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诸葛亮陵墓千年未盗的真相(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
揭开诸葛亮陵墓千年未盗的真相(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其二:就是根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史书记载诸葛亮的墓地葬在沔阳定军山脚下,但在埋葬的时候,却是根据地势而定,不堆土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道诸葛亮墓地的人就少之又少,而这种下葬方式也是三国时期较为流行的秘葬方式,现存墓冢系后代起封。就这样大家对诸葛亮的真实墓地在哪里都不知晓,而对于后世起封的武侯墓,历代的盗墓贼也就懒得光顾。其实对于诸葛亮墓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依然完好无损,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诸葛亮临终之前留下遗令要求葬在定军山,并且一再强调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入葬时只穿随身便服,不要随葬任何器物。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故诸葛亮墓中没有任何珍贵的金银财宝,自然也不能引起盗贼的兴趣了。反观历史上被盗贼光顾过的墓地,无不是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封建时期,人们的思想相对比较愚昧落后,在人死之后,会崇信在另一个世界仍然过着类似人间的生活,对待逝者也应该“事死如事生”。战国后期儒家经典《荀子·礼论》也曾记载道:“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因而后世王侯将相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应仿照世间。
据文献记载,秦汉时期的陵墓内均设有殿堂庙宇收藏已故帝王的用具、衣冠,置宫人献食,犹如生时状况。一时间诸侯攀比成风,中国厚葬活动盛行。然而,随着中国厚葬之风的兴起,盗墓活动也日益猖獗。由于诸侯贵族墓地,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到东汉末年已出现“十墓九空”的现状。凡是被盗贼光顾的墓地,绝大多数陪葬品会被盗墓贼席卷一空,以致后来奸雄曹操置“七十二疑豕”确保安全。但与之相比,同时期葬于定军山的诸葛亮墓却历经1700年,始终无人敢盗!
三国名相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出生于徐州琅琊阳都县(今山东临沂市人)一个官吏之家,先祖诸葛丰曾在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父亲诸葛圭则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可以说诸葛氏在当时琅邪也算是名门望族,远近闻名。不幸的是诸葛亮年幼时父母早亡,只能与其弟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后辗转漂泊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不相信)。”
对于年轻的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人们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最后在徐庶的引荐下,蜀主刘备三顾茅庐才将这位卧龙请出山,并且深深的感动了诸葛亮,书写了“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佳话!随后在奸雄曹操拥兵百万南下,意在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时,诸葛亮以“舌战群儒”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章武元年(221年),汉中王刘备在群臣的劝谏下于成都登基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后,诸葛亮又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自此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随后诸葛亮又与东吴修好结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积极实施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先后六次北伐曹魏政权,但多因粮草不济无功而返。最终在北伐的道路上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享年54岁。
对于诸葛亮的病逝,司马懿大为欣喜,亲率大军追击撤退的蜀军,结果却被蜀将姜维推出的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吓得仓惶撤退。当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时,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司马懿见状果断飞马撤离,奔行数里数次询问部下:“吾头尚在否?”对此《汉晋春秋》也记载道:“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司马懿撤退后,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司马懿听闻蜀军在斜谷发丧后更是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可以说诸葛亮是带着无尽的遗憾病逝五丈原,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绝唱。在诸葛亮死后,全军的将士都悲痛不已,他的墓葬按照生前的遗愿埋葬在了沔阳定军山脚下,这也表示了自己死后也没有忘记要恢复汉室的美好夙愿。而自古以来,在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帝王将相的墓葬在乱世之中都未能躲过被盗掘的命运,而诸葛亮一代武侯,位极人臣,且死后归葬之地于史有载,却为何历经1700年始终无人敢盗呢?
其实对于诸葛亮墓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依然完好无损,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诸葛亮临终之前留下遗令要求葬在定军山,并且一再强调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入葬时只穿随身便服,不要随葬任何器物。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故诸葛亮墓中没有任何珍贵的金银财宝,自然也不能引起盗贼的兴趣了。反观历史上被盗贼光顾过的墓地,无不是厚葬有珍宝财物的陵寝,规格越高的陵墓被盗掘的风险就越高,甚至有些帝王的陵寝不止一次被盗掘。
其二:就是根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史书记载诸葛亮的墓地葬在沔阳定军山脚下,但在埋葬的时候,却是根据地势而定,不堆土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道诸葛亮墓地的人就少之又少,而这种下葬方式也是三国时期较为流行的秘葬方式,现存墓冢系后代起封。就这样大家对诸葛亮的真实墓地在哪里都不知晓,而对于后世起封的武侯墓,历代的盗墓贼也就懒得光顾。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为何始终无人敢盗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诸葛亮生前的名声非常好,诸葛亮一生并无金银财产,反而还为蜀汉鞠躬尽瘁,白帝城托孤刘备曾许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谁料后主刘婵却是平庸之辈,但是诸葛亮依旧精忠报国,并没有擅自废立之事。
可以说生前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更是受到后世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皆有武侯祠供后人瞻仰,大诗人杜甫也作《蜀相》赞诸葛亮。对于如此受后世推崇和尊敬的一代名相,自然盗墓者不忍也不敢盗他的墓葬,谁要是敢盗诸葛亮的墓,除非是想被后人唾弃,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当然除了诸葛亮墓历经1700多年,始终无人敢盗外,诸葛亮墓葬还有两个奇怪之处。在诸葛亮的墓旁有两株千年桂花树,千百年来一直屹立不倒,反而长得越来越粗壮,亭亭如盖。而更让人奇怪的是后来诸葛亮墓的顶上居然长出了一颗高大的黄果树,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墓的上方是不能种树的,然而却出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对于诸葛亮墓葬出现的这一道独特的景观,后人展开联想,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妻子黄阿丑对丈夫的一片真心,便化身为一棵黄果树,在丈夫的墓上为他遮风挡雨庇护着他。
最后我们不得不说,诸葛亮的坟墓历经1700多年,仍然被保护得完好,这正是人心所向的见证。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帝王将相,生前享尽荣华,死后又风光厚葬,但却落得暴骨荒野的下场,可见下场有多么的凄惨。而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智慧神的杰出代表,他集忠、孝、义、谋于一身,被历朝历代名士贤臣推崇,地位更隆高得无以复加。如此忠义之人,自然备受人们的敬佩。那个盗贼会冒着落的千古骂名,去盗这么一个被人尊敬的人物的坟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