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何天道中丁元英最后会算计刘冰(天道丁元英给刘冰)

为何天道中丁元英最后会算计刘冰(天道丁元英给刘冰)的确是丁元英给了档案袋,但是选择权在刘冰手里。这种归因,很扯。基本上跟刘冰是一个认知水平。私以为,多层面、多角度地理解探讨「刘冰的死」,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毕竟,在破除弱势文化的影响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弱势文化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聊「刘冰的死」,避不开的问题就是“刘冰是丁元英害死的吗?”有人说,是丁元英给了刘冰那个档案袋,他在明知刘冰性情和属性的情况下,还故意给了他那个档案袋,就是在逼他走向绝路。

就我个人而言,《天道》原著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芮小丹和刘冰的死,可惜《天道》中把芮小丹自杀这个点给改掉了。

同样是走向了死亡,芮小丹和刘冰是完全基于两种不同的心智、不同的文化属性。

笼统地说,芮小丹的死,是她的个人选择,一个人不受困于生死,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是强势文化属性作用下的结果。

而刘冰的死,是迫不得已,你能想象吗?一个人陷在自己的桎梏里活生生把自己逼死了,这是弱势文化属性作用下的结局。

私以为,多层面、多角度地理解探讨「刘冰的死」,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毕竟,在破除弱势文化的影响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弱势文化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

聊「刘冰的死」,避不开的问题就是“刘冰是丁元英害死的吗?”

有人说,是丁元英给了刘冰那个档案袋,他在明知刘冰性情和属性的情况下,还故意给了他那个档案袋,就是在逼他走向绝路。

这种归因,很扯。基本上跟刘冰是一个认知水平。

的确是丁元英给了档案袋,但是选择权在刘冰手里。

结合剧情,就会发现:丁元英给刘冰那个装满白纸的档案袋真正的目的,是给刘冰机会。

丁元英叫刘冰来谈话,第一句问的就是:“以后有什么打算?”

为何天道中丁元英最后会算计刘冰(天道丁元英给刘冰)(1)

刘冰的回应是:“没什么打算,先混着呗。看看以后咋样,这公司咋说也是我白手起家就跟着干起来的,有感情了。只要公司不赶我,我就跟着走。”

刘冰这话一下就暴露了他的很多问题:

他说“没什么打算,先混着呗”,就是不打算修炼真本事;他说“有感情了”,其实是在摆他的老资历;他说“只要公司不赶我,我就跟着走”,就是死皮赖脸也要抱紧格律诗公司这个大腿。

这些都是一个创业公司最怕遇到的那种员工。其实也不仅是在创业工作,任何组织都害怕遇到刘冰这类“蛀虫式员工”。

所以,丁元英提醒他:“公司刚筹建的时候,很多时候要顾到人情,现在改组了,就要走新章程了,搞市场光靠人情不行,这个你心里要有个数,只有你行,你才有机会。”

为何天道中丁元英最后会算计刘冰(天道丁元英给刘冰)(2)

为何天道中丁元英最后会算计刘冰(天道丁元英给刘冰)(3)

一来是提醒刘冰不要耍那点小聪明,不要摆老资历,跳出来看看公司发展的状态和他个人的关系;二来强调你得靠自己行,才能有机会,提醒刘冰培养自己的强势文化属性。

但是,刘冰的反应却是:“退股的事,我把欧阳雪得罪了,肖总肯定对我有看法,她现在忙着跟乐圣公司谈判,好多事顾不过来,等她腾出手,我估计就该收拾我了。”

他听不进去丁元英的劝告,在这里就已经初露端倪了。每次看这场对话,我都清晰地感受到:认知层次不同,真的没法进行有效的沟通。

丁元英只能顺着刘冰的话去聊:“既然你已经遇见到这种结果,你的坚持又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你既然都明白自己在公司当下的处境了,何苦还要钻牛角尖呢?

刘冰的回答是:“我好歹也算创建公司的元老,我的资历只有在这个公司才有用,换个别的地方就没用了。肖总真要赶我,我认命,肖总要是给我个机会,那我在公司里就还有希望……”

为何天道中丁元英最后会算计刘冰(天道丁元英给刘冰)(4)

刘冰还是坚持摆资历,他也知道自己没本事,但是他不打算提升自己的本事,他就寄希望于肖亚文给他机会。这也原著书中写到的“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弱势文化。

刘冰这话让丁元英意识到,刘冰并未从格律诗公司的创办发展过程中学习领悟。于是他追问了刘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当初对诉讼没点判断,你们还会不会退股?”

刘冰毫不犹豫地回答:“不会,我们不知道丁哥事先已经算计好了。”

为何天道中丁元英最后会算计刘冰(天道丁元英给刘冰)(5)

相比冯世杰听说肖亚文接手入股时感慨那句“我没一个女人有种!”刘冰这是典型的弱者心态,他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姿态上,从不正视自己的问题,也不会在经历中思考和领悟。只要没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那就被别人算计了,都是别人的问题。

了解到这一点,丁元英才拿了档案袋给刘冰。

这个档案袋,对于刘冰这样的弱者心态来说,是一种支撑,也是刘冰自己说的所谓的“继续在格律诗公司干下去的希望”。

而丁元英的考量则是,退股这事,冯世杰和叶晓明都有了自己的领悟和思考,而刘冰没有。于是他就切实地又给了刘冰一个机会,让他再去经历一次,然后有所成长领悟。

否则,刘冰这样的人待在格律诗公司里,以后将会后患无穷,所以丁的目的是给刘冰在格律诗有一个好好干下去的机会。他后来嘱咐肖亚文不要搞走刘冰也能证实这一点。

为何天道中丁元英最后会算计刘冰(天道丁元英给刘冰)(6)

而丁元英给刘冰档案袋之前应该就预判到了刘冰拿到档案袋的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刘冰拆开档案袋,发现不过是一堆白纸,会打破刘冰认为丁元英是神人,是救世主的期待,从而让他有所领悟,抓住格律诗公司这个机会,努力提升自己,还会得到肖亚文给他的一点股份;

第二种可能,刘冰不拆开档案袋,也没有以此为要挟,那么他就会踏踏实实地在公司做个打工人;

第三种可能,刘冰不拆档案袋,以此为要挟,欲望极端膨胀后在一堆白纸面前瞬间破裂,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

所以,给档案袋的时候,丁元英给刘冰特别提醒:“这个(档案袋)只能用来保住你的工作,不能成为要挟别人的筹码。”

为何天道中丁元英最后会算计刘冰(天道丁元英给刘冰)(7)

丁元英的意图是希望刘冰选择的是第一种或者第二种可能,这两种结果,不管哪一种都不会很差。

但是,刘冰偏偏就选择了第三种可能。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第二种和第三种可能之间的差距呢?

答案是:贪心。

刘冰太贪婪了,决定拿档案袋去要挟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谁给的好处多就跟谁交易,一举解决生存和事业的问题……”

贪婪导致他欲望极度膨胀,欲望极度膨胀又催生了他的赌徒心态,所以他只想着一步登天,只想着一夜暴富,只想着伸伸手就把想要的一切都揽在怀里……

说实话,刘冰是有机会过上他想要的那种生活的机会的——

“他向往的是一种衣食无忧而又高雅的生活,开着高级轿车,夹着精美的公文包,随时向部下发布命令,部下恭恭敬敬地紧随其后向他汇报工作……有音乐、有朋友,有被人羡慕的目光注视……”

他只需要改变“坐等靠要”的心理,去主动争取,去思考、去领悟、去做实事,他就能把格律诗公司变成他真正的机会,做出他想要的事业。

哪怕是最差的情况,他没有觉醒,他只是安分守己,踏踏实实地当个打工人,也不会有走上天台那样的惨烈结局。

可惜,他没有守住“做人不能太贪婪”的底线。

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里,千寻的爸爸妈妈就是因为太贪,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食,一直吃一直吃,结果把自己吃成了猪。

做人啊,不能太贪。一个人什么都想要,往往就是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菜根谭里有句话:“人只一念私贪,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

哪怕不能成就精彩的事业,踏踏实实、稳妥地过完这一生,也是很好的选择啊。

人生成长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共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