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腹部八卦疗法(肚皮画龟拮走痛症)

腹部八卦疗法(肚皮画龟拮走痛症)孕妇、腹腔肿瘤、肝脾肿患者不宜 某些部位如手指关节,落针的痛楚较强烈,针灸后也会影响活动能力。虽然腹针令腹部有痠软疼痛感觉,但不会影响患处郁动,加上腹部活动的幅度较细,痠软感觉很快消失。有名43岁会计师,因经常用电脑,出现肩颈痛外,更患上「扳机指」(拇指掌指关节损伤),连接拇指掌骨与拇指骨的关节疼痛,虽然附近有穴位可作针灸治疗,但一般会非常痛楚,落针后不能屈伸;最后用腹针治疗,落针后轻轻捻转腹针,1至2分钟后,病人已觉肩颈肌肉松弛,拇指伸直时,痛楚也减轻了。 记者觉得,腹针痛楚感明显较传统针灸轻。留针约20分钟,其间中医要求记者转动颈部,感到肌肉明显松弛了,痛楚亦感大减。石敏棋补充,并非所有病人接受完腹针都实时见效,长者或体弱的病人,可能要较长时间才感到效果。 腹针的痛感较传统针灸轻,石敏棋解释,是由于腹部落针的穴位附近没有大的神经线和血管分布,对痛楚的反应比较迟钝。此外,传统针灸是用针刺

早前中文大学与博爱医院合作研究,利用「腹针」治疗颈痛,疗效明显。腹针是以肚脐为核心,将附近穴位连成一个龟形图案,称为神龟图,治疗颈、肩、手、脚痛症。

腹部八卦疗法(肚皮画龟拮走痛症)(1)

由于腹针毋须触及伤痛位置,适合怕痛病人。都市人都是低头族,人人受颈肩痛困扰,腹针如何缓解痛楚?除了颈痛,腹针可否治疗其他疾病?

很多城市人也有颈痛,记者亦不例外,右肩颈疼痛近3个月,肌肉绷紧,今次亲身测试腹针效果。经注册中医石敏棋诊断后,目标是以腹针纾缓右边肩颈疼痛。在上腹刺入第一针时,明显感到痠痛。石敏棋解释,记者偏瘦,腹部脂肪少,所以入针感觉较强烈;之后落针于脂肪较多的下腹,痠痛感明显较轻,接近无痛。

记者实测:痛楚感觉比针灸轻

记者觉得,腹针痛楚感明显较传统针灸轻。留针约20分钟,其间中医要求记者转动颈部,感到肌肉明显松弛了,痛楚亦感大减。石敏棋补充,并非所有病人接受完腹针都实时见效,长者或体弱的病人,可能要较长时间才感到效果。

腹针的痛感较传统针灸轻,石敏棋解释,是由于腹部落针的穴位附近没有大的神经线和血管分布,对痛楚的反应比较迟钝。此外,传统针灸是用针刺激穴位,产生出痠、麻、胀及痛的感觉,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腹针原理与传统针灸不同,同样有治疗作用,但不存在这些痠、麻、胀及痛的感觉,大大降低痛感。腹针另一好处是治疗位置远离患处,针完后不会影响患处活动。记者接受腹针后,肩颈没有肿胀痠痛的感觉,亦可如常活动;不过,腹部整天出现痠胀感觉,至翌日才消失。石建议腹针后2小时内腹部不宜湿水。

腹针对肩颈痛有帮助,可以为病人提供另一治疗选择。石敏棋解释,有些病人本身怕痛,抗拒在患处针灸,腹针不用在患处落针,可减轻患者的紧张及抗拒感,对病人来说会较易接受。「有名37岁男士,抱小孩后突然感到腰部明显疼痛,出现闪腰(急性腰肌扭挫伤),弯腰幅度也受影响,痛楚延及下肢。病人腰痛程度非常强烈,检查时已表现紧张,亦痛得不能伏在治疗牀上,根本不愿在患处落针,转用腹针作治疗,病人较为受落,愿意继续接受治疗。」

某些部位如手指关节,落针的痛楚较强烈,针灸后也会影响活动能力。虽然腹针令腹部有痠软疼痛感觉,但不会影响患处郁动,加上腹部活动的幅度较细,痠软感觉很快消失。有名43岁会计师,因经常用电脑,出现肩颈痛外,更患上「扳机指」(拇指掌指关节损伤),连接拇指掌骨与拇指骨的关节疼痛,虽然附近有穴位可作针灸治疗,但一般会非常痛楚,落针后不能屈伸;最后用腹针治疗,落针后轻轻捻转腹针,1至2分钟后,病人已觉肩颈肌肉松弛,拇指伸直时,痛楚也减轻了。

孕妇、腹腔肿瘤、肝脾肿患者不宜

基本上,大部分人可接受腹针;但孕妇、腹腔有肿瘤、肝脾肿大等腹部器质性疾病人士不宜。石敏棋建议,处理一般痛症,应以8至10次为一疗程,初期密集式地进行,首3次最好每日针,之后可以隔日针,视乎病情进度而决定。腹针疗效可维持一段时间,以轻微颈痛为例,治愈率接近八成。但之后若不改善姿势,持续做低头族,或因颈椎退化等结构性问题引起的痛症,则有可能复发。

腹针好处多,岂非可以放弃传统针灸?石敏棋强调「腹针是治疗的另一个选择。有些案例,可以腹针配合传统针灸」,例如治疗「拗柴」扭伤足踝的伤者,可同时在患处附近落针。腹针与传统针灸各有长处,按不同疾患应用。

■知多少

中刺改善病情深刺补益脏腑

腹针既能医颈又能医脚,功效多多,原理为何?

要认识腹针,先了解传统针灸。传统针灸是用针刺入穴位,产生痠、麻、胀及痛感觉,这些感觉称为「得气」,通过经络把气传送去患病部位,「气至病所」从而改善病情。石敏棋解释,传统针灸分有远端取穴及局部取穴,前者是刺激距离患处较远的穴位,通过经络刺激患处;局部取穴则在患处附近落针,改善病情。

内地针灸教授始创

腹针是内地中医针灸教授薄智云研究始创。石敏棋指出,「薄智云发现肚脐为发射站,供养全身营养及气血」。人从无形精气到胚胎形成过程,是靠肚脐从母亲吸收营养,再输送去全身。腹针理论是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神阙即是肚脐中央。肚脐附近布满多个穴位,将穴位连接起来,成为一个龟形图案称为神龟图,龟的颈、肩、手、脚位置,对应患者的颈、肩、手、脚。除治疗痛症,腹针也可处理其他慢性病、妇科病、肠胃及泌尿科疾病等。

腹针根据神龟图,可找出合适的穴位。腹针的应用涉及反射作用、经络系统及脏腑保健三大范畴,各有不同功能,入针的深浅度也有异,分为浅刺、中刺及深刺﹕

1. 浅刺﹕刺入皮下,具反射作用

神龟图显示的穴位,对应人体不同部位的反射穴位。医治痛症时,以刺针相关反射穴位,例如肩颈痛便刺针龟颈商曲穴。

2. 中刺﹕刺入脂肪层,经络系统

用传统针灸经络概念,腹部的穴位与经络有联系,透过刺激穴位和系统,改善病情。例如滑肉门及外陵同属胃经,针刺这两个穴位,有助改善胃及消化问题。

3. 深刺﹕刺入皮下组织,以「补脏腑」为主

利用神龟图不同穴位组合,可补益脏腑。当中最常用的组合是「引气归元」,包括中脘、下脘、气海及关元为任脉穴位,可固本培元。因为中脘及下脘归脾胃,脾主肌肉;而气海及关元归肾,肾主骨。「针灸这四个穴位有助改善痛症。而在诊治痛症时,先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若发现有脾虚等,可以一并改善补脾肾。」石敏棋补充,腹部有腹壁层及皮下脂肪,就算是深刺也不会有太大痛楚,亦毋须担心会刺到内脏。

猜您喜欢: