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小动物你认识几种(春节专辑乡村怀旧文--那些年)
农村的小动物你认识几种(春节专辑乡村怀旧文--那些年)几年后,我发现,要找到螃蟹的概率已经越来越小了。往往费上一下午,也找不到几只。后来也就逐渐丧失兴趣了。如果那时候有小动物保护协会,我估计我们会被他们谴责。但当时的农村,大家都是这么干,没有人觉得虐待小动物。这可能是文明程度的原因吧。水面的鱼虾没有了,水下的石头缝里,还有很多小螃蟹。于是抓螃蟹就成了童年一大乐趣。我每年都去搞几次大扫荡。而且现在来看,我那种方式是绝对的“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方式。别的孩子抓,都是选准几个重点区域,掀起大石头,把大螃蟹抓住就回家了。我则不同,我是从下游开始,从小石头开始,一块一块往上游掀。大小通吃。当然,小溪里的螃蟹,大不到哪去。最大的外壳也就四五厘米。小的,比指甲盖大一点点。从这个做事风格就可以看出,别的小孩是抓重点,抓大放小,我则非常细心,不让一个漏网。而且从抓螃蟹的方式来看,我和其他小孩也不同,他们不管什么条件下,比如螃蟹在水里,看见之后,就迅速先过去一把
春节是一个回忆往事的时节,所以成博士打算把自己两年前博士毕业时写的小说分享出来给大家。我相信能引起广大75-90年出生农村孩子的共鸣。
那些年,我糟蹋过的小动物!
抓螃蟹
离我家500米有个水库。水库上游有条小溪。从这条小溪里动物们的命运,我深刻意识到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早,在我的记忆里,这条小溪里满是鱼虾,只要有个水坑,必然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小鱼。但短短的几年功夫,等到我开始会抓鱼抓虾的年龄,鱼虾已经基本没有了。
水面的鱼虾没有了,水下的石头缝里,还有很多小螃蟹。于是抓螃蟹就成了童年一大乐趣。我每年都去搞几次大扫荡。而且现在来看,我那种方式是绝对的“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方式。别的孩子抓,都是选准几个重点区域,掀起大石头,把大螃蟹抓住就回家了。我则不同,我是从下游开始,从小石头开始,一块一块往上游掀。大小通吃。当然,小溪里的螃蟹,大不到哪去。最大的外壳也就四五厘米。小的,比指甲盖大一点点。
从这个做事风格就可以看出,别的小孩是抓重点,抓大放小,我则非常细心,不让一个漏网。而且从抓螃蟹的方式来看,我和其他小孩也不同,他们不管什么条件下,比如螃蟹在水里,看见之后,就迅速先过去一把捂在手里,即使被钳子夹住。我则小心翼翼的多,总是等螃蟹落到水底,然后从侧翼迂回,按住螃蟹盖,然后用两个手指控制住钳子,之后再带出水面。这样的好处是我永远不会被夹住,但错失了很多机会。这种小心谨慎的做事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总是惧怕风险,导致人生错过很多机会。
抓来的螃蟹,直接掰下钳子和腿,就可以直接放嘴里嚼了,淡淡的咸味。被揪光钳子和腿的螃蟹,只剩下眼睛滴溜溜地转,我们会重新扔回水里,或者当石头一样扔出去。至于螃蟹是摔死、还是饿死,我们从没考虑过。偶尔支起石头,点起火野外红烧,味道会更好一点。
如果那时候有小动物保护协会,我估计我们会被他们谴责。但当时的农村,大家都是这么干,没有人觉得虐待小动物。这可能是文明程度的原因吧。
几年后,我发现,要找到螃蟹的概率已经越来越小了。往往费上一下午,也找不到几只。后来也就逐渐丧失兴趣了。
现在在饭桌上,我从不吃螃蟹,或许是因为心中对螃蟹有愧。
黄鳝
在小溪、稻田里,还有大量的黄鳝。黄鳝是家里除了鱼虾之外,家长能认同让我们吃的水生动物。我小时候胆小,看见黄鳝和蛇一样的体型,就很害怕。
每年父亲耕种水田的时候,会附带把出现的黄鳝抓起来。一般在水田的淤泥里,如果可以看到一个拇指粗的窟窿,附近找找,一般还有另一个窟窿,这时如果从一个窟窿踩下去,黄鳝会从另一边窟窿钻出来。把一只手侯在另一边窟窿跟前,待黄鳝出来时,迅速钳住它的脖子,就抓住了。
抓回来的黄鳝,要吃起来是很残忍的。先把黄鳝倒提起来,头在地上狠狠砸几下,砸晕后用钉子钉在木板上,用刀从背部划开,去掉肠子和内脏,最后把肉剁成小块,和上面粉炸着吃。
稍大一点,我喜欢自己钓黄鳝。村里有小孩用的所谓专用钓黄鳝工具,是用一根粗铁丝,一端磨尖,弯成鱼钩,穿上蚯蚓,然后把铁丝伸进水边的石头缝,等待黄鳝上钩。可是我不知道那个石头缝才会有黄鳝,所以效率很低。后来发现我家水井里就有,就沿用了钓鱼的办法,用鱼钩在我家水井钓。黄鳝的智商比鱼要低不少,很容易就中计了。但是,一旦发现中计,黄鳝会拼命用尾巴钩住石头,怎么也不愿意出来。直到把它的嘴扯烂,逃脱为止。后来我只能改变策略,用蚯蚓在它面前十几厘米的地方晃,它会伸头来追逐,在快要咬到的时候,我把饵料往外一拉,仍然在它前方十几厘米的地方,黄鳝一愣,过一会再来吃,我再一拉。如此几次,黄鳝身体大部已经出洞,时机来了!这次让它吞下去,然后往上一拉,黄鳝就束手就擒了。
再到后来,黄鳝也很少见了。据说因为城里酒店需求量比较大,有专人晚上背着小电瓶,在水田里用电一次性把黄鳝电死了,这无异于对人类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效果,可谓一网打尽。
抓鱼
小时候抓鱼,主要是在水库。有时周末母亲去水库洗衣服,我就跟着去玩,当然我是不洗衣服的,我抓鱼。
怎么抓呢?很简单,把竹篮放在水里,里面用石头压一点油饼之类,等上几分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竹篮提出水面,水从缝隙漏出后,竹篮底下便是活蹦乱跳的小鱼或虾米。一般来说,小鱼大概有一寸多一点长,回家油炸,特别好吃。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也有的时候,用一个空罐头瓶,系上绳子,放点馒头扔进浅水区,就能看见鱼儿进进出出,等时机差不多了,猛一提罐头瓶,鱼儿就被抓住了。如果出水速度不够快,往往小鱼就跑光了,只剩下笨笨的虾米。
抓来的鱼,基本上都在当天晚上油炸了。有时候抓的很多,就晒成了鱼干。还有几次,我大发慈悲,把这些小鱼养在院子里的小水池里,由于缺乏基本知识,大部分都养死了。
钓鱼
稍大一点,初中的时候,周末没事,会去堰塘钓鱼。我们条件所限,当然不能像城里人那样,骑着摩托车,背着专业钓鱼竿,那种鱼竿是可以任意拉长和缩短的,在我眼里,那玩意真的和金箍棒一样!他们的鱼饵也是特制的那种,闻着香喷喷的。
我的装备,和他们比,简直就是小米加步枪和飞机大炮的差距。鱼竿是用一根竹竿,鱼钩有一段时间用的是针,烧红后用钳子弯成鱼钩状,后来是从镇上买来的,五分钱一根,有倒刺。鱼线是大约五毛钱一卷,有几十米长,为了省钱,浮子就省了,用一枚玉米杆代替。鱼饵是从地里挖出的蚯蚓。我一直觉得蚯蚓很可怜,为了我简单的欲望,它们被截成几截,穿着鱼钩上,往往它们还在鱼钩上扭动。然后放下水,等着被鱼吃掉。有时候没有被吃,会被我抛掉。
由于鱼线很硬,绑在玉米杆上经常会松,所以有好几次,我等了老半天,也没有见到玉米杆动,等拉上来一看,鱼饵早被吃光了。又有的时候,看到浮子一沉,欣喜万分,心跳加速,但拉上来却空空如也,心里很纳闷。记得小学有一篇文章叫《我的老班长》,讲的是长征中老班长用缝衣针弯成鱼钩,钓鱼给小战士吃的故事,老班长在长征路上,百忙之中抽点时间就能钓鱼让几个小战士吃饱,为什么我连一条都钓不上呢?
关于钓鱼,我尝试了挺多次,都没有成功,只有一次算是接近成功。那天应该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站在坝上,可以看到几寸长的小鱼在眼前游来游去寻找食物。我琢磨着小鱼没大鱼聪明,就把鱼钩放的很浅,期望有条笨小鱼上钩,但是我错了,小鱼嘴巴很小,很快从侧面把鱼饵吃光了,连续放了几次鱼饵之后,我失望了,干脆把鱼饵放进了深水区。过了一会,看见浮子一动,我就赶紧往回拉。这次是很清楚感觉到有鱼上钩了,从十米外就能感觉到是条大鱼!这可是我人生第一次通过鱼钩把鱼钓上来!我欣喜万分,满怀喜悦。
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敬!
近了,近了,我看清了,一条二十多厘米的大鱼!大嘴被我的鱼钩拽着,流出了红血丝,虽然仍在奋力挣扎,但它的眼神已经充满绝望。
突然,它脱钩了!我一屁股坐在地上,非常失望。它是怎么跑的?我百思不得其解。若干年之后我再想,当时它一定是把嘴搞破,才逃出去的。
这件事之后,我就对钓鱼失去兴趣了。
观察小蚂蚁
我家房前屋后,有无数个小蚂蚁群体。他们经常在院坝的水泥地跑来跑去的,我没事的时候,就观察小蚂蚁。
对小蚂蚁,总体上我是有好感的。这是课堂教学的结果,因为老师总是说小蚂蚁勤劳,并且智商很高,有成熟的分工体系。书上还说,小蚂蚁能散发一种气味,找到回家的路。
我经常给蚂蚁喂吃的。蚂蚁力气很大,一只小蚂蚁可以扛着一头大苍蝇回家。有时候我故意捉弄它,按住苍蝇的翅膀,看着小蚂蚁吃力地它挣扎很久,心有不甘,因为它认为凭它的实力是能够拖回去的。最后没办法,只好回去搬兵。
小蚂蚁确实是很有智商的。如果我只扔一只苍蝇,一般它叫来两三个伙伴,就可以运回家。如果我投下大量苍蝇,不出几分钟,就会出现大批的蚂蚁军团,这个时候就很壮观。
我还故意做过实验,把一批苍蝇分别投给两个不属于一个群体的小蚂蚁,期待他们都叫来伙伴打架。事后发现,这很难。蚂蚁世界是很和平的。如果苍蝇足够多,它们往往各自拖回一批。有的时候也会有冲突,围着一只苍蝇,这边两只往东拖,那边两只往西拖,至于最终归谁,就要看谁力气大。输的一方会用触头给伙伴打招呼,然后去搬兵。不久就有帮手前来,但是它们的争夺,主要是比谁的力气大,几乎没有直接打架的现象。这一点,要比人类好一些。
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敬!
还有的时候,我会故意把一只小蚂蚁扔得远远的。然后看它是否能找到家。如果能找到,我会把它扔的更远。有些小蚂蚁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也不再理睬。
这些事情,估计会有人说我“闲的蛋疼”,不过或许也会有人说我是一个具有科研精神的人吧?
养老鼠
小时候养过猫啊狗啊乌龟之类的,但印象都不深刻。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养老鼠。
农村的老鼠很多,屋里屋外都是。经常可以看到老鼠从眼前飘过。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我本人对老鼠没有恐惧,但还是不敢正面冲突。
话说有一天,应该是小学四五年级了。我在一个水泥池里发现了一只小老鼠,这个水泥池下面有很深的水,老鼠不小心掉进去了,池壁很光滑,它根本爬不上来。挣扎了半天,已经奄奄一息了。这时我伸出了自己手上的竹竿,大概是求生的本能,老鼠竟然爬了上来,它已经没有力气动了,死死抱着竹竿末端。
它浑身湿漉漉的,躺在地上,已经丧失了跑动的力气。我用一根细绳绑在它的脖子上,然后带回了家。
有了这个宠物,我就很得意,别人遛狗,我遛老鼠。老鼠的习性是不走正路,专走墙根,每次挣扎着往墙根跑。我偏把它拉到大路上,看着它“吱吱吱”朝墙根挣扎的惨状。
直到有一天,我吃饭的时候,回来发现它竟然在啃绳子!幸好还没啃断。我就很担心,担心它趁我不注意会咬断绳子逃走。考虑再三,决定我不在它身边的时候,把它吊在空中。没想到这个想法最终断送了它的生命。
打蛇
小时候我最怕的动物是蛇。看着那花花绿绿的花纹,我就浑身起鸡皮疙瘩。小伙伴们说,只要你眼捷手快,迅速抓住蛇尾巴,空中抡两圈,蛇就浑身脱节了。但我没有勇气干这事。
小学四五年级时候,体育老师抓了一条蛇,在学校院子里当众剥皮,那次看得可真过瘾。他用一根绳子绑住蛇头,然后挂在晾衣服的铁丝上,蛇龇牙咧嘴,浑身扭曲,却没有任何办法。接下来用刀子从蛇脖子划开一圈,然后火辣辣就这么剥下来了。被剥皮的蛇,仍然在挣扎,直到蛇胆什么的也被挖出去为止。
我自己也曾经两次动手打死蛇,不过方法和过程很不英雄。第一次,是一条小蛇不小心掉进了我家一个水泥池子,爬不出来,只能任我宰割了。我用竹竿去戳,每戳一下,蛇身上便出现一个窟窿,然后它会去袭击竹竿,不过几个回合之后,蛇便彻底丧失了反抗能力,不多会就死了。被我拖出来扔到了公路上。
还有一次是初中。周末我在院子里面做作业。中间回家想倒水,起身奔屋里要走的时候,发现脚下两截木棍一样的东西,差点踩了上去!定睛一看,是两条一米来长的花蛇,正纠缠在一起打练(性交)。蛇也看见了我,便分开身体,各自往洞里跑。蛇洞就是我家房子的地基,那时候砖瓦房下面地基都是由石头砌起来的,石头缝之间,便生长着蛇。我转身操起一把头,便追了上去。
请参考这张图,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较小的蛇已经进洞,另一条较大的,有一半身体露在外面,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头砸了上去,把这条蛇砸成了两截。
母亲听我讲完经过,非常担忧。因为从迷信的角度讲,这种蛇是镇宅的,砸死便有不祥之兆。而且我观看了两条蛇性交,这也不是什么好兆头。所以那段时间很为我担心。如果让算命先生说,他完全可以认为我中考失败是打死这条蛇的缘故。
我倒不担心自己,我是有些后悔,后悔打断了蛇一家的生活。几天后,我母亲说她看过那条活着的小蛇出现,我便想:这条小蛇应该是雌的,当时在危难面前,它的丈夫把安全留给了它,掩护它撤退了,自己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想到这里,心里涩涩的。
个人简介:我是成英文(chengyingwen1982),一个旅游博士,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旅游、户外、骑行、摄影爱好者,骑车去过中国20多省,出版有《骑行北京》,走遍陕西所有区县,探索过很多冷僻的帝王陵、大遗址、寺院。
很高兴通过头条与各位交流。欢迎大家留言、转发、评论!你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所有图片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