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最初的“纸”实际上就是蚕茧抽丝后形成的下脚料做成的,可以说丝绸技术直接促成了纸张的发明。比如我国后来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与丝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丝绸技术是原创技术,对古代后续的发明影响极大。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特征。距今8500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已经存在蚕丝残留物。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现了蚕的纹饰。距今6000年前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了最古老的骨蚕......。这些考古发现证实,在其他文明茹毛饮血之时,华夏先祖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和制造丝绸了。可见丝绸文化之独特,中华文明发生之久远。丝绸文化不光发生得很早,关键是对后世的文化影响极大。

我们大家都知道丝绸是中国人发明的,丝绸是中国人的骄傲。丝绸不光是一种技术、产品,丝绸已成为一种文化、文明的象征。它在人类历史的过往不光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同时也影响了世界。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丝绸,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一、丝绸的影响,二、丝绸的秘密。

一、 丝绸的影响

现今世界我们已经深刻的感知到技术发明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力,尤其是大的发明,它会在消费习惯、产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文化、国家竞争力等诸多环节上产生深刻的影响,比如现今的互联网。而在物质、精神文明极度匮乏的远古时代,一项大的发明会更加深刻的影响人类的文明进程。在此,笔者就粗浅的整理一下,不足之处请指正。

1、丝绸技术是原创技术,对古代后续的发明影响极大。

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特征。距今8500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已经存在蚕丝残留物。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现了蚕的纹饰。距今6000年前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了最古老的骨蚕......。这些考古发现证实,在其他文明茹毛饮血之时,华夏先祖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和制造丝绸了。可见丝绸文化之独特,中华文明发生之久远。

丝绸文化不光发生得很早,关键是对后世的文化影响极大。

比如我国后来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与丝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最初的“纸”实际上就是蚕茧抽丝后形成的下脚料做成的,可以说丝绸技术直接促成了纸张的发明。

而北宋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其灵感来源于丝绸上的凸版印花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丝织品已是大面积的多彩套印,比正式出现的唐代雕版印刷品要早近千年。因此完全可以说,丝绸上的凸纹版印花是后代雕版印刷术的鼻祖,是印刷术的初始原创发明。

此外最早发明于战国时期的司南(测定方位的技术),也因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达促进了指南针的实践和完善。

再如,出现于东汉时期的花本式提花机的丝织提花基本原理,也就是将花纹图案通过织机综片与踏杆配合产生的把经纱分成若干组,再通过事先编制花本的方式储存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提花程序的过程,这中间包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传入欧洲之后,不仅对欧洲丝织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近代电报通信技术甚至计算机原理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另外集英、美、中等国顶级科学院院士的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以26个英文字母为开头的中国对世界有贡献的科技成果,其中包括:F--提花机与水平织机、G--缫丝机、 纺丝机和并丝机。后来欧洲的工业革命的许多现代化的纺织机械完全是建立在这些技术基础之上而形成兴起的。

2、 对汉文字的发展影响巨大

我们大家都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表意文字形成的关键特性是“以形表意”,啥意思呢?通俗讲就是通过符号、图画的形式来形象表达的意思。

那好,我们来看看,反映到汉字中的形成就是表达和丝绸整个产业活动高度相关的生活场景有多少?比如桑、蚕、帛和大量“乡”部字及与其有关的汉字的产生和应用。《说文解字》中,收录篆文9353字,其中含“丝”部的,共有248字,约占其篆文总数的3%。汉语中还有大量与这些字相关的词语,如:桑蚕、桑麻、桑梓、蚕种、缫丝、纺丝、丝绸之路、帛画、玉帛、财帛等。这些词语大都与蚕丝业生产、生活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此外,还有许多与丝绸文化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如作茧自缚、锦囊妙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等。另外 大量文学作品也以描写蚕桑丝绸来抒发情感或反映社会现实 如李白的《陌上桑》 杜甫的《白丝行》等。

由此可见,当时的丝绸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何等的地位。

3、对民俗的影响

丝绸文化中民俗色彩浓郁,中国人的蚕神崇拜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数千年来有关蚕神的神话传说绵绵不绝,而且蚕神众多,各地正宗的蚕神不下10种,如有祭奠“蚕花娘娘”的,有祭奠“蚕三姑”的,也有祭奠“蚕花五圣”、“青衣神”等等。众多有关丝绸文化的歌谣、谚语、方言俗语,是历史的活化,积淀着浓郁的民俗色彩,许多岁时习俗、社会习俗和人生礼仪习俗都与丝绸文化有关。

4、对世界交流的影响

丝绸声名远扬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开辟后,东西方往来更为密切。丝绸产品的高品质对于西域各国来讲大受欢迎,换来的是商贸的高利润,这使得大量丝绸往西域各国传播,再通过西域各国传到更远的地方,直至欧洲。西域各国商人也如法炮制,致使丝路上的“使者相望于道”,乃至于后来允许商贸后,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人迅速成为最为庞大的队伍,这中间还夹杂着传播和学习佛法的僧人们。慢慢地,丝绸之路正式成为一条贸易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在各国商人的推动下,丝绸也自然成为最古老的世界商品,引起各国人民的钟爱。

丝绸作为友好的使者,在大量丝绸输出的同时,中国也获得了其他西域国家的中国缺少的植物、作物等。

比如:公元前115年再拜张骞为中郎将,二次出使西域。组成了一个300人的超豪华使团,每人携带良马两匹,备牛、羊万头,大量金银丝帛等礼物,再经河西往西域各国出使。他们经乌孙、大宛,又分派使节广泛至西域、大月氏、康居、身毒、安息、奄蔡、条支等国。乌孙等国也相继派使臣来长安,谒见汉武帝。自此,汉朝与西域各国交往频繁。

中国从西域中亚各国同时也移植了西瓜、辣椒、胡萝卜、莒蓿、大蒜等农作物和胡琴、胡笛、胡笳等乐器。中国人则将铁器等先进手工业品和打井等技术传于各国。特别是中国的丝织品,最使他们称羡不已。他们当时的衣服全为皮毛、大麻制成,棉布还不多,一见柔软美丽的丝绸,视为至宝。此后,中国的饲蚕取丝纺织技术在西域得以传播。

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则是强大的唐王朝。它承前启后,对东、西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当时,东西方相互传入和移植的东西很多。医术、舞蹈、武学和一些著名动植物,都使双方开阔了视野。汉代习惯将西方输人的东西冠以胡字,如胡琴、胡瓜、胡萝卜等;唐代则习将它们名称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据《唐会典》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互相通使交往,每年取道丝绸之路前来长安这个世界最大都市的各国客人,数目皆以万计,定居中

国的,单广州便以千计。

到了宋元时期,随着中外交往了解的增多,出现了一系列中国人记述外国和外国人记述中国的著作。比如国人汪大渊的《夷岛志略》、周述观的《真腊风土记》等;再如西人的《马可波罗游记》、《伊本·巴图塔游记》等。特别是马可波罗,还见了元世祖忽必烈,前后在中国近二十年,曾任元朝地方行政长官。回国后所述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亦称《东方见闻录》,以西方人眼光看中国,对中国北京、杭州、西安、泉州、广州等许多重要城市,都作了生动记述。该书在欧洲问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哥伦布便曾仔细阅读该书,他远航的目的本来也是要到中国,不过后来却意外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可以这么讲,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中国的社会发展与科技水平,远远超过西方。这其中,丝绸作为代表性的技术、发明和产品,它深深的影响了世界一千多年。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 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我们现今构建的引领全球化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实际上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延续、发展。说是古老文明的复兴,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二、 丝绸的秘密

我们上面粗浅的讲了一下丝绸对于我国及古代人类的贡献与影响,那么到底丝绸有何神秘之处能够产生如此影响?丝绸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丝绸的关键在丝,它是一种天然的纤维,是古代四大天然纤维棉、麻、毛、丝之一,是蚕吐出的丝,是一种动物纤维,它的发现充分显示了中国古先民对于纤维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及对于自然界细致观察的一种能力。

丝绸的丝来自于蚕,是一种特殊的动物蛋白纤维。丝绸历史悠久,传说在黄帝时代,黄帝之妻嫘祖发明“养蚕取丝”并授之于民。但考古研究发现,中国先民最早驯养家蚕,逐渐摸索并掌握“治丝”技术的时期可以最早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要早于黄帝时代。考古学家在仰韶文化遗址曾出土世界上时代最早、带有色泽的丝织物,这一重大发现直接证实了这一推断。很显然,是中华先民的发明。我们这里不是考古,主要是想关注一下最早的丝绸发现、制作来源,以此来解读我们祖先的智慧,及丝绸形成的传统工艺对于现代的影响。

可以这么讲,我们现在的所有的现代化的丝绸蚕丝的获取、丝绸的织做,其基本原理,都是延续古老的工艺,只不过是进一步的优化、进步了而已。

那么,最初的蚕丝获取是如何得来的呢?

蚕丝肯定是跟蚕有关,那我们先看一下,蚕的生活史。

下面两张图显示的是蚕的整个生命周期和各阶段的实时间。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1)

蚕的生活史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2)

蚕的生活周期

蚕一般是每年的三月底到五月,正好也是桑叶发芽的时节。可以看出整个蚕的生命周期也就不足两个月,其中,最关键的是蚕、蛹两个阶段,这是蚕宝宝成长和吐丝的两个阶段。

最初的卵是这个样子,如下图: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3)

蚕卵

孵化出来是这个样子,如下图:叫蚁蚕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4)

蚁蚕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

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眠」。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5)

蚕宝宝吃桑叶

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她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如下图: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6)

吐丝结茧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7)

吐丝结茧

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如下图:这就是古语“作茧自缚”的出处。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8)

作茧自缚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9)

作茧自缚

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10)

羽化成蛾

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会结茧变成蛹,当蛹发育成蛾时,蛾会从茧里爬出来,然后蚕蛾交配、产卵,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整个历程和秘密。

这就是传说中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之妻嫘祖发现的自然秘密。

我们人类恰恰是利用了这个秘密为我们服务。我们应该感恩蚕宝宝!

我们祖先的蚕神崇拜,其实就是崇拜蚕宝宝!

我们中华民族就只这样一个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我们文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再看我们人类是如何从蚕茧中抽丝的。

我们后人经过总结、固化后,把这个抽丝的过程叫做“缫丝”。

“缫丝”的关键在于“蚕茧”的状态下进行,我们上面的蚕宝宝生命周期途中已经介绍,蚕宝宝在蚕茧的过程只有13天左右,也就是两周,人们必须在这两周内完成抽丝,否则等到蚕破茧而出的话,它的丝就已经降解,将无法用作织物。

随后的操作是用蒸汽把它闷死,然后再把它放在水里煮沸,这样可以把包裹在蚕茧外面胶状蛋白进行融化,这样包裹在蚕茧里的蚕丝就容易解开了。如下图: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11)

大锅煮茧

这样是不是很残忍,没办法,古人为了生存只能这样,要不怎么后来要崇拜蚕宝宝呢?其实应该是祭拜才对。

然后就是取丝,将30-50个茧的线穿过竹棒上的小孔,送入手动操作的线轴上,这是一个非常细致的活,动作需要非常缓慢。如下图: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12)

取丝,又叫缫丝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13)

取丝,又叫缫丝

以上是古法“缫丝”,很辛苦,工作环境也差,效率也很低。丝绸需要的蚕茧数量非常惊人,一斤的丝绸差不多需要两三千个蚕茧,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丝绸均是奢侈品,只有大户人家才穿得起的原因。现在即使现代化技术生产效率高,好一些的丝绸衣服一套也要卖到几千元。

下一步是用温水清洗这些丝线,去除融化蛋白的残留物,之后就是织成布,染成各种颜色,做成各种丝绸制品了。

现代大机器生产条件下,效率高、生产环境好,质量稳定,但是别忘了,基本的工艺原理还是古人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用机器代替人工,效率高了而已。

我们再看看现代大机器生产的工艺流程: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14)

缫丝前的杀蛹、烘干初加工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15)

剥茧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16)

选茧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17)

煮茧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18)

制丝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19)

复摇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20)

整理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21)

检验

丝绸的进化(丝绸的秘密)(22)

缫丝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很明显,现代化达机械生产条件要好多了,生产效率高了、生产环境好多了,这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但是其基本原理还是古时候的基本操作,现代解决的只不过是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

由于率先起步,兼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中国丝绸业自此一直领先于世界,在规模、总量、品种、质量、技术、工艺等方面都远远走在前面,中国因而是世界丝绸生产和丝绸贸易的重心、中心和扩散源,代表着世界丝绸生产的最高水平和最高成就,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近代工业革命后方才改变。

有时候,我老想一个问题,我们中华民族正是因为农耕文化深厚,才导致缺少工商业文明的基因和思维。人也厚道,不像西方人那样强盗鸡贼。否则,要按现今商业逻辑算的话。技术创新、专利发明有收益权利的话,将近300-400年的专利收益,那得多少钱啊?那西方人不得世代穷死。

全文完,如果您喜欢,就给点个“赞”或者“在看”吧。谢谢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