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怎样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怎样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音乐本身就是具有动感的世界,只有在动感中才能表现出音乐的魅力,这也合乎儿童好动的心理特点,所以我欠音乐教师应教会学生在动作中创造美的旋律,在学习的生活中,学生最喜爱听歌曲,然后再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的表演,如一年级歌表演《两只小象,》歌曲内容是两只小象在河边玩,从中教育学生要象小象一样团结友爱,然后再用动作表现出两只小象互相友好,成为好朋友,教育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团结友爱,手拉手,鼓励学生进行创编歌词,展开联想,编写出第三、四、五段歌词等,还可以指导学生自编集体舞,自己表演出来,老师不能包办,多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去创作,哪怕是一点点成绩也要给予充分肯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为学生树立和继续创作提高自信心。三、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多和学生用商量的口气,如“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再唱激情一些好不好”,“大家说用狗叫的声音来表示一拍,同意不同意”,“遇到后半拍
音乐在生活中是最富有表现力,最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意志,又最能讲究美学的一门综合艺术学科,它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儿童,音乐艺术都能冲击其审美的情感激发,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在每一个节课中,不能为上课而上课,所有的步骤都是千篇一律,老师无味的教唱,学生无味跟唱,或者老师只顾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一味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识谱综合训练,学习歌词。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不再与老师配合进行学习活动,音乐课在学生的心理也就失去了地位,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副科”,所以,我们在音乐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成为我们教师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呢,我有以下
几种体会。
一、首先,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使学生在音乐课中找到交流与沟通的情感体验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做为学生的师长,就要为学生服务,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儿童,根据教学规律,教与学是平等的,在课堂上要做到真正与学生之间的人格上、意识上的平等,把学生当成我们的朋友,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会有“回到家的感觉”,感受到在老师的身上同样能得到像父母身上一样的温暖,学生就不会像见了老师就像“老鼠看见猫一样”的感觉,从心理和日常生活上更加靠近老师,老师也就有了传授知识的有利条件。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多和学生用商量的口气,如“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再唱激情一些好不好”,“大家说用狗叫的声音来表示一拍,同意不同意”,“遇到后半拍唱时应怎么唱,采用什么方法,大家集思广益,每人提出一个好办法”等。这样充分通过各种语言和学生进行全面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居为课堂气氛的主角,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中我更有同感,低年级学生刚刚入校,老师应多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多给学生一些亲密的语言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亲密的动作,或者摸摸他们幼小的双手,拍拍他们的小脑袋,说一声“你真聪明”,他们会更加神采飞扬,充满自信。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拍拍他们的肩膀,说一声“你一定能解决,一定会想出办法”等口气,给予鼓励,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总之,我们要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就应该有更多的关爱,这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多应用音乐语言,采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音乐给人带来和谐美的感受,音乐本身就是能从听觉上激活人本身的每一个细胞。所以音乐课是一堂动态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它能创造出充满轻松、活跃的气氛。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要学生参与,只有学生参与才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来,如在欣赏《阴中鸟》,老师在大森林的早晨描绘的如诗如画,“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大雾还没散去,太阳就露出了微微的笑脸,这时大森林再也静不住了,小鸟开始比赛唱歌,小熊开始准备早餐,动物们正为一天的工作忙碌着……”,学生听着、听着,跟随着音乐走近一个奇妙的大森林,表现出对大森林的幻想和憧憬。通过语言描述,能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本身就是具有动感的世界,只有在动感中才能表现出音乐的魅力,这也合乎儿童好动的心理特点,所以我欠音乐教师应教会学生在动作中创造美的旋律,在学习的生活中,学生最喜爱听歌曲,然后再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的表演,如一年级歌表演《两只小象,》歌曲内容是两只小象在河边玩,从中教育学生要象小象一样团结友爱,然后再用动作表现出两只小象互相友好,成为好朋友,教育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团结友爱,手拉手,鼓励学生进行创编歌词,展开联想,编写出第三、四、五段歌词等,还可以指导学生自编集体舞,自己表演出来,老师不能包办,多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去创作,哪怕是一点点成绩也要给予充分肯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为学生树立和继续创作提高自信心。
在教学中,我选择学生较熟悉的歌曲,让其余新填词或少量改写歌词,如二年级第四册的《走路》,歌曲中描写了四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我让学生把歌词全部改写成其它小动物。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纷纷举手,要求编唱,整个课堂内充满了一股浓烈的气氛,经过互相补充、修正、整合,一首新歌词很快就创作成功了,在演唱时,有的学生还配上动物表演惟妙惟肖。又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新年好》时,我要求学生把“我们歌唱我们歌舞”改编,同学们换上了“送上鲜花,送上幸福”等吉祥词,既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又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欢乐,当学生唱着自己创作的歌词时,那种快乐犹如从心灵深处绽放出的美丽的花朵。
我还让学生进行创造表演,表演是音乐课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表演,才更能够理解歌词的内容。也是学生最为喜欢的环节,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如一年级上学期《好朋友》这一课,让学生四人围成一组,结合歌曲的内容,边唱边跳,“一起游戏笑哈哈,一起歌唱乐悠悠,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学生边唱边跳,充分体现集体的快乐,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体现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精神,个个神气活现,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含义,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有利于人文气质的养成。
总之,音乐课是一门综合艺术课,我们要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去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理想中放飞翅膀,创造出更加丰富的音乐内涵,真正喜欢上音乐艺术。
宏观理念,微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