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抗日老兵讲述回忆录(抗日故事老兵的回忆)

抗日老兵讲述回忆录(抗日故事老兵的回忆)那个时候 李军最看不上的 就是他的“大老粗”团长 觉得团长既无知又自私 成天就会喊“杀死这帮狗娘养的”“喝了这碗酒 冲上去……”没有一点技术水平。民国时 李军的父母是江浙有名的富商 家庭条件优越。1937年 李军18岁 刚从德国军校毕业 本来能进入总参谋部 可他一心报国 坚持要进一线作战部队 于是就去了淞沪前线某步兵团。这时 李军坐着轮椅路过 听到王强又在讲抗战故事 突然大怒 骂道:“别再讲那些狗屁不通的故事了!”王强也生气了 他想 好你个李老头 咱们还是邻居 抬头不见低头见 几次找你你都横眉冷对 现在又来拆我的台 你行你上啊!于是他便揶揄道:“我讲得不行 要不您这位抗战老兵来讲一个?李军气鼓鼓的 想了想说:“好 我今天就给你讲一个我的故事。”李军直了直身子 讲了下面这段往事:

抗日老兵讲述回忆录(抗日故事老兵的回忆)(1)

革命老人贾明朝在给孩子们讲诉抗日故事

王强平时喜欢写写小说故事 退休后 更是一发不可收 也发表了很多作品.他尤其喜欢写抗日题材 得意之作有很多 比如 某地有个特色菜 传说做这个菜的掌柜曾在十个日本鬼子面前大秀厨艺 看得鬼子都呆了 就在这时 掌柜突然用菜刀杀死了日军小队长 然后全身而退了;又比如 三个农民 想了一个精巧的办法 端掉了二十多个日军驻守的炮楼。

这些故事 读者们反馈说看着解气 朋友们也夸赞说写得不错 王国强得意极了 但不是所有人都看好他 比如楼下的邻居李军。李军九十多岁了 是个抗战老兵 王强一直想从他身上挖掘点精彩故事 可李军脾气倔 不买他的账 几次拜访都吃了“闭门羹”。

这天天气不错 王强正在小区里给几个邻居家的小孩讲故事 眉飞色舞的。

这时 李军坐着轮椅路过 听到王强又在讲抗战故事 突然大怒 骂道:“别再讲那些狗屁不通的故事了!”

王强也生气了 他想 好你个李老头 咱们还是邻居 抬头不见低头见 几次找你你都横眉冷对 现在又来拆我的台 你行你上啊!于是他便揶揄道:“我讲得不行 要不您这位抗战老兵来讲一个?

李军气鼓鼓的 想了想说:“好 我今天就给你讲一个我的故事。”李军直了直身子 讲了下面这段往事:

民国时 李军的父母是江浙有名的富商 家庭条件优越。1937年 李军18岁 刚从德国军校毕业 本来能进入总参谋部 可他一心报国 坚持要进一线作战部队 于是就去了淞沪前线某步兵团。

那个时候 李军最看不上的 就是他的“大老粗”团长 觉得团长既无知又自私 成天就会喊“杀死这帮狗娘养的”“喝了这碗酒 冲上去……”没有一点技术水平。

有几天 李军患痢疾住院 等他回到部队 发现团里几个有知识技战术水平好的士兵都不见了 一打听 原来是被派出去公干了:有的去长沙送文件、有的去南京汇报部队作战情况。

李军仔细一想 这些兵 不是高官子弟 就是富商人家 没有一个是穷人的孩子 团里让他们去后方 很明显是照顾他们 他猜这肯定是团长的主意 对团长的不满又增加了一些。

团长见李军归队 也试探着问他要不要去重庆送文件 李军怀疑是父母跟团里打了招呼 要团长特意照顾 因此坚决不同意 坚持留在淞沪一线。凑巧的是 大战当天就打响了 团长也没时间管他了。

李军他们团的任务;是坚守一个路口 主阵地是路口中央的环形工事 配合道路两旁的居民楼 稍微懂点军事的都知道 这阵地没啥可守的 面对全副武装的日军 这种简单的工事和纸糊的没啥区别。

突然之间 机械化的日军就上来了 他们的战术很简单 在装甲车的掩护下 炮兵轰完步兵冲 步兵冲完炮兵轰 而这炮弹的数量和密度足以让整个阵地不留活物。

团长把队伍以排为单位分好 只要敌人炮兵轰完 就派一个排上阵地 奋力打退敌人 敌人退下后又会用炮兵轰炸…一个排一个排地上去 不到半天 就报销了七个排 两百多个兄弟就这么没了,看到团长就这样让兄弟们白白去送死 李军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他拎起团长的领子 将他推到墙角 大喊:“你这是添油战术 是让兄弟们傻傻地去送死!”

抗日老兵讲述回忆录(抗日故事老兵的回忆)(2)

团长没有和李军争辩 只是不耐烦地让卫兵把他拉开 押到后方的军事监狱 之后 又有人将他押到了南京......

后来李军得知 他们团 仅仅坚守了三天 就几乎全团阵亡 团长也上了阵地 最后重伤 被卫兵救回了后方医院 可怜这一千多的大好男儿啊!

李军在监狱没待几个月 军事才能就被人发现了 因为战事吃紧 便让他出了狱 负责军队的正规化训练。后来 李军在战火中与部队失散 辗转到延安稳定下来 负责八路军的训练 教士兵识字、射击 使用炸药 学习战术队形......

经过多年的努力 加上各方的合作 我们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又过了大概十年 那时候新中国已经建立 李军成了上海驻军一名团级干部。一天 突然有个人找他 是淞沪抗战时老团长的一个卫兵老张。老张说 老团长患了重病 生命垂危 希望李军去见他一面。李军心里认定了团长是个老军阀 不愿去见 但又耐不住老张的反复恳求 最后还是答应了去一趟。

老张将李军带到了城郊的一处破屋棚 李军皱着眉头走进去 屋里黑漆漆的 透过昏黄的油灯 看到床上躺着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老头 李军心里的恨消了一大半。

李军四处打量着屋子 突然呆住了 只见破败的墙上挂着一张发黄的结业证 是英国一所著名军校颁发的!照片里的人 正是年轻的团长 比李军留学德国 还早十年!李军没想到 老团长也系统学习过军事 那当初咋还打那么傻的仗呢?

老团长看出了李军的疑惑 说:当年打淞沪会战 我们打得惨啊!一个排一个排上去送死 是添油战术 是最傻的战法 我难道不知道?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那个时候 咱们全团一千多人 识字率不到百分之十 大多数士兵 能听明白、用好射击‘三点一线”就算出类拔萃了。很多士兵上战场前连枪都没打过。给他们安排穿插、迂回渗透、定点爆破那些先进的战法他们一时也学不会啊!那个时候 咱们装备不如人 训练不如人 不靠流血牺牲 又能靠什么呢?

更何况 当年到处流传着“三月灭亡中国”的论调 我们淞沪战线也缺乏有效的纵深支撑 一旦被突破一点 整个战线都有可能崩溃......

老团长拨了拨油灯 屋里亮了点 他叹道:“那时的国运 就像这昏黄的油灯 本来就很脆弱只有这一点点光 如果不用人命去添油 可能早都灭了啊。

老团长的话说完了 李军久久不能平静 是啊 那个时候国运动荡 没有一批批战士如添油般地“送死" 怎么能换来艰难的抗战相持?

后来又聊了一会儿 李军才知道 团里最终将那些有知识、懂军事的士兵送走 是所有兄弟主动要求的 因为他们知道 固守路口是消耗战 全团没几个能活下来 兄弟们都想给后方留下几个优秀的军事干部当种子啊!

老团长又拿出一张纸 说他后来伤愈 腿脚不利索 不适合再上战场 但他很关注那些被提前送走的士兵 他很欣慰 他们都成了抗日的中流砥柱 没有一个孬种。

这时 老张也开口了 说那天团长送走他们时 只说了几句话 团长说:“你们到了后方 要努力练兵 坚决抗日 永远记住 你们的空间和时间 是我们所有兄弟用自己的命换来的!”

抗日老兵讲述回忆录(抗日故事老兵的回忆)(3)

李军的故事讲完了 咳嗽了几声 他对王强说:“我没想到自己误会了团长近二十年!自以为团长的战术很傻很愚昧 没想到那是兄弟们没有办法的办法啊!正是这么傻傻的一场场惨败 才换来了国家不亡、民族独立啊!

“那时候 我们和日军的军事实力悬殊 但我们没有选择投降 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添油了,我看过你写的故事 当然也希望你们有才华的人多写写抗日的故事,但不是要你们胡乱写。希望你们能尊重历史 不要忘了历史 尤其是不要把日军写成了傻瓜 从而把我们那些甘愿送死的兄弟们也都写成了傻瓜 你明白吗?”

说完 李军坐着轮椅走了 王强则愣住了 久久回不过神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