简直兼具儒雅斯文和傲视群雄的气魄。
据王劲松本人透露,这个动作是纯粹的临场发挥
明明情势紧急,警察找上门来执意要带走林胜文,可他一开口,现场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在等他定夺。
而且首次登场,惜字如金的他一共只说了三句话——
“麻烦您让他出来,我保证他不跑。”
“是吗?”“给警察同志让路。”
波澜不惊的面部表情、微妙的情绪停顿、恰到好处的台词留白,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人狠话不多”。
这样的演技,我只能用四个字形容:绵里藏针。
就在观众们忙着参与这场大型烧脑狼人杀时,#破冰行动林耀东##林耀东林宗辉对手戏#也悄然登上了热搜。
显而易见的是,该剧成了王劲松真正意义上的“破冰之作”。
换句话说,他出圈了。
不靠绯闻、不靠炒作、不靠出位发言,能够在全民热搜时代出圈,唯一的“靠山”就是他对细节的极致掌控——
衣摆偏长的中式服装,是王劲松亲自挑选的。
“要长,人物重心才稳。”
上衣下摆长,裤子相对较短,鞋底也要薄这样一来视觉中心偏下,人物整体就显得沉稳厚重。
这是他在反复揣摩角色性格之后得出的结论。
以及一副与自己度数不符(划重点)的无框眼镜。
戴上眼镜,目的在于藏起锋芒,更显内敛。
而度数过高的镜片则将瞳孔扭曲放大,如此一来“就让观众看到一个诡异的灵魂。”
至于无框,则象征着他无边无际的野心,不受拘束。
这是他对人物的侧写和大胆“改造”。
也只有习惯于拆解角色的演员,才能在遵循剧本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自己对角色的延伸想象。
在导演张黎的敲打和点拨下,“琢磨角色”成了他的本能。
再举个例子。
《琅琊榜》中有段高潮戏,即梅长苏揭开萧景睿身世之谜的剧情节点。
此时,梅长苏、誉王、谢侯等多方势力在府中相持不下,直到言候打破僵局。
面对谢侯的威胁,言候一言不发,只是抬手理了理帽绳,然后昂首踏阶而上。
仅仅是这样微乎其微的动作,也有值得一说的门道。
《史记》中曾有记载:“君子死,而冠不免”。
正冠,表示此时的言侯已抱定决心,准备慷慨赴死。
值得一提,正冠的动作也和《破冰行动》中林耀东抬手擦眼镜如出一辙,都出自他对角色的共情。
再看,两人神态间的对比。
原本有信心掌控大局的谢侯陷入不自觉的紧张之中。
他双目圆瞪、嘴角紧抿,向前踏出一步的同时,身体却出现不着痕迹的轻颤。
因为他唯恐言候的介入会导致形势突变,后果不堪设想。
而言候神情自若、面不改色,连眼皮子都没掀一下,依然只是淡淡地与之对视。
二人情绪一张一弛,就像是一曲旋律激昂、层叠递进的《十面埋伏》,将本就千钧一发的氛围推向极致。
谢侯为何紧张?
贪恋权势的他机关算尽,韬光养晦数十年就为了私下里支持太子。
为了助他荣登大宝,甚至不惜算计自己的亲生儿子,阴险狠辣至极。
而言候文人风骨,生死于他而言,不过尔尔。
“只身一人穿营而过、刀斧胁身而不退。”
这是《琅琊榜》原著中对言候着墨最浓烈的一笔。
正因为他懂言候愿为捍卫道义、舍身赴死而不足惜的决心,所以才拿出十二万分的镇定与慷慨赴死的气魄。
而王劲松的演绎不仅是对言候风骨的最佳诠释,也是他与角色在灵魂深处的共鸣。
在凭借《破冰行动》出圈之后,颇受触动的王劲松曾在微博写下一篇真情流露的长文。
文中既有对一路走来所遇艰辛的倾吐,也有动情的感慨,最重要的还是对“演员”这一行的无悔热爱。
在他的心目中,角色和演员实际上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
“角色是一个演员生命的重量。”
好的演员会赋予角色灵魂,而角色又会反过来成就演员,让他的生命变得更厚重踏实也更有意义。
自王劲松入行以来,为了这一刻的华丽绽放,他已经足足蓄势了32年。
在默默前行的路上,他始终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同时也期待着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幸好,他既没有让观众失望,也终于让自己的付出换回了最丰厚的回报。
一盏香茗儒雅、文质彬彬、从容,是绝大多数观众对王劲松的第一印象。
也有人给出这样的形容:“他像一口古井,但井里不装酒,装茶。”
极具亲和力的气质,无疑是王劲松收获广泛观众缘的基础之一。
但坦白地说,王劲松也曾为此面临过困境。
众所周知,自出道以来,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王劲松饰演的角色大多都具有文人气质。
甚至,就连魏一平老师也在《圆桌派》里调侃过他演林耀东太文气。
在这样的情境下,他曾下定决心考虑转型,以谋求更宽广的戏路。
于是,他就坚持锻炼12年,直到某个导演的话点醒了他:
“你把胸围练得再好,我们也不会找你演武士,因为你不具备那种粗蛮的气质。”后来王劲松就接受现实,果断放弃了举铁。
坦然,是他与面对真实自我的方式,也是他追求的另一种“极限”。
那么,王劲松的文人气质到底从何而来?
认真计较起来,这段昔日旧事其实还有点窘迫。
当初,刚进南京话剧团混日子的王劲松虽说有笔工资,可依然时不时就显得捉襟见肘。
为了省钱,他只好选择宅着,可宅着又不能真的无所事事,那多没劲。
最后,他就选择躲在宿舍楼里,整日与满屋子的书本为伴。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用来打发无聊时光的无奈选择,竟会在多年后化作他的另一个闪光点。
成名前后的王劲松始终秉持着佛系心态:不喜欢应酬、不喜欢快餐式作品、也不喜欢上综艺节目。
但凡事总有例外。
王劲松虽然十分抗拒市面上多数综艺节目,但受到《一本好书》的剧组邀请时,他还是欣然接受。
在《一本好书》这档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中,王劲松饰演了《万历十五年》中那个憋屈的万历皇帝。
接着,出于对传统文化与古诗词的一腔热爱,王劲松又做出一个既大胆又疯狂的决定——
在没有谈好赞助商的情况下,他硬是撑起了《邻家诗话》这档冷门综艺。
在家庭亲子、恋爱类综艺节目、明星生活真人秀的滚滚热潮之中,作为国内首档“诗歌庭院雅集”综艺的《邻家诗话》简直堪称一股清流。
在节目中,王劲松邀来三五好友,畅谈诗歌,聆听古乐,一同遨游于传统文化的海洋。
《蒹葭》《静夜思》《好汉歌》《渭城曲》,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再度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谁说佛系的王劲松没有野心?
弘扬传统文化,让大众重新领略中华语言之美,这不就是他的野心。
在我看来,“外形条件”只能作为最初的筛选,也是一个演员的底限。
至于阅历、对角色的投入、自身底蕴这些内在条件,才是决定演技上限的决定性因素。
正是有了当年苦读的“宅男时光”,才有了今天“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王劲松。
况且,在如今这个热点传播如此迅速、“流量小生”保质期越来越短的快消费时代,
作为演员,还能保持不浮不躁的心态本身就很难得。
正因如此,比起那些“剧抛型男友”,还是这样扎实演戏的老戏骨更深得我心。
期盼这盏香茗还能继续保持芬芳,带给我们更多值得岁月积淀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