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曾侯乙编钟结构介绍(乐器之王曾侯乙编钟的详细探究)

曾侯乙编钟结构介绍(乐器之王曾侯乙编钟的详细探究)钟架是由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和八个圆柱承托着七根彩绘木梁,端头装有透雕纹饰的铜套,构成曲尺形钟架曾侯乙编钟除了最大之外,还有一个神奇的特点就是“一锤双音”,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一件钟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而且,两个乐音之间刚好相差三度。在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前已经有学者在对国内的先秦乐器进行考察时发现了这一现象,但由于争议很大而没有得到确认。后来曾侯乙编钟中再次出现了一锤双音的现象,且钟上正鼓和侧鼓的发音部位还分别铭上了该处对应的音名,因此“一锤双音”得到了明确无误的确证。最下层是两组大型长枚甬钟12件。其下层正中悬挂的编钟铭文上记载是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高92.5厘米,口径60.5*46.2厘米,重134.8公斤。曾侯乙编钟的钟梁上刻有表示悬挂位置的律名,与钟体上的标音铭文对照发现,这套编钟的部分钟体发生了位移,缺少了一件最大的甬钟。取代它的,是一件圆形的镈钟

曾侯乙编钟结构介绍(乐器之王曾侯乙编钟的详细探究)(1)

编钟,是我国古老的打击乐器,起源于西周,鼎盛于春秋一直到秦汉王朝,作为历史上最古老的乐器,对现在音乐界乃至世界乐器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编钟是有大大小小不同体积的扁形圆钟组成,主料材料为青铜,故又为青铜编钟,因为体积的不同而组合为不同的音律,用小锤有节奏的敲击,就会发出美妙醇厚的声音,时而策马奔腾,时而悠扬婉转。古代有专门的乐师在做这项工作,最初多在皇族贵族使用,因此使用编钟者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接下来就为大家深度剖析编钟,了解不一样的变种世界。

曾侯乙编钟结构介绍(乐器之王曾侯乙编钟的详细探究)(2)

首先从结构来说,目前出土的最大的编钟是曾侯乙编钟,它的总长度为7.48米,宽为3.35米,高是2.73米,重约2567公斤。

曾侯乙编钟结构介绍(乐器之王曾侯乙编钟的详细探究)(3)

中层为三组甬钟,共33件;最大甬钟高153.4厘米,重253.6千克;最小的钟通高20.2厘米。中层一组为短枚钟,共11件;中层二组为无枚钟,共12件;中层三组为长枚钟,共10件;下层一组三件,下层二组九件也是长枚钟,因其形状巨大,被称为大型长枚甬钟。

最下层是两组大型长枚甬钟12件。

曾侯乙编钟结构介绍(乐器之王曾侯乙编钟的详细探究)(4)

其下层正中悬挂的编钟铭文上记载是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高92.5厘米,口径60.5*46.2厘米,重134.8公斤。

曾侯乙编钟的钟梁上刻有表示悬挂位置的律名,与钟体上的标音铭文对照发现,这套编钟的部分钟体发生了位移,缺少了一件最大的甬钟。取代它的,是一件圆形的镈钟,乃是楚惠王赠与曾侯乙的礼物。

曾侯乙编钟除了最大之外,还有一个神奇的特点就是“一锤双音”,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一件钟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而且,两个乐音之间刚好相差三度。在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前已经有学者在对国内的先秦乐器进行考察时发现了这一现象,但由于争议很大而没有得到确认。后来曾侯乙编钟中再次出现了一锤双音的现象,且钟上正鼓和侧鼓的发音部位还分别铭上了该处对应的音名,因此“一锤双音”得到了明确无误的确证。

曾侯乙编钟结构介绍(乐器之王曾侯乙编钟的详细探究)(5)

钟架是由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和八个圆柱承托着七根彩绘木梁,端头装有透雕纹饰的铜套,构成曲尺形钟架

曾侯乙编钟结构介绍(乐器之王曾侯乙编钟的详细探究)(6)

曾侯乙编钟结构介绍(乐器之王曾侯乙编钟的详细探究)(7)

钟的配件有钟构架、木槌、撞钟棒组成。其中钟构架是虎形的,俗称“爬虎”,造型生动,充满动感;木槌用于击奏中、上层编钟,出土工6件;撞钟棒用于撞击下层的大型甬钟。

在奏乐方面,编钟音域宽广,跨越五个半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了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