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康熙摘下他的官帽脱下他的官袍(三件大事三封信)

康熙摘下他的官帽脱下他的官袍(三件大事三封信)他们三者的关系就像夫妻俩闹离婚,王辅臣就是夹在两者之间的孩子,亲爸爸还是亲妈妈,两者不得好选。因为,一方面吴三桂对他相当器重恩重如山,另一方面自己的儿子王吉贞还在康熙身边做人质呢!康熙和吴三桂势均力敌,王辅臣势力倒向哪一边另一边就会必败无疑。吴三桂是三藩之首,灭了吴三桂其他两藩都是摆设,但吴三桂的根基用孝庄太后的话说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富可敌国,征服他唯有等他老死力量才会减弱,况且在征服吴三桂路上还有一只更大的拦路虎,那就是王辅臣。三藩之乱,吴三桂杀了康熙重臣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布“讨打满清檄文”后正式起兵反清,同时也不忘拉拢自己的旧部下王辅臣。王辅臣当时身为陕西提督,他在吴三桂的麾下曾战功卓著备受赏识,此时王辅臣距离京城最近,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康熙造成极大威胁。

康熙摘下他的官帽脱下他的官袍(三件大事三封信)(1)

《三件大事三封信,康熙笔杆也是枪杆!》

文/崇新会

在《康熙王朝》中,众所周知,康熙在撤三藩时差点翻船,当孝庄太后知道康熙撤藩决定时,极力规劝康熙停止幼稚想法,年轻气盛的康熙哪能听进老祖宗的肺腑之言,一意孤行和奶奶强力狡辩,孝庄太后气的当场昏厥过去。

孝庄太后一生走过无数政治险滩,连她都能被气晕的事件,其艰巨程度可见一斑。

吴三桂是三藩之首,灭了吴三桂其他两藩都是摆设,但吴三桂的根基用孝庄太后的话说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富可敌国,征服他唯有等他老死力量才会减弱,况且在征服吴三桂路上还有一只更大的拦路虎,那就是王辅臣。

三藩之乱,吴三桂杀了康熙重臣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布“讨打满清檄文”后正式起兵反清,同时也不忘拉拢自己的旧部下王辅臣。

王辅臣当时身为陕西提督,他在吴三桂的麾下曾战功卓著备受赏识,此时王辅臣距离京城最近,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康熙造成极大威胁。

康熙和吴三桂势均力敌,王辅臣势力倒向哪一边另一边就会必败无疑。

他们三者的关系就像夫妻俩闹离婚,王辅臣就是夹在两者之间的孩子,亲爸爸还是亲妈妈,两者不得好选。因为,一方面吴三桂对他相当器重恩重如山,另一方面自己的儿子王吉贞还在康熙身边做人质呢!

王辅臣因数次移主而被人称“活吕布”“马鹞子”称号,康熙深知王辅臣的性格和此时的重要作用,康熙再难也要试图从吴三桂手里抢到这个宝贵的“孩子”,即便抢不过来,只要王辅臣能按兵不动几个月,康熙对付吴三桂就有胜算。

吴三桂派部下携重礼和密信前往平凉,希望王辅臣能西渡黄河,直捣康熙老巢,让康熙首尾不得兼顾。

吴三桂已重礼先行王辅臣,而康熙又该怎么做呢?

方法一:也给钱行不行?吴三桂给你多少钱,我给你更多中不中?

方法二:给权行不行?你觉得钱少了,我给你封官加爵要不要?

方法三:威胁行不行?康熙可不可以说“你还想要你儿子不?他可是正在我手里当人质呢,只要你一反,我随时处死你的儿子!”

康熙一生有一种大海的气魄,他的鸿鹄之志岂非小肚鸡肠可以替代?如果他能按照上面的方法行事,那康熙就不是圣人而是俗人了!

康熙先对王辅臣之子王吉贞极尽封赏,委以高官厚禄,极尽拉拢之意。然后,他也要给王辅臣写封信,只是这封信不是他亲自执笔。

康熙赐座王吉贞,问他最近西北方面有没有家书?王吉贞诚惶诚恐矢口否认。

康熙:“你想你的父亲吗?”

王吉贞:“家父先是天子之臣。其次才是在下之父。”

康熙:“如果你父王辅臣举兵为乱的话,你将何去何从?”

王吉贞:“在下当守臣子之节,与父绝义!”

这话听着舒舒服,可康熙并不信以为真。

康熙反问王吉贞:“吴三桂之子吴应雄不也是皇亲国戚吗?可是吴三桂一反,吴应雄照样夜袭皇宫,取朕和老祖宗的首级。”

王吉贞听此言吓得浑身一激灵站了起来,他觉得此时无论怎样做都不对了。

康熙一摆手势说:“坐,笔墨伺候!”康熙要求王吉贞为他代笔给他父亲写封信,王吉贞战战兢兢地拿起了笔。

康熙口谕:“爱卿如面,而今爱卿音容笑貌仍在眼前。你坐拥重兵,虎视西北,窥测天下,满朝大臣都料定王辅臣必反,独有朕以为未必!所以,今天借令郎之笔送你两句话:其一,朕必胜吴三桂必败!其二,你无论何时来归,朕将抛弃前嫌,出宫远迎,因为你是国家之栋梁、朝廷之忠臣!钦此。”

最后康熙交代王吉贞:“吉贞啊,如果你父亲执意要造反的话,你只管带兵来打,在此之前,朕仍将视你们父子为朕的异性骨肉。”

话音未落,康熙声音哽咽不能自已,脸上早已是泪流满面!

让王吉贞提前参与父亲的大事件,康熙让王吉贞代写书信意义深远。

王辅臣看到儿子平安归来如释重负,喜不自禁道:“现在谁也不能控制咱们了!”王吉贞迫不及待地掏出康熙口述自己手书的康熙来信。

康熙在信中直接解说破王辅臣此时的处境和心机:“因为兄是在待机而动以求一逞,如果吴三桂取胜,兄将挥兵北上攻打京城,如果朝廷取胜,兄也将挥兵南下平叛灭贼,因此兄反与不反,不在兄如何决断,而在朝廷能否击败吴三桂!爱卿,朕借令郎之笔送兄两句话:其一朕必胜,吴三桂必败。其二兄无论何时来归朕仍将抛弃前嫌出宫远迎,兄仍为国之栋梁,朝之忠臣!”

在这封信里,康熙一方面表达自信料定王辅臣不反,并特别强调吴三桂必败自己必胜,力劝王辅臣不要出现选边错误。另一方面为了让王辅臣没有后顾之忧,康熙对王辅臣的来归不限时间不顾前嫌,把王辅臣提高到“朕的异性骨肉”“出宫远迎”的段位,这是一种何等的诚意和尊重!

能逼皇帝称兄道弟并潸然泪下,康熙如此礼贤下士谨慎低调,足以证明王辅臣的作用是多么的举足轻重!

看到康熙来信,王辅臣告诉儿子,吴三桂在此前的密信也是情理并茂,感人至深,吴三桂在信中向其盟誓,要和他平分天下。

两边都是势均力敌的情感和势力高手,王辅臣到底该如何抉择呢?

此时王吉贞说话了。王吉贞就是当年康熙在山西训话时被一泡尿憋晕的干吏,他亲自见识过康熙的处事能力,这次他是这样分析当前形式的。

他说:“康熙是当朝圣君,而吴三桂只是旧主,两个人的心胸气量不可同日而语,朝廷虽然暂时占据不利,但是他们毕竟是以全国抵一遇,钱粮兵俑,文成武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越往后朝廷日占上风,儿肯请父帅三思,万无与吴三桂玉石同焚,成千古之恨呐!”

王辅臣在夹缝中不知西东,此时他两面三刀的本性再次暴露,他权衡利弊待价而沽拥兵自重,虽然还是和康熙对抗着,但他拒绝了同吴三桂同流合污一起发兵的请求,这就给康熙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时,康熙的干吏周培公粉墨登场,周培公先用红衣大炮杀了王辅臣的威风,然后他准确把握康熙心思,单刀赴会成功劝降王辅臣。

王辅臣最后在关键时刻投降了康熙,使得三藩之乱的局势进入了新的拐点,而王辅臣的倒戈更加速了吴三桂的败亡。

文字本身是没力量的,但是文字背后的思想才最有战斗力。一代帝王康熙文韬武略,纸短情长,不卑不亢,理直气壮,话不多直击要害,情不表入木三分,运筹帷幄之中笔锋尽显,此时,康熙的笔杆已经不是笔杆,简直就是一把明晃晃的战抢啊!

康熙在战鳌拜,平三藩,攻台湾三件大事上,他分别写的三封信可谓嬉笑怒骂皆是锦绣文章,康熙的笔触到底有多厉害?

在收复台湾时,康熙对姚启圣的“千古之骂”堪称经典。

因康熙赋予明珠的临时专断权制衡姚启圣,康熙把姚启圣这个干老头子得罪了,姚启圣向康熙诉苦说不怕祖坟被刨,就怕圣心难测,于是称病辞职。

封疆大吏总觉得朝廷重满轻汉,动辄还惯以乌纱帽,姚启圣六十多岁饱经沧桑却这般矫情,康熙知道姚启圣得的是心病,他没有用物质嘉赏姚启圣,而是对陈廷敬和索额图说:“你们信不信,朕是越骂他,他是越舒服,朕越是骂他,他和朕是越贴心!”

虽然康熙对姚启圣骂旨的内容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姚启圣看了这封信的反应就知道康熙的文字力量了。

姚启圣收到康熙“千古之骂”后兴奋得上蹿下跳,他大赞康熙骂得“好,好,好好好好好,骂得好,骂的痛快,真乃千古之骂!”,喜不自禁的姚启圣开怀痛饮痛醉一场,老叫花子以痛醉配痛骂,其乐无穷啊。

姚启圣命令洪承畴:“立刻把这份骂旨装裱起来挂在我的书房,我要一日一见传之后世!”

康熙千古一骂的传世之作让姚启圣心花怒放,姚启圣回信康熙道:“罪臣姚启圣,带醉叩报皇上,皇上赐千古一骂,臣读之如饮百年佳酿,醍醐灌顶,身心俱醉,此刻,臣如梦初醒,已是焕然一新!”

与诛心姚启圣一样,康熙战鳌拜时也曾对九门提督吴六一写了非常重要的密信一封,信中给了“铁丐”吴六一绝对的信任和强大的权利,甚至把自己和老佛爷的生命之重都托付给了吴六一。

这三封信中,战鳌拜时,康熙的一封信让吴六一在危难时刻帮其扭转乾坤;平三藩时,康熙的一封信稳住王辅臣让局势瞬间可控;收台湾时,康熙的一封信骂得姚启圣如梦初醒愈挫愈勇……康熙因人而异变换文字题材,纵横捭阖把心理学玩到了极致。

同样是读到皇上来信,吴六一接到康熙的密信后因康熙托付太过沉重而不敢接旨,但接旨后力挽狂澜没让康熙看走眼;王辅臣读了康熙的信后,虽然也非常震撼非常动容,但是他还不能做到立地成佛,因心存芥蒂不肯归顺,康熙的红衣大炮让他吃尽苦头,如果不是周培公心地良善,王辅臣父子早成康熙的炮灰一把了。

怪才姚启圣不愧为康熙心灵知己,他对康熙的心性了如指掌,对康熙旨意心领神会,所以,即使康熙那么气势汹汹地骂他,他也觉得酣畅淋漓如沐春风。好朋友相处不讲方式不论武德,酒逢知己千杯少,心灵默契才是沟通的高级模式。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可以决定人的最终结局,凡是聪明人都懂得及时止损实时把控局势。精明的姚启圣做到了善终,康熙准他请求赐他书屋房产让他安享晚年。而投降后的王辅臣在三藩之乱后选择了自尽,王辅臣可不是笨子,当三藩撤去,他深知自己的功能已尽,知道康熙不会忘掉他曾经的恶,不会像信中承诺的那样会待他如“异姓骨肉”,为了保全家人,他唯有自裁身亡才能保留最后的体面。

康熙一生有一种大海的气魄,大事当前,康熙在运筹帷幄之中,指点江山游刃有余,杀人诛心挥斥方遒,成功把自己的笔杆成了枪杆!

这一切源自于知识的力量!

康熙当初征服姚启圣时,康熙怒斥桀骜不驯的姚启圣不服来辩,明眼的姚启圣还没开始较量就自愧不如甘拜下风,他认输的理由是:“皇上,臣从龙辇上皇上读过的书就知道,皇上早已博古通今,臣是辩不过皇上的!”

好书分享学者读,好经只有佛心懂,好曲弹给知音听,好文写给知己品。高水平的交流不用说到句号,高质量的竞技只需点到为止,无苦口婆心之苦累,无对牛弹琴之劳形,以小博大,流水无痕,顺应自然,水到渠成。

见识过康熙笔触的厉害,你会明白,康熙绝不只是文采斐然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而是在每个节点上都能对事件的本质做出最精准的把握,再用他诛心的文字人格的魅力作为载体和催化剂,做到了一语中的一字千金事半功倍的强效。

不怪洋葱催人泪,故问何必剥它心?

此时,谁还再敢说知识无用论?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铜臭充盈只能腐蚀人的肉体,满腹经纶才能升华人之灵魂,堆金积玉之家应抵不过书香门第门庭,一代圣君腹内有书气自华,用一支神笔勾勒出一副壮丽伟岸的大清江山图,康熙饱读诗书学以致用,广博的学识大海的气魄就是他屡次制胜的力量和智慧源泉。

康熙摘下他的官帽脱下他的官袍(三件大事三封信)(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