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四渡赤水出奇兵曲(四渡赤水论坛兵家之绝唱)

四渡赤水出奇兵曲(四渡赤水论坛兵家之绝唱)对于红军的连连胜利,蒋介石非常恼火。为了加紧阻击红军,于1935年3月28日飞往重庆,亲自督师,蒋介石调兵遣将、周密布署,企图在乌江以西、川黔大道附近歼灭红军。毛泽东对敌人意图早有预料,决定将计就计。他故意让一部分红军在遵义以西地区徘徊静移,使蒋介石产生错觉,误以为红军在此徘徊是“仓皇无计,方针不定”的表现。于是下令各路大军向红军合围面来,并叫嚷:“残匪西窜是我军围歼唯一良机,如再不能剿灭,则再无革命军人之资格,剿匪成功,在此一举。”贵州军阀王家烈听说红军回师黔北,连忙由贵阳赶往遵义督战。但在英勇顽强的红军面前,外号“双枪军”的黔军不堪一击。24日,林彪指挥红一军团占领桐梓县城。25日红军拿下娄山关。27日向遵义城发起猛攻,在一军团和三军团两面夹击下。击溃黔军8个团,消灭吴奇伟部两个师,打死敌人2400多人,俘虏敌军3000多人。缴获枪支2000余条,子弹10万余发,还有其它物资,改善了红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16日离开瑞金,在突破敌人4道封锁线过湘江后,红军损失过半,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严峻的事实使大部分同志对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产生不满。因而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大家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接受周恩来提议:由毛泽东来领导红军今后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肩负起指挥中央红军继续长征的历史使命。他以自已特有的远大战略眼光,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地指挥着中央红军3万余人,与敌人展开周旋。在与敌人巧妙地周旋中,最为神奇的莫过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昆明的战役。

四渡赤水出奇兵曲(四渡赤水论坛兵家之绝唱)(1)

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要图

四渡赤水出奇兵

1935年1月19日,红军撤离遵义,兵分三路从桐梓、松坎、遵义地区向川南开进,准备在泸州上游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南建立根据地,打破敌人的围攻。蒋介石猜到了红军的意图,他一面调集大军封锁长江,一面派兵进入赤水、土城地区阻击红军,企图将红军围歼于川、黔边境一带。红军在土城打了一仗,因军情有误,未解决战斗。毛泽东见战局不利,便立即命令红军撤出土城,西渡赤水河,向川西南前进,寻机北渡长江,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1月29日凌晨,红军主力从猿猴场、土城地区西渡赤水,进入川南。为了甩开追敌,毛泽东果断地挥戈东进。蒋介石判断红军仍将向北渡长江或西渡金沙江,忙于在川南布阵,毛泽东利用敌人注意力集中在川南,黔北力量比较虚弱之机,突然折回黔北,杀敌人一个回马枪。2月18日至21日红军在川黔交界地带的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再入贵州。然后兵分两路,向桐梓、遵义挺进。

四渡赤水出奇兵曲(四渡赤水论坛兵家之绝唱)(2)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一渡渡口之元厚

贵州军阀王家烈听说红军回师黔北,连忙由贵阳赶往遵义督战。但在英勇顽强的红军面前,外号“双枪军”的黔军不堪一击。24日,林彪指挥红一军团占领桐梓县城。25日红军拿下娄山关。27日向遵义城发起猛攻,在一军团和三军团两面夹击下。击溃黔军8个团,消灭吴奇伟部两个师,打死敌人2400多人,俘虏敌军3000多人。缴获枪支2000余条,子弹10万余发,还有其它物资,改善了红军的装备。战士们幽默风趣地说“蒋介石从江西送到贵州来的礼物,我们全部收下,不打收条;还是打中央军过瘾,送来的都是好枪。”大家都说毛泽东的运动战真灵验。红军占桐梓,攻克娄山关,重入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

对于红军的连连胜利,蒋介石非常恼火。为了加紧阻击红军,于1935年3月28日飞往重庆,亲自督师,蒋介石调兵遣将、周密布署,企图在乌江以西、川黔大道附近歼灭红军。毛泽东对敌人意图早有预料,决定将计就计。他故意让一部分红军在遵义以西地区徘徊静移,使蒋介石产生错觉,误以为红军在此徘徊是“仓皇无计,方针不定”的表现。于是下令各路大军向红军合围面来,并叫嚷:“残匪西窜是我军围歼唯一良机,如再不能剿灭,则再无革命军人之资格,剿匪成功,在此一举。”

就在敌人急急忙忙向遵义地区扑来之际,毛泽东突然率领红军于3月16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茅台镇三渡赤水,再入川南。故意摆出准备北渡长江的架势:派出一个团沿途虚张声势,大张旗鼓地向江边行动,以吸引敌军。蒋介石果然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下令对所有红军火速追击,准备将红军彻底围歼于川南地区。他绝没有想到,当各路大军向川南行进之时,毛泽东却出其不意从川南突然折回贵州,以神速行动又在太平渡、二郎滩四渡赤水河,然后掉头南下,从向北追击红军的敌军间隙中穿插而过,与敌人相对而行,跳出了蒋介石苦心经营,尚未完成的包围圈。

兵临贵阳惊老蒋

红军四波赤水,跳出敌人包围圈,蒋介石消灭红军的计划又一次破产了。他恼羞成怒,为了就近“督剿"红军,于3月24日率宋美龄、陈诚等从重庆飞到贵阳,坐镇指挥,蒋误认为红军四渡赤水后,又要进攻遵义,忙不迭调集大军向遵义地区推进。但蒋介石又失算了,红军没有去进攻遵义,而是以红九军团伪装主力向北佯攻,吸引敌军北上,大部队却出敌不意,冒着狂风暴雨,于3月31日迅速南下突破乌江,进入云南,将追歼的国民党部队甩在赤水河西岸和乌江以北。然后准备向西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战斗力较强的滇军调出云南,否则要过金沙江会有一定困难。所以毛泽东说:只要能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至于怎样调出滇军,毛泽东心里早有了妙计 :那就是必须借蒋介石之手,才能把滇军调出来。毛泽东派出一支部队假装要东进湖南,而主力部队则向东向南移动,并佯攻贵阳。因为蒋介石夫妇正在贵阳督战,而贵阳城里敌人守备力量却十分虚弱,只有99师的两个团。毛泽东大造攻打贵阳的声势,4月3日先头部队一度打到贵阳近郊,距城只有20多里路。红军在城外高呼口号,高唱国际歌,还在墙上刷上大字标语:“攻打贵阳城,活捉蒋介石!”毛泽东还逢人就问: “到贵阳还有多远?”“贵阳好不好打?”贵阳城外枪声不断,炮声隆隆,城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四渡赤水出奇兵曲(四渡赤水论坛兵家之绝唱)(3)

乌江渡口之江界河

躲在城里的蒋介石手忙脚乱、惊慌失措 ;宋美龄更是吓得胆颤心惊,一个劲埋怨蒋介石不该带她到这鬼地方来,对手下人无故大发脾气。这时贵阳城里最大的军官就是警察局长王天锡,蒋介石当面委任他为警备司令,并要他搬到自已指挥部里来住,以保蒋夫妇的安全。同时他又以“万万大急”电令滇军孙渡所部3个旅,火速赶来贵阳“救驾”;还命令城防部队日夜死守飞机场。蒋介石又派人去要求所有在贵阳城里的外国人和传教士迅速离开贵阳去安顺。这里还未安置好外国人的去路,忽然陈诚进来报告说: “飞机场附近发现有共军!”这一来蒋介石夫妇乘飞机逃跑已不可能了。他赶紧问王天锡有无便路去安顺。当王天锡告诉他走小路只有60多里路即可到达安顺时,蒋介石要王天锡赶快挑选20名“忠诚可靠”的向导,预备12匹好马,两乘小轿到行营听候使用,越快越好。入夜,蒋介石夫妇坐卧不宁、彻夜未眠。4月6日,当奉命赶来“救驾”的滇军孙渡所部到达贵阳后,蒋介石真是喜出望外,连连称赞孙渡“动作迅速,果敢奋战”!并亲自致电龙云 :“滇军忠勇诚朴,是为军人模范!”立即晋升孙渡为中将。犒赏滇军大洋3万元。蒋介石在这里忙着分封行赏,他哪里想到毛泽东正在对他使用调虎离山之计!

其实红军既不要占领贵阳,也不想去湖南,只想把滇军引向东去,以便红军主力迅速西去云南渡金沙江北上。果然,毛泽东“将军抽车”,调动敌人的计划实现了,云南境内敌人力量空虚。4月8日,红军掉头向西,如入无人之地,直奔云南,从蒋介石的眼皮底下大步流星地开拔了,顺利渡过北盘江。这时蒋介石才如梦初醒。惊呼又“上当了”!他气急败坏地命令各路大军向西追击,但两军相距已有好几天的路程,非但不可及,连望也不可望了!

佯攻昆明逼龙云

4月底,红军进入云南境内,一场兵临昆明的活剧又开始了。因为红军进入云南的目的是要北渡金沙江,因此一定要想办法削弱金沙江畔敌军的兵力。因而一入云南境内,毛泽东就命令红军大造进攻昆明的声势:一路上红军到处张贴“打倒云南军阀龙云!”“打到昆明,活捉龙云!”的大字标语,主力部队直逼昆明。林彪的红一军团已开到距昆明只有30里路的大板桥,并发动群众赶制攻城云梯,制造紧张空气,佯攻昆明。这回轮到云南王龙云坐立不安了,他夜不能寐,惊恐万状。因为滇军被调去贵阳为蒋介石“救驾”,云南境内兵力空虚,昆明几乎是一座空城。于是龙云一面向蒋介石紧急呼救,让孙渡部速返昆明,一面将云南境内各地民团调至昆明守城,还通知所有在昆明的外国人赶快乘火车去越南,昆明城内一片恐慌。实际上红军并不想去占领昆明,只想使蒋介石和龙云调回大部队保卫昆明,使我军能顺利渡过金沙江。这是毛泽东对蒋介石故伎重演,而蒋介石果然再次中计,从金沙江撤回3个旅到昆明,一下子使金沙江变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毛泽东的调虎离山计又成功了!于是红军只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随即掉头北上,以每天120里的急行军赶到金沙江边,有效地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在当地群众积极协助下,在渡口附近找到7只木船,动员了36名船工,经7天7夜,不失1人1马全部安全地渡过了金沙江。当敌人追到江边时,红军已经远走高飞,不见踪影了。敌人只得望江兴叹,在江边拣到了红军扔下的几只破草鞋。

四渡赤水出奇兵曲(四渡赤水论坛兵家之绝唱)(4)

金沙江皎平渡口

红军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在川、黔、滇境内消灭红军的企图。实现了渡江北上,进军川西北的战略意图,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85年前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四渡赤水出奇兵,兵临贵阳逼昆明”,运用高度灵活的战略战术,神机妙算,声东击西,千回百折,连下两着佯攻妙棋,大范围迂回,迷惑了敌人,调动了敌人,在这运动战中大量歼灭敌人。这种运筹帷幄、屡用奇兵、用兵如神的军事指挥艺术真是空前绝后,堪称兵家之绝唱。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作者:沈逸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