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亲妈对孩子真好(怎么你却成了后妈)

亲妈对孩子真好(怎么你却成了后妈)他孩子气的话令我哭笑不得! 当儿子也道歉时,我却一百八十度大反转,毫不客气地训斥:“谁让你在屋里疯跑的?就不能少给我惹麻烦……” 儿子倍感委屈:

亲妈对孩子真好(怎么你却成了后妈)(1)

周末,邻居家的朗朗来找我家儿子玩。两人各扛一把大枪,满屋子追着玩CS枪战。结果,碰倒了鞋柜上的花瓶,水洒瓶碎。

朗朗带着哭腔道歉,我很客气地安慰他:“没事,没伤到你就好。”

当儿子也道歉时,我却一百八十度大反转,毫不客气地训斥:“谁让你在屋里疯跑的?就不能少给我惹麻烦……”

儿子倍感委屈:

“朗朗说对不起你就原谅他,我说对不起你却批评我!你到底是我亲妈还是他亲妈呀?难道你是我后妈吗?”

他孩子气的话令我哭笑不得!

仔细想想也是,我对儿子要求一向严格,不容许他犯一点错。仗着是亲妈,就毫不客气地对待他,简直就成了传说中的“亲生后母”。

比如:明明心里非常爱孩子,但由于爱得不得章法,所以说出的话、做出的事让孩子很受伤;

或者是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甚至一味否定打击孩子……

这就是“亲生后母”现象。

亲妈对孩子真好(怎么你却成了后妈)(2)

《当代生活报》曾推出“请别再控制你的孩子”主题活动。

其中有位林妈妈,从儿子五岁就给他报了很多兴趣班。报班依据不是孩子的喜好,而是她认为有必要。

  • 报画画班,因为她觉得画画可以陶冶情操。
  • 报速记班,因为她觉得掌握速记方法有助于学习。
  • 报羽毛球班,理由竟然是听说会打羽毛球的人更受领导喜爱。
  • 报架子鼓班,因为孩子爸认为架子鼓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当年他想学却没机会。

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以为,尽管孩子压根就不感兴趣。

甚至,为了陪儿子上好兴趣班,林妈妈还辞职专业陪读。

结果,几年之后,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上课开小差,不交作业,成绩一落千丈……

通过心理咨询师把脉,林妈妈终于意识到自己教育方法的不当。

她深刻自省,开诚布公地跟儿子沟通,听从孩子内心的想法,尊重孩子的真正喜好,这才不至于铸成大错。

因为爱之深,我们时常打着“为你好”的口号,替孩子做过多打算和选择。却没问问孩子真正喜欢什么。

人类学家费孝通分析得透彻“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到孩子身上,控制孩子。初衷是为孩子好,结果却遭孩子烦,成了孩子眼中不受待见的“亲生后母”。

对孩子更妥帖的爱,应该是如其所是,不是如我所塑。

亲妈对孩子真好(怎么你却成了后妈)(3)

亲妈对孩子真好(怎么你却成了后妈)(4)

有位豆瓣网友吐槽自己的妈妈是“亲生后母”。

在妈妈眼里,分数永远比她重要。考试成绩不理想了,从来不会鼓励安慰她,而是冷脸相待。

有一次她数学考了60分,妈妈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还说她的低分丢她脸。以至于每次考试她都极度紧张。

妈妈眼里永远有个“别人家的孩子”。

别的孩子什么都比她好,妈妈总是抓着她的缺点不放。这让她觉得,不管多努力,自己永远不够好。

妈妈还特别专制,大小事都得听她的。就连高考报志愿,她想报喜欢的播音主持,妈妈却威逼她选择了无感的化学专业。

妈妈还总是唠叨当妈多不容易,供她上学花了多少钱……这种道德绑架,令她充满负罪感。

原来,我们自认为对孩子的种种付出,并没有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度。因为,我们并没有爱到孩子的心里去。

孩子没考好,期望得到安慰和鼓励,我们却用严厉批评当作激励;

孩子想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我们却纠结孩子的就业……

我们的爱,和孩子想要的爱,不在同一频道上。

马克思曾说过: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爱孩子,应该做孩子贴心的朋友,心灵的太阳,给他带去光芒和希望。

与孩子的心同在的同时,更要懂得向孩子的思想靠拢。想孩子所想,爱孩子所爱,与孩子的思想同步。

亲妈对孩子真好(怎么你却成了后妈)(5)

田亮和叶一茜夫妻俩常在微博晒娃,他们的日常晒娃堪比一部生动的育儿经。

田亮曾说:“我最成功的事业不是跳水,而是教育好孩子。”

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刻板的,刻意的,更像是一种随性放养式的自在成长。

亲妈对孩子真好(怎么你却成了后妈)(6)

女儿森碟遗传了田亮的运动天赋。不久前参加国际田径比赛,获得了铜牌的好成绩。

对此,夫妻俩为女儿骄傲的同时,却也很淡定。

田亮表示:“我不会强迫女儿从事体育相关的行业,更尊重森碟自己的选择。”

平日里,功课之余,田亮像个大孩子带孩子疯玩。

陪孩子过圣诞节;陪孩子过生日;戏精儿子搞怪,不同的帽子要配合不同的表情,然后拍照留存……

有一次,孩子想看看被吓到是什么样子,所以田亮决定亲自出马进行表演。

两个孩子一左一右躲在电梯门口,田亮乘坐电梯而来。门一开,田亮玩着手机,假装若无其事地走出来。

两个孩子尖叫着扑上去,他做出被吓得浑身发抖的神态,嗔怪道:“两个小坏蛋啊!”孩子们笑得直蹦脚。

田亮家一双儿女阳光活泼,聪明伶俐,多才多艺,得益于夫妻俩的走心教育。

教育家包祥提倡孩子的“自然生长教育”,他认为“孩子的生长,同树木花草的生长一样,在太阳光下遵循自然规律有秩序地生长。”

而不是被父母强行掌控着成长。

因为,孩子有自己本来的样子,也是他未来能成为的最好的样子。

亲妈对孩子真好(怎么你却成了后妈)(7)

亲妈对孩子真好(怎么你却成了后妈)(8)

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孩子》中写道——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护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护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体,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存在,不以爱之名操纵。

孩子是我们亲生的,却是属于他自己的。

我们肩负着教育职责,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仗着是亲生的就过度苛责,让孩子觉得虽是亲生,却似后母。

时代在变,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只有父母不放弃自我成长,才能以更人性化、人情味的家教观,托起孩子更美好的未来。

《诗经》有云: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心抚育照料好孩子,让他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天赋去成长、成才、成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