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兵马俑原本的颜色是什么色(在没有化学颜料的秦代)

兵马俑原本的颜色是什么色(在没有化学颜料的秦代)


兵马俑原本的颜色是什么色(在没有化学颜料的秦代)(1)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4260平方米的一号坑如今伫立着1000多件兵马俑,军阵整体向东,呈现出厚重的灰黑色。这符合很多人对秦朝历史的认知,也是很多人通过照片看到的兵马俑色彩。但其实兵马俑是彩绘的,那么兵马俑身上的其他颜色去哪儿了? 兵马俑颜色谜团直到2009年开始的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才得以揭开。这次挖掘,让兵马俑从此打破了“灰头土脸”的形象,颜值提升的同时,更有一种颜色发现并命名为“中国紫”。这种神秘的紫色颜料目前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而秦俑是现在知道的,有确切出土地点和年代的最早使用它的实物。


兵马俑原本的颜色是什么色(在没有化学颜料的秦代)(2)


1 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古代工匠曾调出了两种特殊的色彩,“中国蓝”和“中国紫”,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蓝”和“中国紫”究竟是个什么颜色,却一直无人知晓。 1979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震惊世界的神秘地下军阵在陕西临潼重现世界。 威名赫赫的秦帝国就这样露出了它绚烂的冰山一角:朱红、紫红、粉红、粉绿、粉紫、粉蓝、桔黄、黑、白、赭……一尊尊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军阵俨然,仿佛仍在守护着大秦帝国。然而,这些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色彩”却只维持了短短几分钟,甚至只有15秒——须臾之间,颜料纷纷脱水、起翘、剥落。 1988年,兵马俑第一次大规模发掘的学术报告——《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出版,其中多处提到了兵马俑为彩绘这一事实。 1979年7月11日,考古工作者在仔细发掘清理陶俑


兵马俑原本的颜色是什么色(在没有化学颜料的秦代)(3)


3 为了弥补兵马俑迅速褪色这个遗憾,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外科学家开展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与合作,并有了令人意外的发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弗利尔研究所的颜料科学家伊丽莎白·菲兹胡等人第一次从汉代陶器、青铜器彩绘及颜料中分析出一种在自然界中未曾发现的独特物质——硅酸铜钡,并命名为汉紫、汉蓝,也称“中国紫”“中国蓝”。 中国古代早期的颜料多取自矿物质和植物,完全由人工合成的颜料因其制作方法复杂而显得弥足珍贵。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一项长期合作研究结果显示,首次在兵马俑的彩绘中发现了这种人工合成的硅酸铜钡,将中国人工合成颜料的历史推前了许多年。 汉紫:又名硅酸铜钡 化学式——BaCuSi2O6 不易溶于水,是当今利用最新科学技术才能合成的一种物质。 也是中国古人从矿晶石中提炼而来的一种具有吸附性的染料。汉紫采用纯天然全新净化技术配方,将汉紫矿晶石和海泡石,凹凸棒土等矿物晶体精制而成具有矿晶分子结构的颗粒,其孔多,孔隙大,呈晶体排列,吸附能力是普通活性炭的5000倍以上。


兵马俑原本的颜色是什么色(在没有化学颜料的秦代)(4)


4 制作铅钡玻璃有可能为汉紫颜料提供技术支持。 迄今为止最早出土的汉紫颜料,源自宝鸡茹家庄西周鱼伯之妻墓出土的西周上釉装饰品。由于汉紫中的铜键为金属键,很难存在于天然矿物里。也由于钡矿的稀缺和较高的稳定性,限制了合成汉紫的出现,汉紫的不稳定容易导致高温分解成汉蓝,所以高纯度的汉紫很难获取。 汉紫的来源与铅钡玻璃酸盐很有渊源。我国商周时期,制备青铜时已有应用铅矿的经验,通常用它们来作为玻璃的助溶剂,而原始瓷也出现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最早的古玻璃(碱钙硅酸盐玻璃)制备技术,可能从原始瓷釉技术演变而来。战国中晚期发展出了成分特殊的铅钡玻璃酸盐,秦俑汉紫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被人们偶然发现并作为颜料使用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