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莱芜干茶及家庭制作(齐鲁干烘14道工序6代传)

莱芜干茶及家庭制作(齐鲁干烘14道工序6代传)莱芜自古就有茶的传说,明清以来流行喝干烘茶。莱芜不仅仅历史上有喝干烘茶的习惯,同时也是干烘茶的贸易集散地。自明代,齐鲁干烘(又名莱芜老干烘、黄大茶)原材料产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金寨县一带,传入山东,集散于莱芜,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自从“黄大茶”引入境内之后,莱芜就成为“黄大茶”的引入地与集散地,经营者甚多,茶商们每年都往来于安徽与莱芜之间,披星戴月、跋山涉水,旅贩辅辏。关于乾隆皇帝“君不可一日无茶”的故事说明茶叶是健康长寿的珍品,人们用茶来招待客人或孝敬老人,成为顺其自然的选择。至于莱芜人从何时开始用茶来招待客人或孝敬老人,尚无从而知,但是历史必定久远。在莱芜,不管是市区还是乡村,用干烘茶待客是最为普遍的,尤其是对年长尊贵的客人,招待时都要用上等好茶,那莱芜的干烘茶是怎么自何而来?又为何会受到如此普遍的喜爱?其变迁史又是怎样的?拣剔装箱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清诗人张灿《手书单》

莱芜干茶及家庭制作(齐鲁干烘14道工序6代传)(1)

莱芜干茶及家庭制作(齐鲁干烘14道工序6代传)(2)

炖火

莱芜干茶及家庭制作(齐鲁干烘14道工序6代传)(3)

拉老火

莱芜干茶及家庭制作(齐鲁干烘14道工序6代传)(4)

拉老火的木炭

莱芜干茶及家庭制作(齐鲁干烘14道工序6代传)(5)

两炒(初炒和复炒)

莱芜干茶及家庭制作(齐鲁干烘14道工序6代传)(6)

拣剔

莱芜干茶及家庭制作(齐鲁干烘14道工序6代传)(7)

装箱

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清诗人张灿《手书单》曰“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高它。如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首诗的本意是在表达年轻书生在成家之前和成家之后生活的变化。从婚前的逍遥自在、诗情画意到婚后为“柴米油盐酒醋茶”而操劳奔波。把茶与柴米油盐酱醋看的得同样重要,也侧面的反映着茶与百姓生活的密切程度。

关于乾隆皇帝“君不可一日无茶”的故事说明茶叶是健康长寿的珍品,人们用茶来招待客人或孝敬老人,成为顺其自然的选择。至于莱芜人从何时开始用茶来招待客人或孝敬老人,尚无从而知,但是历史必定久远。在莱芜,不管是市区还是乡村,用干烘茶待客是最为普遍的,尤其是对年长尊贵的客人,招待时都要用上等好茶,那莱芜的干烘茶是怎么自何而来?又为何会受到如此普遍的喜爱?其变迁史又是怎样的?

莱芜自古就有茶的传说,明清以来流行喝干烘茶。莱芜不仅仅历史上有喝干烘茶的习惯,同时也是干烘茶的贸易集散地。自明代,齐鲁干烘(又名莱芜老干烘、黄大茶)原材料产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金寨县一带,传入山东,集散于莱芜,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自从“黄大茶”引入境内之后,莱芜就成为“黄大茶”的引入地与集散地,经营者甚多,茶商们每年都往来于安徽与莱芜之间,披星戴月、跋山涉水,旅贩辅辏。

清嘉庆莱芜人吕清梅第一次商旅贩茶非常顺利的如期归来,全家人都异常高兴,期望将茶叶顺利的卖出去,有一笔好收入。谁知天不作美,下起了连阴雨,茶叶开始返潮。如何让茶叶保持干燥?茶叶是炒干的,受了潮,再把它炒干不就好了。于是全家人一起动手,支上锅炒。来不及炒的就点上火盆,用火烘。开始炒的几锅,由于把握不准火候,有些糊了。于是吕清梅总结了经验,炒的要用慢火慢炒;烤的用已经不冒烟的木炭烘。炒完烤完之后,分别泡上一尝,用木炭火烘的味道更好,颜色虽然有些深,但有老火的香味。等天一晴,他便把炒好、烘好的茶叶卖了出去,顾客们都叫好,以为是新的品种,问他是什么茶,他随口应答道:“老干烘”,从此“老干烘”这个名字便传了出去,顾客们都上他这里来买。从此,他便将“老干烘”茶制作技艺固定了下来。茶友们听说后,都纷纷来向他求教“老干烘”茶制作技艺,于是,从安徽进来的“黄大茶”,一转身成了“干烘茶”。而周边地区都从莱芜进货,就叫“莱芜老干烘”, “莱芜老干烘”之名便响彻齐鲁大地。吕清梅的茶叶生意也随之越做越大,名声越来越响。

齐鲁干烘茶制作技艺,是从古代的茶制作技艺逐步发展演变而成的。它是历代茶农的智慧结晶,具有高超的、独特的技能。手工制茶工序复杂,主要有采青、萎凋、摇青、揉捻、发酵、初烘、渥堆、复烘、初级原料存放、精制、分级、足火、拉老火、装箱等。春茶一般在谷雨后开采至立夏后七天左右结束。夏茶在夏至前后,秋茶在立秋后采摘。采摘的嫩度对齐鲁干烘质量影响颇大。标准采法是“三叶半开面”,即顶端驻芽开一半,以下三叶全展开时采最好。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鲜叶的新鲜,特别是要保持鲜叶的完整性,尽量避免折断、损伤、散叶等不利提高品质的现象发生。整个过程从采青到包装完成共有14道工序,茶性温和,汤色橙红,口味苦中带涩、甘醇悠长,具有败火解渴,理气活血,明目醒脑,健胃消食之功效,自古便是莱芜及其周边地区人们喜好的饮品。

莱芜干茶及家庭制作(齐鲁干烘14道工序6代传)(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