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西园雅集图记值得初学吗(曾锦溪浅谈何绍基茅屋稻田联的临摹)
何绍基西园雅集图记值得初学吗(曾锦溪浅谈何绍基茅屋稻田联的临摹)临摹局部对照此对联内容为:“茅屋十间都绕树、稻田百亩更临江”描绘了一幅具有山水田园诗画的意境,与陶渊明、王维诗意田园生活相契合。主人翁居住的茅屋旁边环绕着茂密的树木,周边的稻田百亩,临近江边水源丰富,这是寄身田园的悠然心境,也是一种富足闲适的生活状态。此联长129CM,宽29CM 以清代最流行的御用洒金蜡笺书写。由于熟纸书写,墨色对比并非枯湿强烈,而是浓淡层次分明,夹杂少许书写中出现的干笔,显得轻松恬淡。曾锦溪临何绍基茅屋稻田联其中阮元为何绍基老师,其书法在阮元的碑学思想影响下在深入学习颜楷的基础上,遍临墓志碑版,在行书中大胆融入篆隶和北朝碑刻笔意,最后形成了丰腴圆浑、跌宕洒脱的“碑帖结合”书风集大成者。何绍基交游广,书名大,因而求字者自然络绎不绝,一生所写最多的莫过于对联。其日记中多有提及: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月十一日,于京师,“写对联将百副。”次日,“写大字对联七十馀副。”咸丰二
原文刊载于书法报
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书法家、诗人、收藏家。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广东、四川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书法秉承家学,以颜真卿为根基,后融汉魏书而自成一家,尤长行书,有清代第一大家之美誉。著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一生交游广泛,历览名山大川,访古拓碑,光绪四年(1873)病逝于苏州省寓,后归葬于湖南长沙南郊。
何绍基行书茅屋稻田联
曾国藩:“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世,以余观之,此三者余不甚精,不知深浅,究竟何如,若字则必传千古无疑。”可见何绍基在当时书名甚大,曾国藩评其必传千古。何绍基的交际圈非名流即才俊,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如魏源、龚自珍、林则徐;也有文人、学者、收藏家如阮元、包世臣、程恩泽等,其所交往的友人中又与苗夔和张穆最为亲密,所见题跋日记皆多次提及。
曾锦溪临何绍基茅屋稻田联
其中阮元为何绍基老师,其书法在阮元的碑学思想影响下在深入学习颜楷的基础上,遍临墓志碑版,在行书中大胆融入篆隶和北朝碑刻笔意,最后形成了丰腴圆浑、跌宕洒脱的“碑帖结合”书风集大成者。何绍基交游广,书名大,因而求字者自然络绎不绝,一生所写最多的莫过于对联。其日记中多有提及: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月十一日,于京师,“写对联将百副。”次日,“写大字对联七十馀副。”咸丰二年(1852)九月初八日,于京师,“写大字至暮,连夜得对子有一百零七副。”何绍基传世对联以行书为最多,偶有以楷书、隶书、篆书创作。一日最多写对联107幅,其娴熟、轻松、自信度不言自明,数量令人膛目结舌。何绍基写对联多为自撰,且一生传世对联内容均不重复,每应酬书对子内容必与赠予者相切合,文辞优美、意境深幽。传世对联数量多而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曾锦溪以何绍基笔意创作的作品
此对联内容为:“茅屋十间都绕树、稻田百亩更临江”描绘了一幅具有山水田园诗画的意境,与陶渊明、王维诗意田园生活相契合。主人翁居住的茅屋旁边环绕着茂密的树木,周边的稻田百亩,临近江边水源丰富,这是寄身田园的悠然心境,也是一种富足闲适的生活状态。此联长129CM,宽29CM 以清代最流行的御用洒金蜡笺书写。由于熟纸书写,墨色对比并非枯湿强烈,而是浓淡层次分明,夹杂少许书写中出现的干笔,显得轻松恬淡。
临摹局部对照
何绍基传世书注重造型的灵活变化,讲究章法布白的穿插错落,多以单字独立为主,在独立中寻求内在呼应,老辣苍劲,一派天女散花之机。以书写特点推断,此联当为其晚年时期所作。何绍基 在学习秦汉篆隶后,书写追求苍古、朴拙的韵味,为体现金石气,在线条的中断增加了起伏律动,与黄庭坚的荡桨笔法有暗合之处。此联则是其审美思想的真实体现,“都、更”二字末笔出现了明显的战笔,也许与其回腕执笔法有关,也许与其审美追求有关,其晚年行书、隶书、篆书、楷书皆有明显的战笔,这也形成了何绍基别具一格的书法风貌。战笔是把双刃剑,书写时用的恰到好处增加了线条的丰富性,犹如“屋漏痕、锥画沙”,有波澜起伏,一唱三叹之美感;若把握不当,太过则不自然,显得造作俗气。何绍基在把握战笔则是十分轻松、恰当,增加了对联字少而富有看点。
临摹局部对照
由于何绍基对颜真卿的崇拜,在颜体楷书及争座位帖上下了深功夫,加上晚年对篆、隶书的勤苦锤炼,且追求“握拳透掌”的书法理念,故而线条圆融沉厚。此联的书写用笔多以中锋篆籀笔法为主,富有含蓄圆润之美。行笔轻松,不着痕迹,恬淡自然,富有天女散花之姿。此联写来慎重、讲究,缓缓推进,笔笔精致,于相同笔画的处理何绍基率意而有变化,对于字的横画无一重复,如“十、百、更、临”起笔、行笔都不尽相同。
临摹局部对照
并且对联中多个竖画的处理也十分巧妙,如“间、树”都有两个竖,在竖的角度,竖的行笔中段都不重复。对于字内空间的处理,何绍基可谓高手,匠心独运,讲究笔画之间的移位挪让,如“十”竖的写法常规都会在中间,而何绍基的处理则十分巧妙,竖于横的末端,且角度生动。“亩”字左紧右松,且右边的欠写的具有往右下方倾斜的动态。“绕”字绞丝旁犹如空中飘落的彩带,摇曳多姿,右边上紧下松,四个横姿态各异。何绍基写对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功力深厚。此联的书写字间距大,行气靠的是上下字的收放、虚实来表达,以达到整体的和谐自然。何绍基的文辞功力与书法修为,让他对对联这种形式驾轻就熟,出神入化。量大而质优,这就是何绍基对联最大的看点!
曾锦溪
曾锦溪,男,1987年5月生于福建省平和崎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师、福建省人民政府表彰书法家、泉州文化名家、泉州市政协委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执行秘书长、中国书协首届国学班班委、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福建十大青年书法家”、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专题刊登于《中国书法》等专业报刊杂志。
书法作品获奖参展: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
●“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2016)
●“翁同龢”书法奖优秀作品(最高奖)
●“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全国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书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