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究竟错在哪里(人生关键分水岭到来之际)
张雪峰究竟错在哪里(人生关键分水岭到来之际)当然,因为他很多表达和观点过于直白粗暴,对于讲究含蓄和脸面的很多群体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讨喜的人。作为一名考研机构的辅导老师,张雪峰最大的贡献是让底层信息不通畅的那些人,知道了如何选专业,怎样报大学。没有任何意外,2023年高考季,张雪峰老师又火了。开篇以前,不和稀泥,不搞什么中庸骑墙的态度,直接粗暴,从个人的角度,我是认可,支持,并且喜爱张雪峰老师这个人和他的观点认知的。张雪峰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网红之一。一个真正从普通家庭走出来的普通人。
#2023高考季#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807篇原创文章
没有任何意外,2023年高考季,张雪峰老师又火了。
开篇以前,不和稀泥,不搞什么中庸骑墙的态度,直接粗暴,从个人的角度,我是认可,支持,并且喜爱张雪峰老师这个人和他的观点认知的。
张雪峰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网红之一。一个真正从普通家庭走出来的普通人。
作为一名考研机构的辅导老师,张雪峰最大的贡献是让底层信息不通畅的那些人,知道了如何选专业,怎样报大学。
当然,因为他很多表达和观点过于直白粗暴,对于讲究含蓄和脸面的很多群体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讨喜的人。
但是,我认为,但凡是对这个世界有基本认知,能分辨是非,并且没有什么天然资本的普通中国人,即使不喜欢张雪峰这个人的做派,但是在2023年这一次的舆论热议事件中,也应该支持张雪峰的观点。
这篇文章,可能比较性情,但是一定不失理性和本号求真务实的风格,写在2023年高考正在选专业的白热化阶段,和大家聊一聊张雪峰老师其人其事其观点,以及就在近期发生的舆论争议事件,分享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也祝愿正在面对自己人生关键分水岭的所有考生和家庭们,一切顺利。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张雪峰(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2023年围绕张雪峰的舆论热点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23年,张雪峰的这波舆论热度,很有意思:
从“对弈”到争端,发酵的很快:
2023年5月,张雪峰在回答考生家长提问时表示,要把理科590分报考新闻的考生“打晕”,并称“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引发全网关注。
6月15日,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小强率先发文“炮轰”张雪峰,称新闻专业能文能武,主流媒体依然是一个能吸纳就业的行业。进,可以自主创业,到互联网大厂;退,可以考公务员,到国有企业,提醒大家不要被网红忽悠。6月16日,张小强再次发文称,未来社会对传播人才需求会一直旺盛,并称张雪峰“吃着传播的饭,却在砸着传播的锅。”
图片来源:网络
6月16日,张雪峰公开回应:“我出身普通老百姓,如果家境优渥,选择更多,不存在错不错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选专业就要选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吃上饭的!而不是照本宣科,不考虑实际情况,我没有针对任何人任何专业,我只是根据就业情况给建议!孩子找不到工作负责的不是你老师,而是你爸你妈跟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
厦门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也批评张雪峰的逻辑不对: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有意思的是,相比专业人士的下场,学新传的网友们似乎更偏向一点张雪峰:
图片来源:网络
至此,争议各方的阐释停止。其间,网友们各自站台。但翻看评论,更多人倒向了张雪峰,认为他是站在实用主义角度,以就业衡量专业选择,更贴近实际。
事情并不复杂,后续也没什么门道花头,其实这场争辩根本没有谁对谁错。
只是张雪峰的措辞没有太过严谨,而导致了后面这一系列的闹剧。
双方各执一词,只是站在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罢了。
张雪峰是站在普通家庭就业的角度,分享自己的见解与建议。他的建议对普通家庭确实极其受用。
而教授们则是站在社会新闻学的角度上,阐述自己专业的接受度。
但是从舆论,民意,以及关注群体的态度来看,明显认可张雪峰的占绝大多数。
图片来源:网络
2普通和底层家庭需要的张雪峰,说的都对,做的都错?张雪峰,是一个有争议的网红,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个人对他的喜爱和认可。
图片来源:网络
没有什么复杂的理由,也不存在什么利益关联,更不需要什么矫情的原因。
三个维度:
- 张雪峰是真正意义上和现实中,一个真正从中国最基础,最普通的城市和家庭走出来的普通人;
- 张雪峰作为普通人,长相,背景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敢于把自己对这个社会环境的认知表达出来;
- 最后,就是张雪峰极其功利的观点和看法,包括建议背后,是非常契合当下社会环境的生存法则和顺应规律和趋势的。
这是一个聪明,甚至可以说得上精明的人,太聪明,太世故,太知道该怎么说话。
完全就是被现实毒打,被社会教育过以后,还能满怀热情和策略思维去面对这个世界的人。
关于他的观点,一抓一大把。
在辅导班上,他告诉学生:
不要去看CBD,不要去看SOHO,不要去看故宫三环里。
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北京,那是有钱人的北京,那不是你的北京,不是北漂人的北京。
什么是我们这些人真是看到的北京?
他说,早上6点,去八王坟,去赶第一班公交,去试试1500人抢着上一辆车……
那才是北漂们的北京,那是属于大部分人的北京。
图片来源:网络
他嘶哑着声音告诉那些年轻的学子:
上学难么?
上学不难!
难的是你进到职场,有人拿着一大杯白酒,告诉你喝进去我就跟你签约。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你明知道喝进去就会吐的不省人事但是你必须得喝。
这个才是真的难!
图片来源:网络
他不给那些虚伪的资本家留言面。
当着那些鼓吹“学历不重要”“奋斗才重要”资本家们的面,直接戳穿他们“不看重学历”的谎言!
图片来源:网络
他指着那些人的鼻子怒吼着说:
所有的世界500强都跟强调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却永远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
一席话,怼得那些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老板们,瞬间哑口无言!
图片来源:网络
哗众取宠的张雪峰,
却把所有人变成了小丑
讲课有无数种方式,张雪峰选择的是弹幕最多的一种。
骂街式教学和相声式讲课,被他融合到一起,构成了一幕幕出圈的名场面。
从讲课风格,不难看出他是个流量高手。
对此,他毫不避讳:“我追流量就是为了增大教育的声量。”
但是,因为种种简单粗暴的论断、夸张的肢体语言、极快的语速、随处穿插的段子,不少人认为张雪峰不像个老师,更像个贩卖焦虑的商人,乃至于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言行夸张的张雪峰,的确像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但只有“过来人”清楚,一无所知就踏入社会的人,更可能成为被生活愚弄的小丑。
但凡是对当下所面对的社会和环境有切身体验过的人,都容易和张雪峰的观点言论产生共鸣。
从生存的角度出发,他说的绝大多数观点和内容是对的。
但是从体面和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学术垃圾群体,而言,这种人,毫无疑问,没有悬念,是一个不讲武德,不懂体面,能一顿王八拳打死老师傅的流氓。
所以,他说的东西是对的,但是在很多人眼里,他做什么都是错的。
立场不同而已,利益关联不同而已,可以理解。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数据说话,挖掘本质:为什么这个时代,需要张雪峰这样的人?总体来看,近10年的热门专业变化中,人文社科专业从香饽饽逐渐变成了“狗不理”。
图片来源:网络
10年前,最受考生欢迎的专业,还都是英语、法学、会计、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人文社科专业。现在你再问?
会计,最没前途的“新天坑”专业,背锅专业户
工商管理,学啥都行,就是别来工商管理
英语,迟早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种
法学,都相当何以琛,最后都变成了张伟
加一个新闻传播,打晕都不能报
2013年,代表人文社科的黄色占满了专业热搜榜,2022年,一丁点黄色都看不到。
10年专业变迁,人文社科消失了。突然的翻红,也仅仅因为一场闹剧。
此前担任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的殷储老师在一个节目上说过这样一段话:
家里没矿,慎学文史哲。当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去学哲学,既糟蹋了你也糟蹋了哲学。
图片来源:网络
讲的很明白,普通人最好别学文史哲,因为难就业。
从某种程度上,张雪峰说了实话,且给出了答案:专业壁垒,永远是一个人最好的护城河。
无论是从现实还是数据,实际上都是揭开了中国高校专业一些关键的变化,张雪峰,只不过是做了那个揭开遮羞布的人而已。
“秘不发丧”的很多衰退专业,依仗这些专业,无法创造任何社会价值和意义,躺在过时的知识上面,和时代脱节,但是享受丰厚的教育待遇的群体们,遇到这种事情,能不慌?
作为敢于去掀开一些既得利益躺赚群体的人,这样的人,任何时代都需要;
另一方面,张雪峰从不谈理想,只谈现实,从不谈精英,只讲最普通人的成功概率。
这就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代表,就是荒野生存中贝爷的角色。
张雪峰代表了一种最稳妥、最现实的处世方式,我不寻求改变规则,而是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适应规则。
经济社会,谈钱不俗,扭扭捏捏,要吃大亏。
而这,却恰恰是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和考生,所欠缺的东西。
为什么那么多人挺张雪峰?
原因就一个,
他的导向就是就业。
他说:
“越是底层的家庭,孩子的试错机会就越少,所以选专业要格外慎重。”
张雪峰不是不懂诗和远方,
但他知道诗和远方只属于极少数人。
他知道,诗和远方永远只属于极少数人。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就业和赚钱”才是第一目标。
生存发展,生存在前,一个能够看清现实,还敢说真话的人,虽然长得难看,语言粗鄙,但现实价值如何?
每个人都有心里的一杆秤。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关于填报志愿,分享几点个人的观点和思考在2023年高考季头条主题活动的撰稿中,其实我已经提过张雪峰两次了。
没有人能在人生选择这件事上打包票,就连张雪峰也不敢,他只能给建议,给策略,给看法。
但是我认可他的概率思维,因为我是学数学出身的,我大学教概率论的老师第一堂课的第一句话,给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如果以后在座的各位中,因为赌博这种概率的游戏输的很惨的,请不要说是我的学生。
学习概率论和相关的知识,最重要的意义,是懂得经营人生,把自己放到概率更大的一边。
中国的精英阶层,已经完全不懂普通人的生活了,他们正在丧失对社会底层的感知能力,以至于越来越不理解普通人的苦难。
所以,多听听真正从底层和普通家庭杀出来的真话,才有价值。
文章最后,简单分享几点我个人对于志愿填报环节的一些观点:
1,如果实在没有明确的专业,那么记得寻找向下兼容性强的专业。
理科就是数学,文科就是语言文学类。
用数学打基础,不妨碍以后走金融,管理,编程的路。这就是向下兼容。
2,如果家里没有财富积累,没有政治资本传承,那么,学一门具体的手艺,学一个有明确变现方向的专业,是不错的选择。
3,热门专业,具有时效性,当下是好的,4年周期以后可能就是大坑。
所以,志愿这个事情,不要跟风,多听听专业的意见,哪怕花点钱都是值得的。
4,牢记个人爱好和专业,和职业,和以后进入社会谋生的技能,完全不能划等号。
爱好变成职业,是这个世界上非常痛苦的一件事。这是过来人的真实感受。
5,如果家里实在是普通,甚至是贫穷,好不容易供出一个大学生来,那么千万不要放养,千万不要靠天吃饭,儿孙自有儿孙福。
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照顾,多一点支持,甚至,还需要多一点监督。
大概就聊这么些吧,随感而发,真情实意,不玩虚的。
以上,就是以张雪峰当下热门舆论事件作为切入点的一次讨论和观点分享,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